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与发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可行性以及 路径路进行全面的探析,认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必须与现代体育相互借鉴并规范其规则,同 时更要强化自身的娱乐游戏性是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互动促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87-04
The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ath to Induct the Tradi t ional Enthnic Sports in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the Rural A reas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Take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Chen
(Graduate Colleg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 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 ools of the rural areas and faciliate th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 l sports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a nd the logic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have a compreh ensive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ath to induct the traditional ethnicsports in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the rural areas in the min ority region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ffective choice of the traditional eth nic sports to get better development is to learn from modern sports and regulatetheir own rule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ir nature of entertainment.
Key words: the minority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regional ethnic tra ditional sports; school sports; the interaction and promotion; path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当地世居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休闲中经认同和实践后积淀下来的 体育文化精髓,是人们适应当地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而进行的 适应性体育娱乐活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和现代体育场地 器材非常欠缺的背景下,如果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熟知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农村学校体 育是时下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较多、经济相对落后且体育师资、 场地器材相对薄弱的贵州作为一个个案,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教学的可行性进行 论证,并结合地域实际对引入中小学教学的路径进行全面的挖掘研究,以求拓宽学校体育教 育领域和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和传承民族体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以及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贵州 省作为一个个案来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关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近40余篇,确定本研究的论域以及所有依托的理论 。
1.2.2 逻辑分析法 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因果分 析和结果与功能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探讨
2.1.1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贵州省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地处云贵高原,与湖南、四川、重庆、云南 和广西毗邻,全省东西长约595 km,南北相距约509 km,总面积为176 167 km2,民族自 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4%。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贵州成为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49个 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毛南、 蒙古、仫佬、羌、满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 300多万,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少数民族人 口占总人口的38.98%[1]。
通过调查发现贵州省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 以及交通沿线附近,大多数在农村以及远离交通沿线的边远山区依山傍水而居,交通闭塞, 经济尚处于不发达的状态。由于特有的省情和地域条件,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 几乎都处在由于师资、场地、器材奇缺而不能以现代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主要教材的境地,学 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但是贵州少数民族形成了独 特而又稳定的民族文化体系,形成了众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划龙舟”、“民间表 演龙灯”“独竹漂”“踩高跷”及众多的体育舞蹈、竞技游戏活动,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于当 地的民族传统体,具有了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高度契合性的特征,又对场地、器 材无过高的要求,具有在当地农村学校广泛开展的几大优势。因此,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 村中小学把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非常有必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可以促进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在贵州具有较长的世居历史的少数民 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7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 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些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中,无一 例外的都包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这就决定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化。当前在贵州的人口分布又超过30万的7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且还在 开展着各种传统的体育项目(表1)。
表1 贵州省少数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苗族赛马、射箭、射弩、摔跤、脚踢架、扭扁担、拉鼓、穿针赛跑、跳芦笙、划龙舟、 舞龙、赛牛、赛马等24项。布依族赛马、射箭、摔跤、丢花包、武术、划龙船、玩山、秋千、磨秋等9项。侗族摔跤、武术、划龙舟、抢花炮、斗牛、哆毽、舞龙头、棋类等8项。土家族摔跤、扭扁担、斗角、划龙舟、秋千、花棍、骑竹马等22项。彝族赛马、射箭、射弩、打火药枪、摔跤、斗牛等14项。仡佬族赛马、打鸡毛球、高台舞狮等4项。水族赛马、跳铜鼓、打和踺、拔河等4项。
除了以上7个少数民族之外,其他在贵州 具有世居历史,人数部分少于30万人的少数民族还开展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 。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有200余项,是一个内容丰富,蕴藏深厚的文化群落[2]。
