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延展,关系到国家和基层的稳定、团结与发展前进。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能进一步的解放村民的思想、转变村民的观念,进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增强了民族认同。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村研究;综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上看,自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建设民族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重要性之后,各学者从宏观层面论述的明显增多,有的学者认为: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是中国新时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云南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稳定边疆的重要途径[1];也有学者认为:持续而深入地融入乡村的各个方面,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手段”[2]。微观层面上来以更小的事件来突出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延展[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4]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困难与经验研究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困难研究
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山区半山区,长期以来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导致了在创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学者总结民族地区自身的原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宗教问题的突出、经验总结和宣传不足、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力量薄弱[5];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缺乏。有学者指出外在因素的影响: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因素的相互交织、渗透,使得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6]。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经验研究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云南各地积极的开展示范村建设,并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把制度外部约束转化为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意识;坚持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既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特色[7]。有的学者从微观入手,认为:要充分挖掘、保护、开发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使之成为一条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子和渠道;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精神文化需要。[8]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解决措施研究
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创建过程中,学者们几乎都涉及到了措施问题,可将这些措施归类为以下几点:
第一,打好思想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是基础”。因此,在示范工作的创建中,学者们对于“教育”与“思想层面”上的关注也相应增多: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工作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宣传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式,用以强化思想阵地的建设。
第二,筑牢经济基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因此,有学者指出: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根本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条线,努力探索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新路子。
第三,夯实群众基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因此,学者认为:应该充分的注重示范村村民的力量,让规划和实施的项目公开透明,并且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村民产生互动,以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积极;应该加强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加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
第四,加强文化建设。“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来建设文明进步美丽的示范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五,因地制宜。我国是多民族、多特色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各自绚丽的色彩,因此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显得格外重要,学者也对此做出了相对的研究:立足村情,制定出科学、合理、长期的发展规划,着重突出民族特点[21];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应该大胆创新适合自己的路子。
四、小结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研究,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而且各有侧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对示范村建设中解决措施落实情况的后续研究还比较少,笔者认为这有其客观原因:示范区建设还处于紧张的进行之中,对于部分已竣工验收的示范村,由于时间短,一些后续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兰良平.城市社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探析——以云南省文山市Y社区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
[2]詹全友,徐淑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村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
[3]杨文磊,刘荷花.对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的思考——以腾冲市荷花镇羡多社区永乐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8.
[4]祥子,刘正英.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召开[J].民族大家庭,2012.
[5]赵新国,毛燕.新时代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探索[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付光德.民族示范区建设初探——以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J].丽江市委党校,2016.
[7]以特色文化保护为抓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漾濞县罗里密示范村建设纪实[J].今日民族2015.
[8]常成.团结发展之江,川流不息向前进——玉溪市江川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与启示[J].今日民族,2020.
作者简介:和琴(1996-09),女,傈僳族,云南丽江,在读研究生,云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拉市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研究报告”(2020091)阶段成果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村研究;综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上看,自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建设民族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重要性之后,各学者从宏观层面论述的明显增多,有的学者认为: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是中国新时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云南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稳定边疆的重要途径[1];也有学者认为:持续而深入地融入乡村的各个方面,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手段”[2]。微观层面上来以更小的事件来突出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延展[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4]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困难与经验研究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困难研究
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山区半山区,长期以来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因素导致了在创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学者总结民族地区自身的原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宗教问题的突出、经验总结和宣传不足、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力量薄弱[5];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缺乏。有学者指出外在因素的影响: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因素的相互交织、渗透,使得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6]。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经验研究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云南各地积极的开展示范村建设,并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把制度外部约束转化为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意识;坚持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既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特色[7]。有的学者从微观入手,认为:要充分挖掘、保护、开发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使之成为一条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子和渠道;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精神文化需要。[8]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解决措施研究
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创建过程中,学者们几乎都涉及到了措施问题,可将这些措施归类为以下几点:
第一,打好思想基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是基础”。因此,在示范工作的创建中,学者们对于“教育”与“思想层面”上的关注也相应增多: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工作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宣传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式,用以强化思想阵地的建设。
第二,筑牢经济基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因此,有学者指出: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根本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条线,努力探索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新路子。
第三,夯实群众基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因此,学者认为:应该充分的注重示范村村民的力量,让规划和实施的项目公开透明,并且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村民产生互动,以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积极;应该加强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加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
第四,加强文化建设。“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来建设文明进步美丽的示范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五,因地制宜。我国是多民族、多特色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各自绚丽的色彩,因此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显得格外重要,学者也对此做出了相对的研究:立足村情,制定出科学、合理、长期的发展规划,着重突出民族特点[21];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应该大胆创新适合自己的路子。
四、小结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研究,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而且各有侧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对示范村建设中解决措施落实情况的后续研究还比较少,笔者认为这有其客观原因:示范区建设还处于紧张的进行之中,对于部分已竣工验收的示范村,由于时间短,一些后续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兰良平.城市社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探析——以云南省文山市Y社区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
[2]詹全友,徐淑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村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
[3]杨文磊,刘荷花.对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的思考——以腾冲市荷花镇羡多社区永乐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8.
[4]祥子,刘正英.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召开[J].民族大家庭,2012.
[5]赵新国,毛燕.新时代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探索[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付光德.民族示范区建设初探——以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J].丽江市委党校,2016.
[7]以特色文化保护为抓手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漾濞县罗里密示范村建设纪实[J].今日民族2015.
[8]常成.团结发展之江,川流不息向前进——玉溪市江川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与启示[J].今日民族,2020.
作者简介:和琴(1996-09),女,傈僳族,云南丽江,在读研究生,云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拉市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研究报告”(2020091)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