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形创意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承担学生后期专业课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随着新媒体形态多样发展,传播媒介更新,对创意教学也提出了全新要求。课程组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探索,对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学习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与现行岗位要求中存在的落差,运用多元融合的理念,导入快题项目、主题项目和商业项目,“三式”项目串接,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思维创意、物料载体、技法表现三个层面进行跨界融合,探索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三式”项目;多元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126-03
基金项目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图形创意》课程“多元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使新媒体形态呈现多样化发展[1],传播媒介迅速迭代更新,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表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行业对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要紧跟市场的变革,突出高职教育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是学生在岗位中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其中,“创新性”需要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原创能力和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中针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多元融合。
一、课程教学现状
图形创意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使学生从纯绘画基础过渡到设计艺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图形创意课程学生真正开始运用设计思维、创作理念以及表现技巧融合去设计、创作,并为下一阶段的作品创设奠定基础。该课程起着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方法通过内化凝聚起来,从而创作出兼具应用性、创新性、艺术性的作品。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作品具有应用性的同时体现创新性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执行表现多依赖数字化软件,学生经常直接跳过构思环节,陷入对软件技法的钻研,这恰恰是造成作品空洞乏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学内容上常限于对书本材料的讲解,单一的授课形式导致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难以学以致用。课程内容忽视与横向课程的必要联系,也缺乏与业界实务的沟通交流[3]。脱离应用情境孤立地展开创作练习,往往使学生盲目地求新求异。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图形创意课程仍较少更新教学内容与观念,不论从方法还是模式上仍局限在传统的图形创意领域。
二、图形创意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培养学生创作图形想象的能力,需从构思和表达两个层面建立视觉想象和呈现的手段;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多方位挖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课程教学中导入“设计+”多元融合概念,多元融合即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单一教学理念转变为跨界融合教学,训练学生的学科融合思维,在多元融合的化学反应中源源不断地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打破固有創作的局限性。多元融合是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运用跨界融合需要改变以往图形创意课程单一的课本化知识链授课,为了强化学生的情境感知,教学环节由分项目任务训练构建而成。清晰划分课程教学环节层次,将职业技能和必需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由浅入深地设置项目。图形创意的内容大致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方法、项目应用。三块内容均以循序渐进的项目融合训练,分别对应“快题”项目、“主题”项目、“商业”项目。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时的模仿、改良创新方法的单一性和思维的固化,合理活化生活资源,从多元融合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创意源点进行创作转化。这样既可以保障创意的源源不断,更有效地提升创意的原创性和应用性。
针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以上三个实训项目分解成三个阶段:设计创意阶段、作品载体选择阶段、作品效果表现阶段。以这三阶段为切入点,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板块,即思维创意、物料载体、技法表现。对这三个板块开展构思的突破融合,载体的突破融合,技艺的突破融合,提升学生对整个设计作品的原创能力,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每个环节的突破都以初阶、进阶、高阶三层次循序推进。
(一)设计的思维创意阶段
思维创意———多元融合文学、音乐等元素调动学生的多维感知、感觉。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它们和艺术设计一样,都是作者进行信息传递的创作方式,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形成最终的作品,只不过它们分别是用文字和旋律来表达观点和情感,与设计创作有相通性。所以,通过沉浸式解读的方式“文学、音乐+设计”,提炼设计造型、色彩元素是为融合。
(二)作品载体的选择阶段
物料载体———多元融合新型材料,自然生态素材,融入商业产品作为图形创意的新载体。传统图形创意课程通常采用不同的纸质载体进行创作,形成平面二维的图形创作。事实上,随着材料的多样性发展和人们对新兴材料的接受,以及对自然生态中的材质挖掘,创作者可以获得画笔与纸张无法比拟的效果。每种材料具备独有的性质和画面表现力,创作作品要有新意完全可以通过多样化材料的初步加工形成意想不到的图像视觉效果。“材料+设计”让学生体验图形创意的质感,大大拓展了创意表现的宽度。
(三)设计效果的表现阶段
技法表现———多元融合数字化技术、传统民间技艺,多元融合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信息时代,屏幕媒介、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设计表达的发展趋势。图形表现也从原来的二维向三维、四维空间拓展,众多信息传递领域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光影变幻的图形特效,固有的画笔表现技法已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多元融合传统民间技艺,依托分院已开设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课程,对传承基地引进的各个大师的民间技艺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尝试,理清绍兴民间艺术中的不同技艺表现方法,如将酒雕沥粉画、铜雕、扇面画、剪纸、纤维艺术的肌理创设等,并将其融合到图形创意的技艺表现中,能使图形创意更具有文化性(详见图1)。