不仅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源自自然美的众多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也都能说明,进入学 校体育,是体育二次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继承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竞技体育占据主体地 位的今天,将地域性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是促进对其传承和发展的一个 重要途径。在学校强化对学生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时,使其与追求竞争的竞技体育在体 验中形成对比,对二者的价值功效获得合理认识,在树立科学体育观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体育 价值取向体系,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使 自己在获得健康的同时自然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其次,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弥补现代竞技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欠缺的困境。 由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许多县级财政自给率较低,地方政府拿不出 更多的经费来投入学校办学,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学校仅有的经费拨款中用 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有11.2%的农村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25.6%的 学 校只有1~2名体育教师,其中有的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教师和代课教师[3]。 在全部被调 查学校中,91.86%(406所)的学校,近三年平均每年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不足3000元人民 币。76.92%(304所)不能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93.21%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 足 4000平方米,仅有2.5%的学校有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而有17%的学校连50米的跑道都没 有 。仅有12.44%的学校体育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录标准,21.04%的学校全校没有一块篮 、 排或者足球场地,25.34%的学校没有任何小球场地,40.5%的学校没有任何田径教学器材 , 50.9%的学校没有任何的体操教学器材[4]。可见,贵州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场地 、器材的缺 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就成为当地中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根据当地的现实环境而产生,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则均远 远低于现代竞技体育,只要是当地的教师稍加整理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教学,就能达到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三,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从根本上拓宽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域 和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目前贵州省学校体育教学仍以 竞技体育为主,教学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仍然严重[5 ]。而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无疑是给学校体育注射了兴奋剂和润滑剂,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 激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得到丰富,教学的选择增多,使竞技体育与当地民族 传统体育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既能达到竞技体育张扬个性的特点,又能凸显地域 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最广大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而求得教学质量的提 高。
2.1.2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任务艰巨,但有其优势。首 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强调加强青少年 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 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6]。 这为学校 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受到地域与经济条件的 限制,难以开展现代竞技运动,唯有充分借助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建立学校、社区、家庭 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
其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体育工作的核心。毛泽东提出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提出的“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及江泽 民提出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体现出人在体育中的核心地位。 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口号。学校体育和群众体 育将成为体育发展的重心,这种大趋势将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 统体育带来契机,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传承发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相对可行 的活动场所需求。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千年流传的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各少数民族的 文化养育的结果,是这些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因而这些促进体育与当地的民族心理、文化 特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特征,深受少数民族学生的喜爱,而且活动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易于获得因地制宜,开展相对容易。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十分广泛,运 动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简单易懂。比如个人就可以打陀螺、踢毽子,二三人就可以进行摔跤 、磨磨秋,或者多人参与的赛马、龙舟、独竹漂,抢花炮等等。学生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 既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得身心愉悦,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民族独特的文化的熏陶 。
2.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则
2.2.1 传统与现代相互借鉴以求和谐共存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而来的,因而 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特征。这些传统中既是有能满足今天的社会需求,仍然是有重要价值的传 统,又必然会有一些不完全适应今天社会需求的内容,因而必须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 学的现代化改造。在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性 价值等本质体系,不能流于形式而丢失本质。如贵州的“高脚马”主要是为了在冬天渡过一 些小溪和小河流避开“刺骨”的河水而产生的,其适用价值在于强调安全的渡过而不是强调 速度。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就要以真实的河床为场地,适当借鉴现代竞争规则,让学生真正理 解其意义和适用性,培养并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能,而不是在平整的地面比快。又如国 外的伐木工人娱乐比赛就是用真实的木材和真实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农民运动会中的 搬运粮食和插秧比赛就有点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农民生活真实的种种体验。另一方面要借鉴并 融入现代的体育手段等促进其现代化转型。如贵州松桃的滚龙作为民间的一种“表演龙灯” 在其改造过程中就充分的运用了电力技术,以电灯代替过去的蜡烛照明后在动作技法上获得 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经过改造后的民间“表演龙灯”既继承了传统的“表演龙灯”特点,同 时又增加了动作技术技法使其更具有观赏娱乐性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绝。
2.2.2 娱乐与竞技各施功效以求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就不可避免的与现代竞技体育产生冲突与融 合。因而,要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融入当地中小学教学课堂与竞技体育和谐共处的发展 ,就必须各自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为学生所接受。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 校体育的后来者就不能盲目的跟着现代体育的模式和操作方式,照搬其教学目标与形式的, 而只能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积极丰富自身,寻求科学发展,应该立足于体育本质的回归,凸 显其适用、游戏娱乐的本质来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7]。如贵 州部分中 学开展的“陀螺”、“珍珠球”等虽然融入了现代体育的优秀元素,但其活动的本质还重游 戏娱乐性。而现代竞技体育则在重在体现竞争性上下功夫,也只有这样二者都才有可能各自 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教育价值中实现互补。但并不是说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不追求竞争,现代 竞技体育不追求游戏性,而是二者应该充分突出各自的主次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全面发 展服务。总之,要突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娱乐的本质,但也要科学融入现代竞技体育 中的优秀元素。要突出竞技体育的竞争本质,也要合理提高其娱乐游戏性,使娱乐与竞技的 功效得到合理融合和和谐发展。
