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运用泰尔指数、δ收敛和β收敛对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以及收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系数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2019年的12.57%,增加了5.61个百分点;中国在研究期内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但是下降幅度较小,区域内差异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分区域来看,则只有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2016年和2018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健康冲击、医疗保险对于家庭消费决策(含消费量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当家庭成员受到1个单位的健康冲击时,家庭的消费量减少约20%.采用交叉项分析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后发现,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每升高1个单位,会提振16%的因健康风险而减少的家庭消费量,具体到消费结构上,对于发展型消费的影响程度更大,这一点在健康冲击形成灾难性支出时更为明显.健康冲击和医疗保险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于健康冲击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分行业协同集聚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以市场化和城市规模为门限变量的门限面板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着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SBM方法测算了各省份制造业发展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显示,东部地区省份制造业发展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省份,且稳中有进.地区之间制造业发展效率差异呈现扩大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业发展效率,而制造业非国企数量占比、制造业法人数量占比与制造业行业政策占比阻碍制造业发展效率的提升.在控制了省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业发展
文章采用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产业关联效应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演化特征及其内在结构,结果发现: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总效应不断攀升,且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其中,溢出效应是会展产业关联总效应变化的关键,乘数效应是其他产业关联总效应变化的核心,而反馈效应则对会展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关联总效应贡献较弱.会展产业系统相关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宿和餐饮、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等部门的关联
效率测度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价值判断的重要切入点.面板数据较之于截面数据的信息优势,使得面板随机前沿分析逐步得到关注.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停留于早期面板SFA,由此也导致了实践应用的局限甚至研究结论的冲突.文章通过对误差分布、时变特征、影响因素和模型形式的系统梳理,总结归纳了面板SFA模型的历史演变和最新进展,研究发现:(1)面板SFA模型关于误差假设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框架基本定型,未来将更加趋向于“一步法”框架的创新应用;(2)统筹个体效应中的时不变效率与时变效率是未来面板SFA模型修
文章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包容性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 表明: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级差化特征显著,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包容性绿色效率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递减的梯度特征,高效率与较高效率城市与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基本吻合,低效率城市连片分布于中西部省份的边缘;包容性绿色效率具有显著空间依赖性,高-高集聚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城市群,低-低集聚分布在中西部省份的边缘;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行政能力、对外开放水平、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文章构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研究分析框架,将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门槛纳入框架中.并以2003-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Global Mamlquist-Luenber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大循环水平,以国内大循环水平为因变量,以国际大循环对国内大循环的资本交互、商品贸易和无形交流为自变量,探究了在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门槛下国际大循环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三个门槛值,分别为0.741、0.791、1.052,国际直接投
如何科学地衡量和评价绿色减贫进而推动减贫事业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在参照绿色发展和贫困治理成效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减贫阶段和政策的变化特征,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修正.其次,结合减贫趋势变化,完善了“十四五”时期的绿色减贫指标体系,以实现对不同区域尺度和时间维度的绿色减贫效果的评估和比较.最后,总结和探讨了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及可持续减贫发展中的应用.
文章从结构调整、绿色生态、质量提升、协同集聚四个维度构建了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进行了测度和剖析;并进一步从经济约束、社会环境、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基于分位数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核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分地区来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均呈现波动递增的演进态势,而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在影响机制中,劳动力素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正向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本地市场效应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小.
文章运用径向超效率模型和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变化轨迹,评价我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医疗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2009-2018年我国医疗资源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水平仍然不高,综合效率由0.8511上升至0.9872;其中技术效率上升速度最快,由0.8936上升至0.9741,成为影响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变化程度较小,始终维持在0.9617左右.从变化趋势来看,综合效率呈现上下缓慢波动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