三、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融合线上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训平台,打破固有的教室范畴,将课程基础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线上平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预习复习。明确2~3个点的校外实训平台,为学生开展多元融合实践提供资源。明确本课程教学目标,将知识传播与情境实践结合,在应用型教学基础上融入创造性教学观念,结合每次教学任务确定重点和难点。基于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五步闭环式”教学法完成项目,融合游戏教学策略、问题导向策略、情境创设策略激活课堂,从自主探究发展到小组协作,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模式上形成以“互联网+”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等理论为基础[4],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结合线上平台技术优势,构建起“五步闭环式”混合学习模式,目标导学、资源自学、交流互学、项目串学、作品展学,通过这五步形成完整的教学环节闭合曲线(详见图2)。
四、课程教学实践
以图形创意策略到设计制作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产教融合真实案例“绍兴古城文创设计”为载体,教学实施以主题概念发想作为教学实施案例。
课前:“导学+自学”,利用课程微信群、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学习任务单和在线学习资料,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结合课前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详见图3)。
创设情境,导入问题———明确课程任务,导入绍兴旅游实景视频,提出的问题围绕绍兴特色景点,设计创意图形,强调景点个性,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创意助力旅游产业,创设实景情境,加深职业素养认识。
趣味游戏,打开创意———体会课程重难点,每个小组以绍兴为中心词进行头脑风暴,绘制创意风暴图,开展创意思维训练,并进行发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发散,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思想深度的图形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游戏教学:找图片讲故事,小组围绕绍兴一处景点,利用前期收集的图片,以小组成员为主角,用图片讲故事。由几幅图片构成一个故事,图片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内在逻辑性。运用游戏教学加强成员间协作能力和图形的分析能力,强化素材的提炼,通过故事编辑,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也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围绕主题,探索图形———掌握课程重点,教师根据学习通平台提交的作业,选取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共性问题分析,引入教学案例,讲解课程重点,从素材图片到图形进行矢量化设计。引入一个数学推理算式,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图形创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从主题出发寻找线索、设计图形,明确图形与主题的互动关系。
设计体验,串接应用———解决课程难点,学生结合教师所讲重点和尝试设计作品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主题图形设计实践体验。教师巡回指导,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形成完整的图形设计[5]。通过铜雕、沥粉画等各种形式进行图形呈现。由小组代表对作品进行设计思路讲解和作品分享展示,查漏补缺,归纳巩固知识点。
五、結语
图形创意实践教学中通过项目的融合,将“三式”设计项目的流程进行三阶段分解,为每个阶段构建对应的多元融合路径,形成构思突破、载体突破、技艺突破的三个融合路径,并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课题的趣味性和延展性,对后续课程形成支撑和铺垫,提升学生作品的原创力。
参考文献:
[1]马蕾.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需求[J].新闻传播,2017(19):68-69.
[2]张弘韬.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研究[J].设计,2017,4(07):108-109.
[3]关曙光.探究图形创意在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144-145.
[4]艾建平.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例[J]. 2018(01)53-56.
[5]张伟云.技能竞赛模式在中职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8(03):155-156.
(荐稿人:柳国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
关键词:“三式”项目;多元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126-03
基金项目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图形创意》课程“多元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使新媒体形态呈现多样化发展[1],传播媒介迅速迭代更新,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表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行业对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要紧跟市场的变革,突出高职教育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是学生在岗位中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其中,“创新性”需要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原创能力和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中针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多元融合。
一、课程教学现状
图形创意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使学生从纯绘画基础过渡到设计艺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图形创意课程学生真正开始运用设计思维、创作理念以及表现技巧融合去设计、创作,并为下一阶段的作品创设奠定基础。该课程起着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方法通过内化凝聚起来,从而创作出兼具应用性、创新性、艺术性的作品。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作品具有应用性的同时体现创新性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执行表现多依赖数字化软件,学生经常直接跳过构思环节,陷入对软件技法的钻研,这恰恰是造成作品空洞乏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学内容上常限于对书本材料的讲解,单一的授课形式导致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难以学以致用。课程内容忽视与横向课程的必要联系,也缺乏与业界实务的沟通交流[3]。脱离应用情境孤立地展开创作练习,往往使学生盲目地求新求异。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图形创意课程仍较少更新教学内容与观念,不论从方法还是模式上仍局限在传统的图形创意领域。
二、图形创意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培养学生创作图形想象的能力,需从构思和表达两个层面建立视觉想象和呈现的手段;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多方位挖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课程教学中导入“设计+”多元融合概念,多元融合即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单一教学理念转变为跨界融合教学,训练学生的学科融合思维,在多元融合的化学反应中源源不断地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打破固有創作的局限性。多元融合是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运用跨界融合需要改变以往图形创意课程单一的课本化知识链授课,为了强化学生的情境感知,教学环节由分项目任务训练构建而成。清晰划分课程教学环节层次,将职业技能和必需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由浅入深地设置项目。图形创意的内容大致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方法、项目应用。三块内容均以循序渐进的项目融合训练,分别对应“快题”项目、“主题”项目、“商业”项目。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时的模仿、改良创新方法的单一性和思维的固化,合理活化生活资源,从多元融合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创意源点进行创作转化。这样既可以保障创意的源源不断,更有效地提升创意的原创性和应用性。
