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临摹与创作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东坡集》里记载“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认为具有良好的楷书基本功,能够为以后学习行草书打下坚实基础。提到了学习楷书的重要性。
  关键词:楷书;临摹;创作
  从西汉到东汉大约四百年中,隶书一直作为主导书体盛行不衰。而楷书则是在这个隶书文化时代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辞海》对楷书的定义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本身是一种具有巨大表现潜能的书体,从总体上看楷书比隶书笔划更加横平竖直,折角明快,撇捺利落。书写也更加灵便快捷,能够较好地兼顾日常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终成为书法精英和民间爱好者所共同推崇的五大主流书体之一。为此,笔者针对楷书的临摹与创作,谈谈一些感想。
  一、碑、帖结合,选择适合的字帖
  书法碑帖种类繁多、数目无法估量到具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选择的临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的时候经常有人产生“学碑好还是学帖好”的疑问,但笔者认为纠结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碑、帖,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哪怕“顶礼膜拜”都不为过。近代的书法家陆维钊先生在《中国书法》中曾撰文到“碑可以强其骨,帖可以养其气”。他认为无论是学碑还是学帖都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多练习碑版字帖可以强健字的筋骨,多练习墨迹字帖可以培养字的神气,最好能够做到“碑、帖结合”。这样既能“强健筋骨”又能“颐养其气”。 以学习“褚体”楷书为例,可以将《大字阴符经》和《雁塔圣教序》进行结合研习,既能参悟出《大字阴符经》的灵动用笔,又能直观其笔法的流变性;而研习《雁塔圣教序》则能领会到褚遂良的线条刚劲有力和绵力藏针的线性质感,较一般人只能看到褚体的“柔媚”一面,要高出一筹。从而达到“柔而不媚、挺健有力”的艺术效果。
  二、关于临帖前的准备
  拿到字帖时应当认真研读,了解字帖的时代背景和历代名家对它的评价以及其学习心得;仔细研究字帖的风格取向,揣摩作品的突出特征,与其他字帖对比其结构用笔,领略其中的审美意趣,这样方便在学习的时候提醒自己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有书家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读帖”。正迎合了当代学者吴玉如“临古人碑、帖,先须细心玩读而后临之”的观点。可以说“读帖”这个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对学习书法有较大帮助,但是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临摹字帖务必要求“像”。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是很难达到。因为我们的视觉神经是有错觉的,当我们看到眼前一个字的结构时,常常认为看得已经非常仔细非常准确了,实则不然。如果这时用纸蒙在原帖上照描一下,便立刻证明单靠‘看’还是不够精细的。所以,“摹”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看似是个“笨办法”,实际却是最聪明便捷。通过描摹,我们可以准确的记住古人法书的实际结构和起收转之间的关系,甚至笔画的起收和提按都可以领会。这样才能明白书法的妙趣所在,为下一步的“临”创造基础。
  三、多种方法临帖
  临习字帖的时候可以将精临与泛临相结合,即为“专一”与“广大”;依然以“褚体”楷书为例,单单捡出三五个例字,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笔画的粗细变化和长短位置,以及对应的角度,这些方面在临的时候练习熟练则是“专一”,以这种方法得到的效果拓展至全篇的临习则是“广大”。还可以通过对比与“褚体”不同风格或相近风格的字帖交替临习,再例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或欧阳询的《九成宫》。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主攻书帖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变化所临习同种字帖的大小,掌握不同大小的写字方法和结构布局。同时可以采取实临与意临交替练习,以此着重强调结构、用笔、布局章法或墨色。
  最后尝试一下背临,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字形。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正如松年的《颐园论画》中“背临其字,默想其神,日久贯通,往往逼肖”的观点所说,日久则会贯通。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说的不含蓄些,如果碰到现场书写,字形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背临”的功夫是不可以省略的。
  初学者摹,熟悉了笔顺以后可以临习字帖,最后在达到背临的效果,这三种方法循序渐进,穿插进行,对于学习书法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不管“摹”、“临”还是“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书法创作而做的准备。关于“创作”,我主张“临创结合”的学习方法。所谓“临创结合”,就是指在临习碑帖的时候坚持用此帖的技巧进行创作练习。有些人认为“临的不像怎么能够创作”,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临创结合”能够及时的运用和巩固学到的技巧。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难以处理的技法问题,这时带着这些问题意识再去临帖,一定会事半功倍。
  四、创作
  在创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和创作风格的统一性。初学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专一”,至于以后的“广大”和“脱化”则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积累。创作同临摹一样,最重要的是结构,需要有古意,既体现了欹侧平和相倚,又充满了线条的流动趣味。看了以后可以让人细细赏玩品味其中的妙处。
