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应急疏散策略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及大量商业区、住宅区等建筑群出现,高层建筑火灾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伴随而来诸多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与扑救的新难题,其消防安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阐述高层建筑火灾特点的基础上,就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如何进行防范及安全疏散进行论述,旨在推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 应急疏散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145-01
  现代高层建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超高层建筑使用钢结构居多,但钢结构由于自身的防火性能差,当遇到高温时,其耐火极限一般不到0.5h,建筑防火安全问题成为高层建筑的一个突出问题[1]。据统计,我国拥有8层以上、超过24米高层建筑34.7万幢,百米以上超高层60000多幢,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建筑高度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员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功能及结构复杂、可燃物多,带来非常大的火灾隐患,由高层建筑火灾导致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也会越来越大[1][2]。
  1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
  1.1 火灾因素多,预防及应对难度大
  高层建筑在使用时,安装了大量电器设备,用电负荷大,配电线路多,易造成电气故障甚至短路,诱发火灾。同时高层建筑在装修中使用可燃或易燃物质比较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建筑装饰材料和涂料等。另外高层建筑同时有多家单位使用,缺乏统一高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预防难度极大。当火灾发生后,由于决策信息的局限性、决策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决策时限的紧迫性以及决策效果的高风险性,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十分困难[2]。
  1.2 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内分布着众多竖井、管道,既有电缆、电梯、楼梯间、管道竖井,又有横向的管道孔洞和电缆桥架,一旦发生火灾,在横向上,火焰和浓烟可以沿着管道孔洞、电缆桥架等蔓延;在纵向上,火焰和浓烟通过管道内墙和上面的电梯井和楼梯之间快速蔓延,易形成“烟筒效应”[3],对火势的发展起到加速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火灾发展阶段火势蔓延速度为0.5-08m/s,而垂直蔓延速度可达到3-5m/s。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50m长的走廊在一分钟左右时间就能充满烟雾,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蔓延到顶层仅需30s,瞬间,立体燃烧形成。
  1.3 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及其困难。一是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楼层多,人流量大,这为安全疏散带来了困难,由于人流量大,疏散时容易发生踩踏事件;二是火灾发生时,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而火势和烟气会通过楼梯垂直朝上蔓延,而人员大多情况往下疏散,方向刚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疏散难度,同时在人员通过楼梯向下疏散时,消防人员也通过楼梯向上救援,刚好形成一定的“冲突”,也不利于疏散和救援。
  1.4 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消防电梯电源关闭、高举车辆达不到起火层高度时,消防队员至少身负20公斤设备攀登高楼,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不能及时到达起火层进行扑救,并且消防器材不能随时补充也会影响扑救。基于各方面原因,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一般立足于“自救”,然而其自动化及复杂的灭火设备只要出现一个环节的问题,便不能有效的发挥灭火设施作用。另外,利用消防云梯车进行施救,其伸展高度有限,对于超高层建筑,则只能人工自救。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也受时间制约,从实践来看,一辆消防车从出警到现场救援,至少需要20min,而一栋20层的高楼,从起火到形成“立体火灾”,仅需十多分钟[4],等消防救援赶到现场,火势已很难控制。在救援现场,消防救援的操作还受到场地的制约,如道路宽度、架空管线等影响。
  2 高层火灾防范
  2.1 严格把关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本身比较复杂,发生火灾后,为了控制火灾蔓延和阻碍烟气的快速流动,要设计合理防火分区,有效的防火分区在建筑结构上缓阻火灾快速蔓延,为消防救援争取时间。在安全疏散楼阁及通道方面,要充分考虑实际容纳的工作人员,设计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从而使火灾发生后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逃离火灾区。此外,还需要合理化的进行通风、排风和排烟系统设计,并保证系统都符合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而规避系统遭到破坏后引发的潜在生命安全威胁。
  2.2 加强对可燃物控制
  在设计与建设高层建筑时,设计方与施工方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高层建筑的外墙装修及保温材料要使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同时,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注意检查燃点较低物品,加强易燃易爆物品防火处理,及时消除潜在性的火灾危险因素,在签订房屋交接合同时,尽可能要求户主使用不燃的装饰材料。
  2.3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火灾疏散演练
  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安全检查的业务能力;配备足够的消防安全器材,重点要做好消防器材的安全检查工作,如检查防火卷帘下无杂物推积,电气线路有无老化破损等;与第三方消防机构签订维保合同,确保高层建筑内的消防系统始终处于有效运行状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开展火灾逃生疏散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急疏散能力。
  3 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疏散策略
  3.1 扑灭初起火灾
  火灾刚发生时,火势一般不大,可尽快采取措施扑救,如果是固体火灾,利用周围的干粉灭火器、沙土、毛毯等灭火,同时大声呼救,争取周围人的帮助,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一旦火势凶猛,无法控制,则迅速撤离。
  3.2 沉着冷静,选择正确方法逃生
  心理学对危机情形下人的决策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发现,当人被迫处于危机状态时,其采取正确决策的几率往往高于其正常状态[5]。当发生火灾时,首先听广播,了解着火楼层等信息,再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和方法;如果着火层火势太大,且烟气很浓,则不能冒然通过,此时应寻找安全性较强的空间进行临时躲避,尽量选择有窗的卫生间或厨房,利用湿的衣物堵塞门窗缝隙,然后不断泼水降温,在被困时,应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3.3 使用救生器材逃生
  当利用楼梯、空间避难等逃生办法均不可行时,可使用绳索、缓降器等救生器材自救,或者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顺绳滑,在向下滑移时,注意保护好身体,防止脱手或将手磨破。
  3.4 无力逃生时靠墙躲避