2.2.3 突出以人为本接轨学校教育理念
我国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但不是所有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引入学校体 育教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全都是为学生服务和关注学生的前途,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的全面发展。因此,引入的这个项目至少要能突出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活动是直接以 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要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要具有育人的功能和价值。而 不是仅仅只为了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如贵州省的“斗牛”、“上刀梯”虽然能让人获得 心理上的愉悦和感观的刺激,但不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不是引入中小学体 育教学的可行项目。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 研究其项目是否与学校教育的理念具有一致性和共同点。
2.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
贵州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哪些项目可以引入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如 何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备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又不 能失去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是其引入本地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引入的路 径是任何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
2.3.1 结合学校周围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引入地域性较强的项目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非常缺乏,但是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资 源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当地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达到体育教育和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选择项目引入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学校 周围的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如学校周边有大树且树枝非常散得宽,地面平整的情况下可以 在适合的树枝上拴上两棵绳子开展秋千项目。当然除了结合当地条件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引 入地域性较强的项目,要把当地开展得非常好而又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 极的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
2.3.2 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水平高者或老艺人传授技术技能,并积极进行了 校本课程改革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非常欠缺,但是拥有非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手和老艺 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少数民族地区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 积极选用民间艺人和高水平人才作为民族体统体育项目教师传授技术技能和知识,而不必强 调学历和学位等相关国家用人规定。同时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进行校本 研究,除了学习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外,还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形成教材 化的理论体系,以供后期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做好充分的前期积累。
2.3.3 进行全校或全区性的宣传推广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引入地域民族体统体育项需要一个经过试点、宣传、推广的过程,在 引入时可以把有一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基础的学生组成试点班进行全校或全区性的 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学生身心特点,以运动项目本身的娱乐性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兴 趣。因为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 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之时就具有的特性. 反映在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娱乐和游戏的特性就更为突出,即使是宗教活动,也 离不开娱乐[8]只有充分的把娱乐性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发挥 其积极的 作用,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原因。现在虽然外来的现代体育具有 规范的开展体系和模式,但因其缺乏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无法更好的开展,而学校只要有针 对性的进行组织试点、积极进行宣传和总结,就可以把一些好的开展方式向四周推广,甚至 于向可以辐射全国。同时可以要求每一个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安排一个至两个项目进行了试行 推广,并进行定期的教学示范交流和教学总结。为全面推广教学作好准备。
在器材方面学校可以规定学生自制器材作为作业或者举办体育器材创作大赛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把制作较好的作品作为学校的教学器材,从而获得更多的器材积累。一方 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学校的器材也得到扩充和完善。一举多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填补落后地区 体育场地器材欠缺的不足,而借此促进广大农村学校体育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是传承和发 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方式。
2)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强化自身的娱乐游戏性并规范其规则,同时借鉴现代体育的优 秀元素是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选择。
3.2 建议
1) 建议政府和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全面进行现代化转型的 路径研究,助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快速发展。
2)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研究形成稳定的引入范式。
3) 引入学校教学的项目要找到与学校教育契合思想理念。建议在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筛选,摒弃不以关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地项目。使其在 学校体育教学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创新与服务于推进贵州现代化进 程的途径研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04年资助课题.
[2] 胡晓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0-91.
[3] 王亚琼.对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3.
[4] 冯胜刚,石家瑾.贵州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8,6.
[5] 龙忠德,沈丽.中学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关怀初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
[7] 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11.
[8] 郭礼.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9] 白永正,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体育学刊,2005,1.
