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施工阶段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整个工程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施工现场推行标准化管理是施工管理方式的重大改进,是重塑建筑工程形象、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引言:
不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逐步将好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之后以标准的形式发布推广,以降低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管理水平的影响。然而要打破施工企业长期以来的管理习惯,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去管理,存在着一些制约标准化管理运行的问题。
一、标准化管理存在的困扰
1、部分员工难以改变习惯,标准化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劳务队伍的选择完全是由总承包商控制和决定,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劳务从业人员素质差别较大,在执行项目管理标准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时建筑行业管理人员亦是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老员工来讲,要推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阻碍,需要逐步改变观念和习惯。
2、文化制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没有起到有效作用
一些施工企业制定管理标准存在“夹生饭”现象,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的施工企业照抄照搬别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本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有的施工企业标准制定没有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没有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等紧密结合,这些情况制定的管理标准都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3、制度更新不及时且缺乏标准化改进机制
在不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老国企,制度体系较庞杂,制度多但更新不及时,甚至有些制度之间会产生冲突,没有制度更新改进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级的管理标准应定期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以三年为宜,复审工作由企业标准化机构负责组织,项目层次自行制定的标准可不用复审,但项目在完工后,标准即告失效。
二、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完善奖励机制
将标准化管理情况与市场主体管理考核紧密挂钩。凡是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项目和从业人员,在市场主体考核中给予业绩加分,与资质管理、执业资格管理、评先评优等进行联动,在参加投标时予以加分奖励,使积极创建、管理规范者得到实惠,得到扶持和发展。同时,加大创建示范工地的奖励政策,调动其各方的创建积极性,杜绝制度执行“两张皮”的情况,要领导带头、监督考评,稳步推进标准执行。要解决制度执行问题,应当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要科学有效,否则没有操作性的制度很难执行。标准化体系设计的时候要自上而下,即体系的设计要从顶层开始往下做;执行的时候,要自下而上,即执行的时候尽量从项目操作开始,从项目操作开始因为下层体系设计的时候是在上原则,同时项目操作中遇到不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可以及时反馈意见,进行修正与更新,从而增强可操作性。在标准化的执行过程中,总部、分公司、项目部的负责人一定要带头执行,只有领导带头执行,以身作则,整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执行起来才会更加顺畅。这就需要各个层级的领导自觉遵守办公程序、各种会议制度、财务流程等等,在商务活动中要杜绝暗箱操作,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也要自觉接受监督与评价,维护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这些都会对广大员工起到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2、统一思想、加强培训,培养全员标准化意识
施工企业要改变部分员工的工作习惯和思想意识,需通过精心设计标准化制度、流程和表单等,把标准化思想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全力打造标准化文化,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控制企业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各层级员工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实施标准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根本措施。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为标准化实施提供保障
组织机构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并确定职权关系,把各层级、各部门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按照职能划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大致分为业务职能、管理职能和行政职能三块,组织各个层级如何定位,是需要企业深入思考的。
4、强化监管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严把开工关口。将标准化管理的硬件設施作为工地开工前的审查条件严格把关,凡是施工现场临建设施作为工地开工前的审查条件严格把关,凡是施工现场未达到标准化管理的,一律不予办理安全保监手续。(2)强化日常监督。按照标准化年度工作目标,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各质监、安监部门的监督员,对所监督的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发现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一律予以停工整改。(3)对薄弱区域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工程监管力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职责,划分管理权限,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强化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切实加大工程的监管力度。
5、把握过程控制,提高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创建质量
(1)突出工作重点,把好重点环节。在工程招投标、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等重点环节,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拨付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对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创建费用到位。(2)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从工程办理安全报监时,就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自示范工地申报至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由质检、安监、队伍管理、监理管理等标准化管理的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在集中评审过程中,严格标准,从严把关,确保评审的公平、公开、公正。
6、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对于各层级员工的培训,针对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一般采取分类培训、现场培训效果较好。对于项目部人员培训,需由项目经理亲自来抓,对于项目部一般管理人员要让其熟悉公司各项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学会使用各种标准化管理工具;对于一线劳务工人,要重点进行培训,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让其熟悉工艺流程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等,保证按照项目管理标准化规定操作。
7、进行标准化文件的持续更新与改进
为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在制定完标准化管理文件之后,并没有全部完成标准化任务,还需进行标准化文件的持续更新与改进,一般在标准发布以后会定期进行修订与改进。持续改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层面在操作过程中提出改进意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公司层面随时掌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时效性,对管理的盲点尽快进行弥补,对管理有偏差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通过项目和公司层面的持续改进,带动公司各层面的标准化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马桂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f].山西建筑,2007年.
