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结直肠瘘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结直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结论:对于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来说,需要进行早期的观察与科学的诊断,同时采取有效的抗生素与手术治疗,从而减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关键词:结肠手术;结直肠瘘;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30-01
在临床领域中,结直肠瘘在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加上治疗的周期较长,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4~70岁,平均(41.6±4.4)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 及CT检查确诊。反复持续高热20例,腹腔有粪性液体引流出14例,术后腹腔膜有粪性液体抽出6例;原发病为结肠癌18例,原发病为结肠癌10例;行乙状结肠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瘘4例,行肠粘连术后并发升结肠瘘4例,行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盲肠瘘3例,行脾破裂术后并发皮结肠瘘3例,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3例,由胰瘘导致的降结肠瘘2例,其他7例。28例患者均发生术后感染症状。
1.2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在治疗的初期阶段,13例患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例患者给予三代头孢菌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其余13例患者未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2]。全肠内营养支持药物制剂为安素与能全力,经鼻腔管给药,患者接受治疗恢复后,将肠外营养支持改为肠内营养支持,坚持治疗结束。
2 结果
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
3 讨论
如果在肛肠领域中发生了术后结直肠瘘,在治疗方面就会变得比较棘手,并且还会对原来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结直肠瘘病情较为复杂,并且变化较快,这就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3]。其中一部分患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治疗经验,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导致愈合延迟,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并且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直肠疾病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采取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肝术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一点与肿瘤治疗的原则相一致。该治疗方式手术入路较为清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盆腔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4]。该手术被提出后就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作为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对于直肠癌中段与直肠癌下段尤为适用。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处理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根治性治疗的原则,还要全面把握好保肛的相关指征[5]。
就现阶段临床研究而言,结直肠瘘诱发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由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与免疫功能不佳,并且很多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6];③没有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科学的手术方式,并且也没有做好充分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积极而科学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的疾病痛苦,从而避免了感染症状的出现,并且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通常说来,早期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治疗肠外瘘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应当做好引流冲洗的处理工作,通过采取双套管引流的方式,具有取材便捷、操作简单的优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的置管位置与腹壁厚度选择引流管的长度,并且还可以科学把握拔管的具体时间。
相对于高位肠外瘘患者来说,在治疗方面急性直肠瘘和高位肠外瘘患者之间的区别依然较大,并且要进行科学的区分。部分患者行肛肠手术治疗后,如果出现结直肠瘘并发症,则需要先行结肠造影与CT等检查进行确诊,并且要科学判断肠外瘘大小与位置,同时对病变部位是否发生脓腔等症状。如果结直肠瘘患者确诊后,则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给予钡剂行灌肠处理,以便于对瘘口处是否发生狭窄及梗阻状况进行观察。在本组中,由于患者瘘口处发生狭窄及肿瘤胰瘘等症状而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通过CT检查及造影等诊断等方式能对肠外瘘患者治疗提供科学的临床资料,并且应用价值很高。一些肠外瘘患者如果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时,那么就不需要通过转流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说来,结肠瘘通常发生于结肠造口还纳及结肠切除手术后出现,而直肠瘘则多半发生于直肠切除手术之后。据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瘘多半发生于手术后2周左右,术后由于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情况,并且肛门存在下坠感觉,对于该并发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引流物的颜色、内容及量就可。在本次研究中,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由此可见,对于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来说,需要进行早期的观察与科学的诊断,同时采取有效的抗生素与手术治疗,从而减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富兵,卢锦君.82例术后低位直肠瘘治疗的最佳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10-11.
[2] 伍文义.肛肠术后结直肠瘘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696-1697.
[3] 江幸儿.肛肠手术后结直肠瘘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07:702+710.
[4] 陈华,赵华.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09:97-98.
[5] 周起超.“周氏析透”疗法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慢性结直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155-156.
[6] 汪建平,吴小剑.低位肠瘘的临床处理[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2,04:249-250.
关键词:结肠手术;结直肠瘘;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30-01
在临床领域中,结直肠瘘在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加上治疗的周期较长,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4~70岁,平均(41.6±4.4)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 及CT检查确诊。反复持续高热20例,腹腔有粪性液体引流出14例,术后腹腔膜有粪性液体抽出6例;原发病为结肠癌18例,原发病为结肠癌10例;行乙状结肠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瘘4例,行肠粘连术后并发升结肠瘘4例,行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盲肠瘘3例,行脾破裂术后并发皮结肠瘘3例,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3例,由胰瘘导致的降结肠瘘2例,其他7例。28例患者均发生术后感染症状。
1.2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在治疗的初期阶段,13例患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例患者给予三代头孢菌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其余13例患者未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2]。全肠内营养支持药物制剂为安素与能全力,经鼻腔管给药,患者接受治疗恢复后,将肠外营养支持改为肠内营养支持,坚持治疗结束。
2 结果
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
3 讨论
如果在肛肠领域中发生了术后结直肠瘘,在治疗方面就会变得比较棘手,并且还会对原来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结直肠瘘病情较为复杂,并且变化较快,这就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3]。其中一部分患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治疗经验,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导致愈合延迟,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并且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直肠疾病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采取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肝术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一点与肿瘤治疗的原则相一致。该治疗方式手术入路较为清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盆腔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4]。该手术被提出后就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作为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对于直肠癌中段与直肠癌下段尤为适用。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处理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根治性治疗的原则,还要全面把握好保肛的相关指征[5]。
就现阶段临床研究而言,结直肠瘘诱发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②由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与免疫功能不佳,并且很多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6];③没有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科学的手术方式,并且也没有做好充分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积极而科学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的疾病痛苦,从而避免了感染症状的出现,并且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通常说来,早期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治疗肠外瘘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应当做好引流冲洗的处理工作,通过采取双套管引流的方式,具有取材便捷、操作简单的优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的置管位置与腹壁厚度选择引流管的长度,并且还可以科学把握拔管的具体时间。
相对于高位肠外瘘患者来说,在治疗方面急性直肠瘘和高位肠外瘘患者之间的区别依然较大,并且要进行科学的区分。部分患者行肛肠手术治疗后,如果出现结直肠瘘并发症,则需要先行结肠造影与CT等检查进行确诊,并且要科学判断肠外瘘大小与位置,同时对病变部位是否发生脓腔等症状。如果结直肠瘘患者确诊后,则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给予钡剂行灌肠处理,以便于对瘘口处是否发生狭窄及梗阻状况进行观察。在本组中,由于患者瘘口处发生狭窄及肿瘤胰瘘等症状而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通过CT检查及造影等诊断等方式能对肠外瘘患者治疗提供科学的临床资料,并且应用价值很高。一些肠外瘘患者如果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时,那么就不需要通过转流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说来,结肠瘘通常发生于结肠造口还纳及结肠切除手术后出现,而直肠瘘则多半发生于直肠切除手术之后。据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瘘多半发生于手术后2周左右,术后由于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情况,并且肛门存在下坠感觉,对于该并发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引流物的颜色、内容及量就可。在本次研究中,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由此可见,对于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来说,需要进行早期的观察与科学的诊断,同时采取有效的抗生素与手术治疗,从而减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富兵,卢锦君.82例术后低位直肠瘘治疗的最佳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10-11.
[2] 伍文义.肛肠术后结直肠瘘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696-1697.
[3] 江幸儿.肛肠手术后结直肠瘘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07:702+710.
[4] 陈华,赵华.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09:97-98.
[5] 周起超.“周氏析透”疗法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慢性结直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155-156.
[6] 汪建平,吴小剑.低位肠瘘的临床处理[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2,0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