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的必修课。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课时有限,而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教师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使学生的信息情感得以内化。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参考。
1 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
1.1 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1.2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1)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
2)根据不同水平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设计相应课堂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业或涉及不同领域的活动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来达到目标。还可以设计不同水平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3)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及水平状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点。教师要把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于教学工作中。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果成为教师自身的素质追求,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必然会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展现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以此感染与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感悟、道德感等情感因素不断融入教学专业活动中,让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充满生命关怀、人生顿悟、心灵启迪,从而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心灵、激荡学生情感、引导及内化学生的态度价值观。
3 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好的情感活动教学情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及内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感活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情境是引起人的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富于情感活动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海报制作”单元时,整个单元以2008奥运为主题,其中“制作海报背景”设计则是通过5分钟的奥运火炬传递画面播放引入,学生的整个神经点就兴奋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了解火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认为对农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当学生看到火炬登珠峰时,笔者发现学生兴奋了,他们激动了,心中充满了自豪感。笔者从他们的目光中知道,这节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接下来学生不一定都会操作,但情感的培养成功了。当笔者问到学生是否想为火炬传递制作一张宣传海报时,学生就非常积极了,有了主动去学的心态。接着整堂课的氛围就非常地热烈。
就个人经验而言,一般教学情景设计笔者都会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了解国家的时事、重要节日,让学生成为人格完全的人、富有爱心的人,这是笔者当这个老师的目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4 运用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
比如,Windows系统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5 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操作方法、命令的功能等,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甚至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但如果结合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来讲解,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例子中,这样就会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实用。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室里笔者发现好多学生的课桌上贴了张课程表,而且样式很多,有简单的,有精美的。因此在教授Excel时,笔者没有教学生如何操作Excel,而就以制作这张课程表为例,讲解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样式,再总结用到了哪些操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而且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二中学)
1 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
1.1 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1.2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1)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
2)根据不同水平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设计相应课堂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业或涉及不同领域的活动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来达到目标。还可以设计不同水平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3)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及水平状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点。教师要把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于教学工作中。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果成为教师自身的素质追求,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必然会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展现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以此感染与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感悟、道德感等情感因素不断融入教学专业活动中,让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充满生命关怀、人生顿悟、心灵启迪,从而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心灵、激荡学生情感、引导及内化学生的态度价值观。
3 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好的情感活动教学情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及内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感活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情境是引起人的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富于情感活动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海报制作”单元时,整个单元以2008奥运为主题,其中“制作海报背景”设计则是通过5分钟的奥运火炬传递画面播放引入,学生的整个神经点就兴奋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了解火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认为对农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当学生看到火炬登珠峰时,笔者发现学生兴奋了,他们激动了,心中充满了自豪感。笔者从他们的目光中知道,这节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接下来学生不一定都会操作,但情感的培养成功了。当笔者问到学生是否想为火炬传递制作一张宣传海报时,学生就非常积极了,有了主动去学的心态。接着整堂课的氛围就非常地热烈。
就个人经验而言,一般教学情景设计笔者都会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了解国家的时事、重要节日,让学生成为人格完全的人、富有爱心的人,这是笔者当这个老师的目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4 运用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
比如,Windows系统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5 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操作方法、命令的功能等,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甚至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但如果结合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来讲解,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例子中,这样就会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实用。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室里笔者发现好多学生的课桌上贴了张课程表,而且样式很多,有简单的,有精美的。因此在教授Excel时,笔者没有教学生如何操作Excel,而就以制作这张课程表为例,讲解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样式,再总结用到了哪些操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而且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