[2]黄志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的探讨[f].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关键词】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引言:
不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逐步将好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之后以标准的形式发布推广,以降低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管理水平的影响。然而要打破施工企业长期以来的管理习惯,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去管理,存在着一些制约标准化管理运行的问题。
一、标准化管理存在的困扰
1、部分员工难以改变习惯,标准化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劳务队伍的选择完全是由总承包商控制和决定,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劳务从业人员素质差别较大,在执行项目管理标准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时建筑行业管理人员亦是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的老员工来讲,要推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阻碍,需要逐步改变观念和习惯。
2、文化制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没有起到有效作用
一些施工企业制定管理标准存在“夹生饭”现象,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的施工企业照抄照搬别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本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有的施工企业标准制定没有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没有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等紧密结合,这些情况制定的管理标准都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3、制度更新不及时且缺乏标准化改进机制
在不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老国企,制度体系较庞杂,制度多但更新不及时,甚至有些制度之间会产生冲突,没有制度更新改进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级的管理标准应定期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以三年为宜,复审工作由企业标准化机构负责组织,项目层次自行制定的标准可不用复审,但项目在完工后,标准即告失效。
二、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完善奖励机制
将标准化管理情况与市场主体管理考核紧密挂钩。凡是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项目和从业人员,在市场主体考核中给予业绩加分,与资质管理、执业资格管理、评先评优等进行联动,在参加投标时予以加分奖励,使积极创建、管理规范者得到实惠,得到扶持和发展。同时,加大创建示范工地的奖励政策,调动其各方的创建积极性,杜绝制度执行“两张皮”的情况,要领导带头、监督考评,稳步推进标准执行。要解决制度执行问题,应当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要科学有效,否则没有操作性的制度很难执行。标准化体系设计的时候要自上而下,即体系的设计要从顶层开始往下做;执行的时候,要自下而上,即执行的时候尽量从项目操作开始,从项目操作开始因为下层体系设计的时候是在上原则,同时项目操作中遇到不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可以及时反馈意见,进行修正与更新,从而增强可操作性。在标准化的执行过程中,总部、分公司、项目部的负责人一定要带头执行,只有领导带头执行,以身作则,整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执行起来才会更加顺畅。这就需要各个层级的领导自觉遵守办公程序、各种会议制度、财务流程等等,在商务活动中要杜绝暗箱操作,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也要自觉接受监督与评价,维护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这些都会对广大员工起到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2、统一思想、加强培训,培养全员标准化意识
施工企业要改变部分员工的工作习惯和思想意识,需通过精心设计标准化制度、流程和表单等,把标准化思想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全力打造标准化文化,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控制企业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各层级员工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实施标准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根本措施。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为标准化实施提供保障
组织机构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并确定职权关系,把各层级、各部门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按照职能划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大致分为业务职能、管理职能和行政职能三块,组织各个层级如何定位,是需要企业深入思考的。
4、强化监管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严把开工关口。将标准化管理的硬件設施作为工地开工前的审查条件严格把关,凡是施工现场临建设施作为工地开工前的审查条件严格把关,凡是施工现场未达到标准化管理的,一律不予办理安全保监手续。(2)强化日常监督。按照标准化年度工作目标,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各质监、安监部门的监督员,对所监督的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发现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一律予以停工整改。(3)对薄弱区域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工程监管力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职责,划分管理权限,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强化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切实加大工程的监管力度。
5、把握过程控制,提高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创建质量
(1)突出工作重点,把好重点环节。在工程招投标、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等重点环节,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拨付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对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创建费用到位。(2)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从工程办理安全报监时,就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自示范工地申报至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由质检、安监、队伍管理、监理管理等标准化管理的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在集中评审过程中,严格标准,从严把关,确保评审的公平、公开、公正。
6、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对于各层级员工的培训,针对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一般采取分类培训、现场培训效果较好。对于项目部人员培训,需由项目经理亲自来抓,对于项目部一般管理人员要让其熟悉公司各项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学会使用各种标准化管理工具;对于一线劳务工人,要重点进行培训,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让其熟悉工艺流程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等,保证按照项目管理标准化规定操作。
7、进行标准化文件的持续更新与改进
为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在制定完标准化管理文件之后,并没有全部完成标准化任务,还需进行标准化文件的持续更新与改进,一般在标准发布以后会定期进行修订与改进。持续改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层面在操作过程中提出改进意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公司层面随时掌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时效性,对管理的盲点尽快进行弥补,对管理有偏差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通过项目和公司层面的持续改进,带动公司各层面的标准化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马桂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f].山西建筑,2007年.
[2]黄志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的探讨[f].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