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末这一段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足以代表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思想之典范和成熟形态的阐述,一种既本土又现代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得到了充分而精彩的呈现。“生生的节奏”作为宗白华艺术形上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充分体现。作为本土艺术学领域的先行者以及第二代美学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宗白华的艺术形上学思想融道德形上学于其中,最终体现了审美和道德在超越性价值论上的统一。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思想研究”(17BZW063)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末这一段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足以代表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思想之典范和成熟形态的阐述,一种既本土又现代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得到了充分而精彩的呈现。“生生的节奏”作为宗白华艺术形上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充分体现。作为本土艺术学领域的先行者以及第二代美学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宗白华的艺术形上学思想融道德形上学于其中,最终体现了审美和道德在超越性价值论上的统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后现代艺术的思想观念及艺术形式,概括后现代艺术的观念本质对广告设计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后现代艺术消解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让艺术接近大众;另一方面,后现代艺术更加重视艺术观念,也就是说,后现代艺术的精神态度转向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吉祥纹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中,贯穿于人们日常的各项活动中.本文以吉祥纹样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吉祥纹样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并以《天命·玄鸟》设计为例,将点、线、面与传统吉祥纹样元素相结合,思考总结吉祥纹样与文化创意设计融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从中探索出更多的表现形式,赋予产品现代意义,从而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价值,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特色更加鲜明.文章最后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以期增强年轻人对吉祥纹样的文化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和传
当包容邂逅共生,室内空间设计便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加侧重人在空间中的满足感、归属感以及空间的互动性和对话性.本文从包容、共生的理念出发,以消除差异化带来的疏离感和营造空间归属感为宗旨,对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进行室内空间实验研究,探究二者邂逅下的空间反应,以期创造出更具宽容度和认同感的空间场所,消除参与者在空间中的不适体验,最大限度地带给参与者舒适的空间感受.
凤冠是古代贵族妇女佩戴的礼冠,多用于婚礼时,具有浓厚的婚俗文化及政治色彩.其不仅能体现我国古代的工艺审美水平,而且能够集中反映我国古代的婚俗文化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凤冠在当代新娘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时下的热门专业之一,为艺术设计研究、创作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态势对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以文化之于艺术设计的深度应用作为研究基础,探索发现文化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视程度增加、设计形式多元、设计效果良好、就业前景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现代文化为抓手、以文化结合为展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突破性建议.
运城现存的古代佛教石刻造像基本上都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所造.宋朝以后,运城的佛教石刻造像艺术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木雕、泥塑、铜铸以及壁画等形式,这与时代风尚、制造成本以及元朝皇室的喜好等有很大关系.
浦城是福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浦城剪纸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其含义”.浦城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开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在中国剪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浦城剪纸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精巧,手法或粗犷、或细腻,淳朴完美.如今,浦城剪纸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浦城县委、县政府将浦城民间剪纸作为全县的主要文化项目,高度重视其传承、保护与发展.本文主要探究浦城剪纸艺术的构成美学原理及其在地方性文化特色产业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无疑给美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阐释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寇鹏程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一书正是这样一本围绕中华美学精神展开阐述的力作。
现代性时间概念具有“均匀流逝、历史进步、聚焦当下”的特性,而后现代主义时间概念具有“瞬间、碎片、历史终结”的特性.在这种冲突与割裂中,杜威的时间观念通过把时间与人类生存实践相联系,阐述了时间与个体、时间与经验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经验美学理论,阐明了艺术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互联网+教学”理念的推广,高校线下与线上的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因此出现了线下与线上课程间复杂的竞争与辅助关系。从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的美育视角出发,以某ICT高校的学生调研为基础,分析高校线下与线上美育课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线上与线下课程在挤压与碰撞中分别暴露出的问题,并根据互促与互补的原则阐述ICT工科高校线上与线下美育课程共同体的共生关系和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