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的清明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春花开清明到,杨柳依依嫩芽俏。大人上山砍松枝,儿童爬树吹柳哨。
  插枝、吹哨、戴草帽
  在山东,我们是很注重过清明节的,而过清明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插青。清明前几天,大人、小孩会到附近的山上和河边去折插青用的松(松柏)枝和柳枝。有的人家提前好几天就把松枝和柳枝折好,放在家里拿水养着或者插在地里养着,到清明节那天清早再插在门框和窗户缝里。那情形就跟过年贴对联一样,把去年的陈枝拔去换上新条,顿时整个庭院都充满了春意。当然了,折下的柳枝也不是全部用来插青的。我们还会用那些嫩枝拧哨子吹着玩,或者拿柳枝编帽子戴。
  据说清明节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不过我们一般认为插柳是为了庆祝春天到了。
  染鸡蛋、碰鸡蛋、荡秋千
  小时候家里穷,清明节时大人给煮几个鸡蛋,都当宝贝似的揣在兜里舍不得吃,見到小伙伴就拿出鸡蛋来碰一碰,比比谁的鸡蛋硬,等到蛋壳都碎得差不多了,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开始吃。染鸡蛋是我和弟弟最喜欢干的活。颜料一般就地取材,从过年贴的对联纸上撕下一些边角,或者用五颜六色的萝卜钱(门钱)。来不及蘸水,便伸出舌头在红纸上舔一舔,再涂抹到鸡蛋上。等涂完鸡蛋,我们的舌头变成了大红色,手和脸也染得五颜六色了。
  据说吃鸡蛋最初是因为“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天不能动火,所以就提前一天煮好了鸡蛋放着第二天吃。后来变成大人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祝愿,因为鸡蛋中孕育着生命。
  临近清明,很多村子都要专门架起秋千玩乐,若没有大树,就在宽敞的场院里挖坑栽大木桩,搭建秋千架。家里一般也会搭个小秋千,在两颗树上栓个粗绳子,最下面绑个垫子或者木板,简单的秋千就做好了。
  扫墓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节是人们对先人表达感恩情怀的节日,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祖扫墓就要“祭之以礼”。清明这天,人们或在祠堂,或到墓地祭拜先人,一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感恩,二来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同时,以清明节为契机,整个家族的人团聚在一起,祭拜时长幼有序,人们的家庭意识和伦理意识也在不自觉中增强了。这有利于维持一个家族的团结,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数的清明诗词里,我独喜欧阳修的这首《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二十四個节气,只有清明时节,春风剪柳如画,草木在烟雨中潜滋暗长;万物俱在苏醒,包括那些冬眠的虫儿,整个世界一派生机。所以才有春半踏青,赏花观柳,与蛱蝶相戏。  儿时,每到清明节,妈妈都会让一家人穿得整整齐齐的,整理好一篮子的祭品。然后说,去看看你姥爷姥姥吧。  我们到了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