[10]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
[11] 龙佩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吉首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关键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互动促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87-04
The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ath to Induct the Tradi t ional Enthnic Sports in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the Rural A reas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Take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Chen
(Graduate Colleg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 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 ools of the rural areas and faciliate th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 l sports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a nd the logic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have a compreh ensive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ath to induct the traditional ethnicsports in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the rural areas in the min ority region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ffective choice of the traditional eth nic sports to get better development is to learn from modern sports and regulatetheir own rule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ir nature of entertainment.
Key words: the minority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regional ethnic tra ditional sports; school sports; the interaction and promotion; path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当地世居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休闲中经认同和实践后积淀下来的 体育文化精髓,是人们适应当地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而进行的 适应性体育娱乐活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和现代体育场地 器材非常欠缺的背景下,如果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熟知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农村学校体 育是时下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较多、经济相对落后且体育师资、 场地器材相对薄弱的贵州作为一个个案,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教学的可行性进行 论证,并结合地域实际对引入中小学教学的路径进行全面的挖掘研究,以求拓宽学校体育教 育领域和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和传承民族体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以及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贵州 省作为一个个案来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关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近40余篇,确定本研究的论域以及所有依托的理论 。
1.2.2 逻辑分析法 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因果分 析和结果与功能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探讨
2.1.1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贵州省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地处云贵高原,与湖南、四川、重庆、云南 和广西毗邻,全省东西长约595 km,南北相距约509 km,总面积为176 167 km2,民族自 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4%。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贵州成为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49个 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毛南、 蒙古、仫佬、羌、满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 300多万,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少数民族人 口占总人口的38.98%[1]。
通过调查发现贵州省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 以及交通沿线附近,大多数在农村以及远离交通沿线的边远山区依山傍水而居,交通闭塞, 经济尚处于不发达的状态。由于特有的省情和地域条件,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 几乎都处在由于师资、场地、器材奇缺而不能以现代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主要教材的境地,学 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但是贵州少数民族形成了独 特而又稳定的民族文化体系,形成了众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划龙舟”、“民间表 演龙灯”“独竹漂”“踩高跷”及众多的体育舞蹈、竞技游戏活动,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于当 地的民族传统体,具有了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高度契合性的特征,又对场地、器 材无过高的要求,具有在当地农村学校广泛开展的几大优势。因此,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 村中小学把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非常有必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可以促进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在贵州具有较长的世居历史的少数民 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7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 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些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中,无一 例外的都包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这就决定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化。当前在贵州的人口分布又超过30万的7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且还在 开展着各种传统的体育项目(表1)。
表1 贵州省少数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苗族赛马、射箭、射弩、摔跤、脚踢架、扭扁担、拉鼓、穿针赛跑、跳芦笙、划龙舟、 舞龙、赛牛、赛马等24项。布依族赛马、射箭、摔跤、丢花包、武术、划龙船、玩山、秋千、磨秋等9项。侗族摔跤、武术、划龙舟、抢花炮、斗牛、哆毽、舞龙头、棋类等8项。土家族摔跤、扭扁担、斗角、划龙舟、秋千、花棍、骑竹马等22项。彝族赛马、射箭、射弩、打火药枪、摔跤、斗牛等14项。仡佬族赛马、打鸡毛球、高台舞狮等4项。水族赛马、跳铜鼓、打和踺、拔河等4项。
除了以上7个少数民族之外,其他在贵州 具有世居历史,人数部分少于30万人的少数民族还开展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 。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有200余项,是一个内容丰富,蕴藏深厚的文化群落[2]。
