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审计监督永恒的主题,也是县级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目前正朝着规范、深化的方向发展。
一、矛盾和问题
(一)现行体制严重制约着预算执行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现行体制来说,县级审计局受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业务上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但审计干部的使用、任免、调动权在县上,审计经费也由县财政拨付,审计的独立性没有保证。如此以来,县级审计局充其量也不过是县政府的“大内审”,下级监督上级,难度不言而喻。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县领导往往从维护本县利益和顾及面子的角度,对问题的反映和处理进行干预,使审计执法经常畏首畏尾,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打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审计内容不全面
《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监督同级财政预算执行的神圣职责,却没有给足相应的权力。如县国税局是不属于县级审计局的监督对象,因此,国税机关征收的税收中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无权核实;部分企业上划后,县级审计局不能审计,成为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盲区”;地税系统垂直到省后,不配合审计的现象较为突出。往往寻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提供本级财政安排的业务经费、代扣代征手续费入账使用情况等审计资料,这些情况直接影响着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成为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雷区”。
(三)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开展,县级审计部门审计技术手段明显滞后。一是硬件配备落后,达不到计算机审计的目标要求。二是软件利用滞后。三是人力资源单一,缺乏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
二、做法和体会
(一)争取领导重视支持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保证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审计重点经常变动,为搞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发挥好审计监督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县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及时向县人大和县政府进行汇报,反映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困难,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审计报告多次被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县人大每年还就审计中反映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督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财政部门对审计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了落实整改,预算支出的追加程序逐渐规范,专项资金的报账程序逐步完善,票据管理逐步理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精心谋划准备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扎实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每年年初,县审计局都要了解财税部门前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支出重点,并按照当年上级审计机关、县人大、县政府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严密细致实施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关键
能否组织好审计实施是整个审计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县审计局为保证审计实施快速、有效、稳妥地进行,按照“账户入手、下审一级、摸清家底,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揭示问题、促进管理、服务全局”的总体要求,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审计重点关。本着“常审常新”的工作思路,县审计局每年都要根据财税改革和领导指示调整确定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二是严把审计方法关。三是严把审计查证复核关。实行主审、审计组组长、兼职复核员、分管领导、局审计业务会五级复核制度,确保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三、思考和建议
(一)改革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体制上的矛盾是制约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一是变双重领导为垂直领导,保证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审计体制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二是在现行审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上审下”和“交叉审”的力度。减少行政干预,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政令统一和财经秩序,增强审计揭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二)科学划分审计管辖。为使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做到应审尽审,科学划分审计管辖,为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排雷”、“扫盲”,使每一个应审单位均置于县审计局的监督之下。
(三)加快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要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审计软件研究开发及推广使用进程。建议审计署结合“金审工程”,组织全国审计和计算机精英力量,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研发和统一推广使用步伐,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工作。引进高层次、高素质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人员队伍,改变现有人员结构状况;加强对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辅导,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运用现代审计的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留坝县审计局)
一、矛盾和问题
(一)现行体制严重制约着预算执行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现行体制来说,县级审计局受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业务上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但审计干部的使用、任免、调动权在县上,审计经费也由县财政拨付,审计的独立性没有保证。如此以来,县级审计局充其量也不过是县政府的“大内审”,下级监督上级,难度不言而喻。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县领导往往从维护本县利益和顾及面子的角度,对问题的反映和处理进行干预,使审计执法经常畏首畏尾,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打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审计内容不全面
《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监督同级财政预算执行的神圣职责,却没有给足相应的权力。如县国税局是不属于县级审计局的监督对象,因此,国税机关征收的税收中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无权核实;部分企业上划后,县级审计局不能审计,成为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盲区”;地税系统垂直到省后,不配合审计的现象较为突出。往往寻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提供本级财政安排的业务经费、代扣代征手续费入账使用情况等审计资料,这些情况直接影响着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成为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雷区”。
(三)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开展,县级审计部门审计技术手段明显滞后。一是硬件配备落后,达不到计算机审计的目标要求。二是软件利用滞后。三是人力资源单一,缺乏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
二、做法和体会
(一)争取领导重视支持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保证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审计重点经常变动,为搞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发挥好审计监督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县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及时向县人大和县政府进行汇报,反映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困难,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审计报告多次被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县人大每年还就审计中反映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督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财政部门对审计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了落实整改,预算支出的追加程序逐渐规范,专项资金的报账程序逐步完善,票据管理逐步理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精心谋划准备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扎实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每年年初,县审计局都要了解财税部门前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支出重点,并按照当年上级审计机关、县人大、县政府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严密细致实施是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关键
能否组织好审计实施是整个审计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县审计局为保证审计实施快速、有效、稳妥地进行,按照“账户入手、下审一级、摸清家底,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揭示问题、促进管理、服务全局”的总体要求,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审计重点关。本着“常审常新”的工作思路,县审计局每年都要根据财税改革和领导指示调整确定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二是严把审计方法关。三是严把审计查证复核关。实行主审、审计组组长、兼职复核员、分管领导、局审计业务会五级复核制度,确保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三、思考和建议
(一)改革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体制上的矛盾是制约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一是变双重领导为垂直领导,保证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审计体制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二是在现行审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上审下”和“交叉审”的力度。减少行政干预,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政令统一和财经秩序,增强审计揭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二)科学划分审计管辖。为使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做到应审尽审,科学划分审计管辖,为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排雷”、“扫盲”,使每一个应审单位均置于县审计局的监督之下。
(三)加快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要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审计软件研究开发及推广使用进程。建议审计署结合“金审工程”,组织全国审计和计算机精英力量,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研发和统一推广使用步伐,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工作。引进高层次、高素质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人员队伍,改变现有人员结构状况;加强对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辅导,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运用现代审计的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留坝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