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末,我离家去了古城苏州读研究生。当时的学校生活是简单纯朴的三点一线,基本与外界隔绝,我几乎每天都流连于学校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有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了《莫愁》杂志。这本来自家乡南京的刊物通俗清正、寓理于情、丝丝入扣,谈人生、说理想、讲爱情,不矫揉,不粉饰,让我知道了外面鲜活的社会百态,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喜欢上了《莫愁》。
毕业后,我进入机关大院,成了一名公务员。会议、出差、资料研读、报告撰写,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我开始觉得生活单调,想接触更多的社会现象,呼吸生活之氧。这时,我在单位阅览室再次遇见了《莫愁》。在读完上面的文章琢磨完她的立意取材之后,我开始为《莫愁》写稿。为了能获得鲜活生动的材料,年轻的我利用休息日和公休假,骑着自行车去做采访,不计路途遥远、风吹日晒。在那期间我写了不少纪实文章,全部投给了《莫愁》。
《莫愁》是我师。刚开始,我时常对题材把握不准,做了许多无用功。《莫愁》的编辑,并没有因此敷衍我,或者将我的稿子扔进字纸篓了事,而是打电话鼓励我,提了许多建议。记得那时我经常来到编辑部,每当我来的时候,她们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不焦不躁。这让我感到《莫愁》的可亲可近,感受到吾师的厚爱。他们告诉我什么样的题材可以写,应该怎样写,让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也学会了观察、参悟社会的本领。说实话,每次投稿后,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怕被要求“返工”,但每修改一次,我的写作就得到一次提高。可以说,在与我有稿件往来的数百家报刊中,《莫愁》是唯一一家不吝给我指点和教诲的杂志社。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相近,更因为我们十多年来的师友深情,让我们的思想分外贴近。
《莫愁》是我友,也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我参加过《莫愁》的座谈会,也参加过《莫愁》的笔会,结识了许多笔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莫愁》还让我与同学朋友以及同事间的友情得到了提升。同学朋友聚会,总会说起看到我在《莫愁》上发表的文章了;每次到基层调研,我总能与同系统的同事们找到更多的交流话题,因为他们都特别喜欢读《莫愁》。记得一次在全省的工作会议上,扬州市一位办公室主任一见到我就兴奋地说,他女儿看了我在《莫愁》上最新发表的文章,觉得特别好,让他把当期杂志带在身边好好读一读,说见到我一定要对我说她喜欢《莫愁》杂志和我的这篇文章。
亦师亦友,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我对她的忠诚度上。自从认识《莫愁》以来,我一直是她不离不弃的忠实读者。虽然在写作上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经济学,但工作、研究专业之余,阅读《莫愁》依旧是我重要的生活内容,是我获得知识和审美经验的重要渠道。不说别的,就《莫愁》开卷的“慧心慧语”这一栏目,有时便可让我反复回味一个晚上,还在网上与全国的朋友分享这样的睿智和阅读愉悦感。
可以说,和《莫愁》的交往是我人生的重要经历,是我做人处事的重要心得,也是我向上进取的重要动力。
感谢您,吾师吾友。
(吴跃农,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处长,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江苏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历程》,本刊忠实作者)
(编辑陆艾涢实习编辑钱飞)
毕业后,我进入机关大院,成了一名公务员。会议、出差、资料研读、报告撰写,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我开始觉得生活单调,想接触更多的社会现象,呼吸生活之氧。这时,我在单位阅览室再次遇见了《莫愁》。在读完上面的文章琢磨完她的立意取材之后,我开始为《莫愁》写稿。为了能获得鲜活生动的材料,年轻的我利用休息日和公休假,骑着自行车去做采访,不计路途遥远、风吹日晒。在那期间我写了不少纪实文章,全部投给了《莫愁》。
《莫愁》是我师。刚开始,我时常对题材把握不准,做了许多无用功。《莫愁》的编辑,并没有因此敷衍我,或者将我的稿子扔进字纸篓了事,而是打电话鼓励我,提了许多建议。记得那时我经常来到编辑部,每当我来的时候,她们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不焦不躁。这让我感到《莫愁》的可亲可近,感受到吾师的厚爱。他们告诉我什么样的题材可以写,应该怎样写,让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也学会了观察、参悟社会的本领。说实话,每次投稿后,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怕被要求“返工”,但每修改一次,我的写作就得到一次提高。可以说,在与我有稿件往来的数百家报刊中,《莫愁》是唯一一家不吝给我指点和教诲的杂志社。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相近,更因为我们十多年来的师友深情,让我们的思想分外贴近。
《莫愁》是我友,也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我参加过《莫愁》的座谈会,也参加过《莫愁》的笔会,结识了许多笔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莫愁》还让我与同学朋友以及同事间的友情得到了提升。同学朋友聚会,总会说起看到我在《莫愁》上发表的文章了;每次到基层调研,我总能与同系统的同事们找到更多的交流话题,因为他们都特别喜欢读《莫愁》。记得一次在全省的工作会议上,扬州市一位办公室主任一见到我就兴奋地说,他女儿看了我在《莫愁》上最新发表的文章,觉得特别好,让他把当期杂志带在身边好好读一读,说见到我一定要对我说她喜欢《莫愁》杂志和我的这篇文章。
亦师亦友,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我对她的忠诚度上。自从认识《莫愁》以来,我一直是她不离不弃的忠实读者。虽然在写作上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经济学,但工作、研究专业之余,阅读《莫愁》依旧是我重要的生活内容,是我获得知识和审美经验的重要渠道。不说别的,就《莫愁》开卷的“慧心慧语”这一栏目,有时便可让我反复回味一个晚上,还在网上与全国的朋友分享这样的睿智和阅读愉悦感。
可以说,和《莫愁》的交往是我人生的重要经历,是我做人处事的重要心得,也是我向上进取的重要动力。
感谢您,吾师吾友。
(吴跃农,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处长,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江苏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历程》,本刊忠实作者)
(编辑陆艾涢实习编辑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