不仅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源自自然美的众多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也都能说明,进入学 校体育,是体育二次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继承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竞技体育占据主体地 位的今天,将地域性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是促进对其传承和发展的一个 重要途径。在学校强化对学生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时,使其与追求竞争的竞技体育在体 验中形成对比,对二者的价值功效获得合理认识,在树立科学体育观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体育 价值取向体系,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使 自己在获得健康的同时自然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其次,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弥补现代竞技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欠缺的困境。 由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许多县级财政自给率较低,地方政府拿不出 更多的经费来投入学校办学,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学校仅有的经费拨款中用 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有11.2%的农村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25.6%的 学 校只有1~2名体育教师,其中有的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教师和代课教师[3]。 在全部被调 查学校中,91.86%(406所)的学校,近三年平均每年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不足3000元人民 币。76.92%(304所)不能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93.21%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 足 4000平方米,仅有2.5%的学校有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而有17%的学校连50米的跑道都没 有 。仅有12.44%的学校体育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录标准,21.04%的学校全校没有一块篮 、 排或者足球场地,25.34%的学校没有任何小球场地,40.5%的学校没有任何田径教学器材 , 50.9%的学校没有任何的体操教学器材[4]。可见,贵州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场地 、器材的缺 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就成为当地中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根据当地的现实环境而产生,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则均远 远低于现代竞技体育,只要是当地的教师稍加整理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教学,就能达到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三,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从根本上拓宽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域 和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目前贵州省学校体育教学仍以 竞技体育为主,教学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仍然严重[5 ]。而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无疑是给学校体育注射了兴奋剂和润滑剂,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 激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得到丰富,教学的选择增多,使竞技体育与当地民族 传统体育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既能达到竞技体育张扬个性的特点,又能凸显地域 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最广大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而求得教学质量的提 高。
2.1.2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任务艰巨,但有其优势。首 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强调加强青少年 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 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6]。 这为学校 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受到地域与经济条件的 限制,难以开展现代竞技运动,唯有充分借助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建立学校、社区、家庭 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
其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体育工作的核心。毛泽东提出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提出的“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及江泽 民提出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体现出人在体育中的核心地位。 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口号。学校体育和群众体 育将成为体育发展的重心,这种大趋势将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 统体育带来契机,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传承发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相对可行 的活动场所需求。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千年流传的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各少数民族的 文化养育的结果,是这些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因而这些促进体育与当地的民族心理、文化 特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特征,深受少数民族学生的喜爱,而且活动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易于获得因地制宜,开展相对容易。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十分广泛,运 动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简单易懂。比如个人就可以打陀螺、踢毽子,二三人就可以进行摔跤 、磨磨秋,或者多人参与的赛马、龙舟、独竹漂,抢花炮等等。学生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 既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得身心愉悦,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民族独特的文化的熏陶 。
2.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则
2.2.1 传统与现代相互借鉴以求和谐共存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而来的,因而 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特征。这些传统中既是有能满足今天的社会需求,仍然是有重要价值的传 统,又必然会有一些不完全适应今天社会需求的内容,因而必须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 学的现代化改造。在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性 价值等本质体系,不能流于形式而丢失本质。如贵州的“高脚马”主要是为了在冬天渡过一 些小溪和小河流避开“刺骨”的河水而产生的,其适用价值在于强调安全的渡过而不是强调 速度。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就要以真实的河床为场地,适当借鉴现代竞争规则,让学生真正理 解其意义和适用性,培养并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能,而不是在平整的地面比快。又如国 外的伐木工人娱乐比赛就是用真实的木材和真实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农民运动会中的 搬运粮食和插秧比赛就有点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农民生活真实的种种体验。另一方面要借鉴并 融入现代的体育手段等促进其现代化转型。如贵州松桃的滚龙作为民间的一种“表演龙灯” 在其改造过程中就充分的运用了电力技术,以电灯代替过去的蜡烛照明后在动作技法上获得 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经过改造后的民间“表演龙灯”既继承了传统的“表演龙灯”特点,同 时又增加了动作技术技法使其更具有观赏娱乐性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绝。
2.2.2 娱乐与竞技各施功效以求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就不可避免的与现代竞技体育产生冲突与融 合。因而,要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融入当地中小学教学课堂与竞技体育和谐共处的发展 ,就必须各自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为学生所接受。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 校体育的后来者就不能盲目的跟着现代体育的模式和操作方式,照搬其教学目标与形式的, 而只能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积极丰富自身,寻求科学发展,应该立足于体育本质的回归,凸 显其适用、游戏娱乐的本质来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7]。如贵 州部分中 学开展的“陀螺”、“珍珠球”等虽然融入了现代体育的优秀元素,但其活动的本质还重游 戏娱乐性。而现代竞技体育则在重在体现竞争性上下功夫,也只有这样二者都才有可能各自 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教育价值中实现互补。但并不是说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不追求竞争,现代 竞技体育不追求游戏性,而是二者应该充分突出各自的主次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全面发 展服务。总之,要突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娱乐的本质,但也要科学融入现代竞技体育 中的优秀元素。要突出竞技体育的竞争本质,也要合理提高其娱乐游戏性,使娱乐与竞技的 功效得到合理融合和和谐发展。
