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个女人 三段式写作
第一段:田原——青春年少,有感而发,写作是一首诗
第二段:王潇——幸福或不幸,将生活的本来目面还原,写作是一张黑白相片
第三段:苏芩——经历别人的悲或喜,体验自己不可能体验到的人生百味,写作是一部部电影。
我发现当我不需要跟所有人说我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只需自己跟自己说,不用跟别人强调的时候,就是我成熟的一天。
田原,1985年3月生于武汉,“跳房子”乐队主唱。2001年6月,年仅16岁的田原以歌手与作家双重身份与摩登天空签约;2002年10月,同时出版首张全英文唱片《A Wishful Way》及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2003年就读武汉二中的她以优异成绩接到北京语言大学提前招生的录取通知书。2004年去香港拍摄了个人第一部电影《蝴蝶》。
有人说,田原是“80边文艺女青年”,事实上,她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独特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式年轻一代,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出名要趁早的道理,“我属于顺其自然型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没有什么不好。”她说。
2001年,年仅16岁的田原以歌手与作家双重身份和摩登天空签约,当时的大家对她没有好奇,没有挑剔,没有关注。对她在2001年之前做了些什么也不会有特殊的兴趣。《A Wishful Way》是她的首张全英文唱片,这张唱片在接下来的2003年出尽了风头。2004年又去香港拍摄了第一部电影《蝴蝶》,此后几年的生活不难想象,她当时是如何看待自己,关于文字、电影、唱歌;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关于80后;如何应对现实的难题……
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得与失,田原坦言:“其实那时候我还很封闭,因为从十几岁就出道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青春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挺吃亏,希望有机会可以再过一次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最不晴朗,最朦胧的一段时间,虽然在不少人的意识形态中非常清晰。“可能我们这代没有上一代那么沉重,上一代人干什么事都特别专一,而我们就应该是呈发射状,铺网状。有段时间我特别困惑,自己到底应该干嘛,后来觉得没有必要为此困惑,本来这个时代就呈发射状态,亚东之前也跟我说,你16岁就出道,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田原从第一部影片起就形成了她角色“多变”的电影风格,而且几年之间她拍摄的影片基本都没有延续一种风格。“这些都代表不了你的身份。”大卫芬奇的著名比喻。电影《搏击俱乐部》里布拉德皮特说,你穿的衣服不能代表你、你的银行卡号不能代表你……人年轻的时候,无时无刻的不处于这种自我慌乱和怀疑中,给自己贴标签,听什么音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看什么书和电影。田原说我发现当我不需要跟所有人说我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只需自己跟自己说,不用跟别人强调的时候,就是我成熟的一天。
田原 “我思我想”
●2009年日本之行,日本最大的电视台NHK在录制其中国际频道题为“中国80后”的中英文双语访谈特辑时,面对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的敏感问题,田原忍不住说:“首先,我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日本,是希望中国新一代的思想被了解和认知,为什么要将话题停滞在过去呢?如果真的回顾历史,我相信应该感到后悔和羞耻的绝对不是中国。”顿时,主持人失语五秒钟,转而谈论其他问题。
●“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都有文化侵略,如今中国强大了,我们作为新生代必须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推广,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没网络前,中国孩子的资讯量少,封闭一点。国外非洲孩子可能比较穷,但很开放,不压抑。香港的年轻人比较单纯没有太大野心。中国孩子可能会想赚很多钱,甚至想些歪招,有点不脚踏实地。”
●“不拍戏的时候,起得挺早,喜欢晒太阳,喜欢做饭,不是一个特别有计划的人,还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40岁的时候开个农场,推门就是一池莲花。”
●“我热爱翻书的感觉。我挺能接受新事物,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一样,就排斥。”
●“推荐香港的after school café:特别舒服的地方,小小一间,里面全是旧的课桌,每次去香港的据点。地址:在铜锣湾的一角。”
第一段:田原——青春年少,有感而发,写作是一首诗
第二段:王潇——幸福或不幸,将生活的本来目面还原,写作是一张黑白相片
第三段:苏芩——经历别人的悲或喜,体验自己不可能体验到的人生百味,写作是一部部电影。
我发现当我不需要跟所有人说我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只需自己跟自己说,不用跟别人强调的时候,就是我成熟的一天。
田原,1985年3月生于武汉,“跳房子”乐队主唱。2001年6月,年仅16岁的田原以歌手与作家双重身份与摩登天空签约;2002年10月,同时出版首张全英文唱片《A Wishful Way》及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2003年就读武汉二中的她以优异成绩接到北京语言大学提前招生的录取通知书。2004年去香港拍摄了个人第一部电影《蝴蝶》。
有人说,田原是“80边文艺女青年”,事实上,她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独特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式年轻一代,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出名要趁早的道理,“我属于顺其自然型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没有什么不好。”她说。
2001年,年仅16岁的田原以歌手与作家双重身份和摩登天空签约,当时的大家对她没有好奇,没有挑剔,没有关注。对她在2001年之前做了些什么也不会有特殊的兴趣。《A Wishful Way》是她的首张全英文唱片,这张唱片在接下来的2003年出尽了风头。2004年又去香港拍摄了第一部电影《蝴蝶》,此后几年的生活不难想象,她当时是如何看待自己,关于文字、电影、唱歌;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关于80后;如何应对现实的难题……
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得与失,田原坦言:“其实那时候我还很封闭,因为从十几岁就出道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青春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挺吃亏,希望有机会可以再过一次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最不晴朗,最朦胧的一段时间,虽然在不少人的意识形态中非常清晰。“可能我们这代没有上一代那么沉重,上一代人干什么事都特别专一,而我们就应该是呈发射状,铺网状。有段时间我特别困惑,自己到底应该干嘛,后来觉得没有必要为此困惑,本来这个时代就呈发射状态,亚东之前也跟我说,你16岁就出道,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田原从第一部影片起就形成了她角色“多变”的电影风格,而且几年之间她拍摄的影片基本都没有延续一种风格。“这些都代表不了你的身份。”大卫芬奇的著名比喻。电影《搏击俱乐部》里布拉德皮特说,你穿的衣服不能代表你、你的银行卡号不能代表你……人年轻的时候,无时无刻的不处于这种自我慌乱和怀疑中,给自己贴标签,听什么音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看什么书和电影。田原说我发现当我不需要跟所有人说我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只需自己跟自己说,不用跟别人强调的时候,就是我成熟的一天。
田原 “我思我想”
●2009年日本之行,日本最大的电视台NHK在录制其中国际频道题为“中国80后”的中英文双语访谈特辑时,面对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的敏感问题,田原忍不住说:“首先,我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日本,是希望中国新一代的思想被了解和认知,为什么要将话题停滞在过去呢?如果真的回顾历史,我相信应该感到后悔和羞耻的绝对不是中国。”顿时,主持人失语五秒钟,转而谈论其他问题。
●“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都有文化侵略,如今中国强大了,我们作为新生代必须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推广,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没网络前,中国孩子的资讯量少,封闭一点。国外非洲孩子可能比较穷,但很开放,不压抑。香港的年轻人比较单纯没有太大野心。中国孩子可能会想赚很多钱,甚至想些歪招,有点不脚踏实地。”
●“不拍戏的时候,起得挺早,喜欢晒太阳,喜欢做饭,不是一个特别有计划的人,还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40岁的时候开个农场,推门就是一池莲花。”
●“我热爱翻书的感觉。我挺能接受新事物,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一样,就排斥。”
●“推荐香港的after school café:特别舒服的地方,小小一间,里面全是旧的课桌,每次去香港的据点。地址:在铜锣湾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