针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以上三个实训项目分解成三个阶段:设计创意阶段、作品载体选择阶段、作品效果表现阶段。以这三阶段为切入点,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板块,即思维创意、物料载体、技法表现。对这三个板块开展构思的突破融合,载体的突破融合,技艺的突破融合,提升学生对整个设计作品的原创能力,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每个环节的突破都以初阶、进阶、高阶三层次循序推进。
(一)设计的思维创意阶段
思维创意———多元融合文学、音乐等元素调动学生的多维感知、感觉。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它们和艺术设计一样,都是作者进行信息传递的创作方式,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形成最终的作品,只不过它们分别是用文字和旋律来表达观点和情感,与设计创作有相通性。所以,通过沉浸式解读的方式“文学、音乐+设计”,提炼设计造型、色彩元素是为融合。
(二)作品载体的选择阶段
物料载体———多元融合新型材料,自然生态素材,融入商业产品作为图形创意的新载体。传统图形创意课程通常采用不同的纸质载体进行创作,形成平面二维的图形创作。事实上,随着材料的多样性发展和人们对新兴材料的接受,以及对自然生态中的材质挖掘,创作者可以获得画笔与纸张无法比拟的效果。每种材料具备独有的性质和画面表现力,创作作品要有新意完全可以通过多样化材料的初步加工形成意想不到的图像视觉效果。“材料+设计”让学生体验图形创意的质感,大大拓展了创意表现的宽度。
(三)设计效果的表现阶段
技法表现———多元融合数字化技术、传统民间技艺,多元融合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信息时代,屏幕媒介、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设计表达的发展趋势。图形表现也从原来的二维向三维、四维空间拓展,众多信息传递领域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光影变幻的图形特效,固有的画笔表现技法已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多元融合传统民间技艺,依托分院已开设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课程,对传承基地引进的各个大师的民间技艺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尝试,理清绍兴民间艺术中的不同技艺表现方法,如将酒雕沥粉画、铜雕、扇面画、剪纸、纤维艺术的肌理创设等,并将其融合到图形创意的技艺表现中,能使图形创意更具有文化性(详见图1)。
三、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融合线上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训平台,打破固有的教室范畴,将课程基础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线上平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预习复习。明确2~3个点的校外实训平台,为学生开展多元融合实践提供资源。明确本课程教学目标,将知识传播与情境实践结合,在应用型教学基础上融入创造性教学观念,结合每次教学任务确定重点和难点。基于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五步闭环式”教学法完成项目,融合游戏教学策略、问题导向策略、情境创设策略激活课堂,从自主探究发展到小组协作,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模式上形成以“互联网+”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等理论为基础[4],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结合线上平台技术优势,构建起“五步闭环式”混合学习模式,目标导学、资源自学、交流互学、项目串学、作品展学,通过这五步形成完整的教学环节闭合曲线(详见图2)。
四、课程教学实践
以图形创意策略到设计制作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产教融合真实案例“绍兴古城文创设计”为载体,教学实施以主题概念发想作为教学实施案例。
课前:“导学+自学”,利用课程微信群、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学习任务单和在线学习资料,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结合课前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详见图3)。
创设情境,导入问题———明确课程任务,导入绍兴旅游实景视频,提出的问题围绕绍兴特色景点,设计创意图形,强调景点个性,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创意助力旅游产业,创设实景情境,加深职业素养认识。
趣味游戏,打开创意———体会课程重难点,每个小组以绍兴为中心词进行头脑风暴,绘制创意风暴图,开展创意思维训练,并进行发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发散,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思想深度的图形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游戏教学:找图片讲故事,小组围绕绍兴一处景点,利用前期收集的图片,以小组成员为主角,用图片讲故事。由几幅图片构成一个故事,图片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内在逻辑性。运用游戏教学加强成员间协作能力和图形的分析能力,强化素材的提炼,通过故事编辑,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也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围绕主题,探索图形———掌握课程重点,教师根据学习通平台提交的作业,选取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共性问题分析,引入教学案例,讲解课程重点,从素材图片到图形进行矢量化设计。引入一个数学推理算式,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图形创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从主题出发寻找线索、设计图形,明确图形与主题的互动关系。
设计体验,串接应用———解决课程难点,学生结合教师所讲重点和尝试设计作品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主题图形设计实践体验。教师巡回指导,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形成完整的图形设计[5]。通过铜雕、沥粉画等各种形式进行图形呈现。由小组代表对作品进行设计思路讲解和作品分享展示,查漏补缺,归纳巩固知识点。
五、結语
图形创意实践教学中通过项目的融合,将“三式”设计项目的流程进行三阶段分解,为每个阶段构建对应的多元融合路径,形成构思突破、载体突破、技艺突破的三个融合路径,并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课题的趣味性和延展性,对后续课程形成支撑和铺垫,提升学生作品的原创力。
参考文献:
[1]马蕾.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需求[J].新闻传播,2017(19):68-69.
[2]张弘韬.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研究[J].设计,2017,4(07):108-109.
[3]关曙光.探究图形创意在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144-145.
[4]艾建平.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例[J]. 2018(01)53-56.
[5]张伟云.技能竞赛模式在中职模块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8(03):155-156.
(荐稿人:柳国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