  另外,在创作的时候最好丢掉字帖,纯以记忆中的字形进行创作,这样还可以发现自己临帖中出现的字形记忆模糊的问题,为以后临习该字帖的时候提供又一个进步的空间。
  除去结构的因素,一幅楷书创作要想做到像行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气韵生动”。因为书体的限制,楷书很少能做到像行草书那样肆意的挥洒,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整中寻找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和谐。
  再有,在创作的时候需要强调作品的书写性和连贯性。这样出来的作品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通篇气息一致,步调相同。就像是一首有缓有急活力四射的乐曲,可以表现一般楷书所不存在的张力,是“活”的楷书。而过分强调每一笔画的细致完美则会因小失大,很容易因为“完美的局部”而丢掉“和谐的整体”。就像是一个用木棍和树叶拼凑起来的大树,缺乏生机和活力,呆板僵硬,毫无美感。
  简单来讲,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是相互联系,并不以单独的个体出现,要照顾到整个字的和谐之感。又要放眼全篇,字与字之间也存在着联系,错落有致,存于变化。此外注意疏密对比和相同笔画或者字的变换,兼有墨色的“浓淡干湿”。可以说,通过这样创作而来的楷书作品一经展现,必然会让人眼前一亮。这与强调笔笔完美的作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再注意一下纸张的使用和留白分布,相信实现“气韵生动”这样的目标也就不会太远了。
  当然,无论是学习楷书还是其他书体,先天的悟性是要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努力。也许我们不能做到智永和怀素那样,一个写坏笔头成冢,一个写完满园芭蕉,但是齐白石那种“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还必须是有的。只要“铁杵磨成针”的功夫下深了,自然会水到渠成,切不可“一曝十寒”或着“知难而退”。
  【参考文献】
  [1]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98例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路径组(n=49)以及对照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路径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EV1/FVC水平。结果:经过干预,路径组FEV1/FVC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4.425,P=0.001)。结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京剧妆容服饰元素的研究,及对京剧妆容服饰在绘画中的体现和发展,至在更好的用现代油画语言表现百年传统京剧的艺术元素精髓。引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只有传统才是最时尚的”我坚信,没有魅力可以私藏,没有时尚可以阻挡。只要我们能潜心研究,努力进取,中国京剧油画必将会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京剧;妆容;服饰;油画  京剧在千百年中华文化的沉淀中,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
摘要:2008年是全面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关键一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2007年的投入基础上增加一倍,达到308亿元。因此,在这种新的资助政策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等。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学校需要加强诚信教育、
目的:探讨分析西药结合自拟四逆养胃汤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例,起止时间范围是2013年2月~2015年2月,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
东野圭吾作为当代悬疑推理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凭借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全球大批读者.他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最后都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高瘦素血症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泌尿外科透析中心尿毒症患者73例为尿毒症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与基因密切相关.可以认为人类的疾病都是基因病[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某一基因和某一疾病的对应关系.由于概念与技术的局限,把这种寻找
摘要:根据市场调研和高尔夫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建设上,坚持“前校后企、工学一体、阶段培养、分层递进——教学、实训与服务一体化”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专业能力和课程建设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素质教育是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以“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创新教学、实训、与服务一体化实现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维吾尔语也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探讨是哪些因素推动维吾尔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不能将之放入真空的环境中仅考虑语言本身,应结合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