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的开放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连续进行3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12个月时间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4例(93.33%),好转1例(6.67%)。本组15例患者并没有出现并发症,也没有复发,但是有1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仍然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而且术腔检查并未渗出脓性分泌物。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开放手术 治疗效果
  慢性鼻窦炎(C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该种疾病可以发生于每一个年龄段。慢性鼻窦炎大部分是由于急性鼻窦炎患者没有彻底治愈,病情反复发作所致,患者常常会伴有流涕、鼻阻、头痛、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严重影响[1]。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并没有研究出具体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治疗容易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而且会严重破坏鼻腔功能,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推出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并且治疗效果良好。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鼻窦CT、鼻内镜检查确诊。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最大64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1.2±2.1)岁。鼻窦炎症性改变情况:单侧病变者10例,双侧病变者5例;鼻窦炎合并症:伴有鼻中隔偏曲者4例,伴有息肉形成者6例,霉菌性鼻窦炎者2例,伴有乳头状瘤者3例。无伴神经肿瘤患者患者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
  临床表现:2例患者并无自觉症状,其余13例患者均存在流脓涕、鼻阻等现象,同时伴有反复流脓涕、头痛、头昏、面颊部胀痛等症状。本组15例患者在术前均采用鼻内镜检查,经过鼻内镜检查结果表明,在鼻道中存在脓性分泌物,鼻黏膜肿胀,经过鼻窦CT平扫检查表明,如果患者鼻窦内存在和窦壁没有关系的条索状钙化影或者斑点状钙化影,即可表明是真菌性鼻窦炎症。
  1.2 方法
  在正式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之前,应该进行常规的轴位CT检查以及鼻窦冠状位CT检查,若患者并无手术禁忌症,应该进行鼻内镜鼻腔检查,在鼻内镜下取出适量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经过药敏检查后再采用抗过敏、抗炎治疗。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术前应该邀请相关科室医生联合会诊,在稳定的控制患者病情后再手术。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取患者平卧位,术前半小时在患者鼻腔中放置少量肾上腺素棉片。如果患者是单纯慢性鼻窦炎,可以选择在钩突前缘行一道弧形黏膜切口,将黏膜钝性剥离,将筛泡还有钩突咬除,同时应该将患者的上颌窦窦口向前方逐渐扩大,大概扩大1.0cm×1.5cm。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病变情况,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下甲部分切除术、筛窦蝶窦开放术、中隔矫正术、中甲成形术等相关手术。4例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首先应采用鼻中隔矫正手术,鼻内镜分别取0°、30°、70°进行观察,1例患者观察到鼻腔内存在干酪样团块、黑褐色豆渣样、灰黄色团块可以利用吸引器将其吸除,而且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窦钳将其清除干净。窦腔底部真菌团块(比如息肉、肉芽等)可以采用窦钳以及吸引器彻底清除干净,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将黏膜保留下来,术腔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同时,应该采用纳吸棉、膨胀海棉填塞术腔。术后应该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3-5d左右,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仙特明、吉诺等抗组胺类药物促进纤毛运动,而且应该定期检查术腔,做好冲洗和清理工作。
  术后,抗生素应经过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这样有助于预防感染,术后第3d可以将鼻腔内填塞物取出,并且及时将术腔内分泌物以及血痂清理干净,每天应该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1-2次。术后7d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鼻内镜下换药,术后1个月内应该指导患者检查1次鼻腔,术后1年内指导患者每一个月检查1次鼻腔,而且应该进行3个月-12个月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根据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情况、鼻塞情况以及术腔上皮化发生情况等评估患者的手术情况。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将临床治疗疗效划分成治愈、好转、无效等几个标准。治愈:患者鼻塞症状以及鼻腔分泌物基本消失,嗅觉功能有明显改善,经过鼻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鼻腔黏膜出现上皮化,并没有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鼻塞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经过鼻内镜检查表明鼻腔黏膜局部肥厚、水肿,或者形成肉芽组织,而且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效:以上描述的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嗅觉功能较治疗前并没有明显好转,经过鼻内镜检查表明术腔粘连,有息肉形成,窦口闭锁或者狭窄,而且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TATA7.0软件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应用%表示,P<0.05代表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12个月时间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4例(93.33%),好转1例(6.67%),具体见下表1。本组15例患者并没有出现并发症,也没有复发,但是有1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仍然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而且术腔检查并未渗出脓性分泌物。   表1 本组患者开放治疗的临床效果(n,%)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很多学者经过临床实践研究证明[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对患者的伤害较大,而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慢性鼻窦炎术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窦口通气状况不佳、引流不顺畅,而且各组副鼻窦间炎症相互作用所致,才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4]。本组研究表明,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达到100%,而且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并未发现并发症,也无患者复发,这一研究结果和朱洪海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鼻窦功能,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而且可以开放窦口,确保引流能够通畅,将病变彻底清除干净,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鼻甲切除术。因此,开放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
  根据本次研究分析总结,所有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应采用鼻窦MR检查、CT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以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这样可有效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会损伤鼻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同时也便于确定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术前应该进行鼻腔内镜检查,了解患者的鼻腔是否伴有鼻中隔偏曲、分泌物或者息肉形成等情况,便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冲洗鼻腔的过程中,应该留取部分分泌物进行微生物细菌培养试验,便于为术后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应该在鼻内镜下仔细观察细微结构,一定要将病变组织准确无误的彻底清除干净,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次,术中应尽量保留患者的中鼻甲以及鼻粘膜,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受损黏膜的修复以及再生,提高手术治疗有效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患者鼻窦内的上颌窦如果有鼻窦乳头状瘤侵入,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霉菌性上颌窦炎,也可能会导致窦内黏膜坏死,形成息肉、囊肿,因此术中应彻底清除干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应该进行抗炎、抗感染、促进纤毛运动等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患者出现局部炎症反应以及变态反应[6]。
  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息肉复发、窦腔积脓、窦口闭锁、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医师应叮嘱患者定期回医院复诊,而且应该定期进行随访,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鼻窦引流通畅,及时将鼻腔粘连分离,这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的关键。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疗效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关注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源头性作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23 (2):60-61.
  [2]黄鸣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1-1942.
  [3]林怡,叶青.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治疗20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4,6(3):54-55.
  [4]刘霞.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4) : 46-47.
  [5]朱洪海.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 .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4) : 249-250.
  [6]范锦荣.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66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12):1565-156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肾综合征患者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缓慢的血液透析方法,常规组采用间断性的血液透析方法,比较两组心肾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心率(H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超滤脱水量(UF)的指数变化。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
【摘 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探析。方法:就我院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因神经内科导致的18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法。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程度,观察组患者康复程度60分以上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的87%;对照组患者康复程度60分以上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的65
针对低品位硫铁矿精矿品位低不利于焙烧制酸的问题,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该类低品位硫铁矿资源,对云南某低品位碳质硫铁矿进行了提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和新药剂402
兰坪盆地区八宝山铜银矿床的发现对扩大成矿区找矿远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矿床的成因类型,探讨了矿区的找矿远景。在以往地质工作中,发现八
抱伦金矿主要产于志留统陀烈组千枚岩中,受N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对抱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作了详尽分析,发现矿区东西向及北东向构造带
通过对红透山选矿厂选矿工艺现状及原矿性质的深入研究,根据有用矿物嵌布特性和对磨矿细度与金属回收率关系的研究,确定影响红透山选矿指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磨矿细度,进而对磨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