2.2.3 突出以人为本接轨学校教育理念
我国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但不是所有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引入学校体 育教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全都是为学生服务和关注学生的前途,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的全面发展。因此,引入的这个项目至少要能突出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活动是直接以 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要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要具有育人的功能和价值。而 不是仅仅只为了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如贵州省的“斗牛”、“上刀梯”虽然能让人获得 心理上的愉悦和感观的刺激,但不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不是引入中小学体 育教学的可行项目。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 研究其项目是否与学校教育的理念具有一致性和共同点。
2.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
贵州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哪些项目可以引入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如 何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备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又不 能失去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是其引入本地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引入的路 径是任何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
2.3.1 结合学校周围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引入地域性较强的项目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非常缺乏,但是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资 源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当地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达到体育教育和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选择项目引入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学校 周围的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如学校周边有大树且树枝非常散得宽,地面平整的情况下可以 在适合的树枝上拴上两棵绳子开展秋千项目。当然除了结合当地条件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引 入地域性较强的项目,要把当地开展得非常好而又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 极的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
2.3.2 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水平高者或老艺人传授技术技能,并积极进行了 校本课程改革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非常欠缺,但是拥有非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手和老艺 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少数民族地区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 积极选用民间艺人和高水平人才作为民族体统体育项目教师传授技术技能和知识,而不必强 调学历和学位等相关国家用人规定。同时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进行校本 研究,除了学习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外,还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形成教材 化的理论体系,以供后期的研究和教学推广做好充分的前期积累。
2.3.3 进行全校或全区性的宣传推广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引入地域民族体统体育项需要一个经过试点、宣传、推广的过程,在 引入时可以把有一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基础的学生组成试点班进行全校或全区性的 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学生身心特点,以运动项目本身的娱乐性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兴 趣。因为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 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之时就具有的特性. 反映在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娱乐和游戏的特性就更为突出,即使是宗教活动,也 离不开娱乐[8]只有充分的把娱乐性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发挥 其积极的 作用,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原因。现在虽然外来的现代体育具有 规范的开展体系和模式,但因其缺乏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无法更好的开展,而学校只要有针 对性的进行组织试点、积极进行宣传和总结,就可以把一些好的开展方式向四周推广,甚至 于向可以辐射全国。同时可以要求每一个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安排一个至两个项目进行了试行 推广,并进行定期的教学示范交流和教学总结。为全面推广教学作好准备。
在器材方面学校可以规定学生自制器材作为作业或者举办体育器材创作大赛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把制作较好的作品作为学校的教学器材,从而获得更多的器材积累。一方 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学校的器材也得到扩充和完善。一举多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引入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填补落后地区 体育场地器材欠缺的不足,而借此促进广大农村学校体育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是传承和发 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方式。
2)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强化自身的娱乐游戏性并规范其规则,同时借鉴现代体育的优 秀元素是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选择。
3.2 建议
1) 建议政府和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全面进行现代化转型的 路径研究,助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快速发展。
2)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研究形成稳定的引入范式。
3) 引入学校教学的项目要找到与学校教育契合思想理念。建议在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筛选,摒弃不以关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地项目。使其在 学校体育教学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创新与服务于推进贵州现代化进 程的途径研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04年资助课题.
[2] 胡晓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0-91.
[3] 王亚琼.对贵州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3.
[4] 冯胜刚,石家瑾.贵州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8,6.
[5] 龙忠德,沈丽.中学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关怀初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
[7] 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11.
[8] 郭礼.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9] 白永正,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体育学刊,2005,1.
[10]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
[11] 龙佩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吉首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