  消防人员进入着火楼层救援时,都是尚壁摸索,所以当被烟气窒息无力逃生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门口,更易被消防人员发现,获得救援。同时这样做,也可以防止房坍塌砸伤自己。
  3.5 逃生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千万不万轻易跳楼,在利用通道向下逃生时,身上披上浸湿的衣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且遇到烟气时,要弯腰匍匐前进,以降低浓烟的侵害,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防火设计、物业单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及逃生疏散能力,笔者认为,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上,唯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董晓雷.高層建筑防火要求及安全应对措施[J].高层建筑防火要求及安全应对措施2006.
  [2] 安维.高层建筑突发火灾应急决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 王宗存.超高层建筑加强防火要求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建筑,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以及建筑规模都在不断地增加,而机电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机电工程的建设之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机电工程的施工效率,还提高了工程质量。本文针对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论述,希望可以对我国建筑业的
期刊
[摘 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地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耸立在城市之中。但是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时难度比其他建筑要大很多,在建造这些建筑时我們往往借助于现在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以往简单粗陋的经验。尤其是在楼层较高的建筑中,要把握住其核心关键之处,这样才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本篇文字主要是对高层建筑进行分析,同时也包含了城市高层建筑的工程作业技术关键点。  [关键词]高层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使我国高层建筑能够快速、高质的建设完成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高层建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将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和重大损失,所以如果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尤为重要。本文分析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和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等两个方面,为我国的建筑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
期刊
[摘 要]住宅和景观设计建筑节能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住宅和景观设计建筑节能涉及到设计、施工、建材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实现住宅和景观设计建筑节能,首先是住宅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平面设计,住宅和景观设计平面的类型多种多样, 要因地制宜加以确定。  [关键词]住宅及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41;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 要]后浇带施工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施工裂缝的控制,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其对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严格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后浇带与结构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灌注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措
期刊
[摘 要]经济发展推动了建筑产业与道路桥梁行业的进步,由于道路桥梁沉降路段路面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通车过程之中的路面沉降问题,提高通车状况和驾驶舒适度,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研究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04;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
期刊
[摘 要]发电厂机组检修中,高处作业属于风险较高的类别之一。据了解,国内已投入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针对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均进行了技术改造。同时,由于在电站建设期未充分考虑相应设施的布设,高坠事故时有发生。目前,国家和行业对高处作业出台了一些规范和标准,如:1)1983年4月,国家发布《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1993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为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提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工中对材料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机结合料类路面基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公路、地方公路、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实践表明沥青路面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路面基层。而路面基层的材料组成、质量、类型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面基层;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
期刊
[摘 要]为了满足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的现场计量检定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的角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策略。执行试验检测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在在分析当前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仪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公路试验检测仪器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检测仪器;现场计量检定;可操作性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在现今水电站的建筑物建设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好混凝土,混凝土作为现在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关键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能否利用好混凝土直接决定了水电站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水平。本文对混凝土在建筑作业过程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对改善施工过程的混凝土使用技术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