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白衣天使”诞生的地方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本科生,我行走在学医的征途里,在身后留下了大一走过的浅浅的脚印。大二伊始,我将驻足停留,对人生进行一番小结,从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课程学习与生活,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一一谈起。
  选择学医是我在填报志愿之前从未想过的事。对于生病次数较为频繁的我来说,医院是一个给我留下诸多阴影的地方。在那时,我对于当医生这件事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不排斥,也不主动接近。
  与身边的一些立志学医的朋友相比,我的報考理由着实有些直白和现实,不过这也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填报志愿时,我有意避开我的短板——令我束手无策的物理学,于是我排除了涉及应用物理学较多的工科专业;根据高考分数对院校和专业进行选择,最后我将目光聚焦在外语和临床这两门专业上。英语是我的强项,但我个人更偏向于学习一门“手艺”,或者说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而医学专业就非常契合我的要求。
  由此,我的漫漫学医路开始了。
  临床医学本科需要学习五年,只招理科生,比一般本科生多一年。大四或大五的时候,学校会安排学生去医院实习,同时进行课程学习。
  我个人感觉,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学习是比较轻松的,这一学期是培养爱好与增长见识的最佳时机。与医学专业较为贴近的只有基础化学一门课程,数学和物理均为考察课,这与一般专业的要求不同。大一下学期的课程骤然增加,其中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这三门是基础课程。到了大二上学期,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三座大山一齐出现,学习难度便有了质的飞跃。而在后面的日子里,专业课会越来越难,教材厚度的增加速度令人心慌。不过不必担心,前面的学长学姐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医院的优秀医生无一例外将这些“蓝色生死恋”深深地印入脑海,我们这些萌新自然也要循着前辈们的经验之路,牢牢地掌握这些蓝皮医书!
  系统解剖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解剖学的理论课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精准记忆的,刚开始学习时,我常常掌握不了窍门,比如学习完骨学章节和肌学章节后,我才把骨学内容记住了,肌学部分还是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后来我察觉到,我因太过注重细节知识和复习不及时,陷入了类似于背单词总是无奈从头背起的窘境。而这种太过关注细节的错误学习方法,大概源自一个在医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老师,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
  “问重点?病人会按重点生病吗?”
  听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但你也不必惊慌,考试时其实还是有侧重点的,所以不要像我刚开始学习时那样专抠细枝末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课程进度也是不会变慢的,细节抠多了,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样做得不偿失。所以,梳理知识体系,精准记忆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应人体结构加深记忆,理解不太常考的知识,眼熟其余的零碎知识,是我目前总结出的学习方法。
  最刺激而直观的课莫过于系统解剖学的实验课。白大褂一穿,胶皮手套一戴,便要亲自在大体老师身上实践理论知识了。对于大体老师,没有一个学医人会不尊敬。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多一名伟大而特殊的老师,他不能言亦不能动,却准许你翻动他的身躯,移动他的内脏,让医学生们不再纸上谈兵,让一名名研究人员能够借实物破解医学难题。
  大一时的我对于实验课一度恐惧过、害怕过,但不必担心,当整个班级的同学在大体老师的身边围成一圈的情况下,你很快就会从身到心完全适应。
  一名医学生可以没有校服或者系服,却不能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战服——白大褂。白大褂作为一种职业制服,和警服一样,总会让人禁不住加上一层滤镜,让身着它的人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对于医学生而言,它是实验课上屏蔽病菌的防护服,更是象征着我们对圣洁医术的无限向往。不论酷夏还是寒冬,每当穿上白大褂走入实验室时,我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我不断进步向上。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钻研学业之余,社团活动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大一这一年里,我多次参与救济流浪猫狗的志愿活动,为救济站的小动物清理卫生,帮助救济站开展领养会,与充满爱心的同学一起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些落入人间的折翼小天使。这大大满足了我这个没有条件养猫狗的爱宠人士,来回奔波固然辛苦,我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股热情。除此之外,我曾跟随校志愿队去医院进行志愿服务,在导医台为病人解答基本问题。这无疑是一项新奇的体验,也是我首次以非患者的身份进入医院。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与病人家属,我时常为他们脸上写着的忧愁而感到紧张,生怕耽误他们就诊,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项志愿活动虽然十分短暂,却令我印象深刻。
  “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最后,我想谈谈关乎未来的事。绝大多数临床专业的人毕业后都选择了当医生,我也是如此。经过一年的学习了解,我对当医生这件事早已满怀憧憬;我也在学习中转变了心态,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和未来工作的地方,而不是我生病时的一方牢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优秀医护人员的事迹大家都有目共睹,去往前线支援的医生无不是各个医院的骨干。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人,那一定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然而,当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如今,一般医院是不招收本科生的,硕士生是招聘的起点,而三甲医院的大多科室招收的人才都是博士。所以,考研究生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几乎算是一种刚需。这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专业的要求。所以,不论你学医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任何阶段都万万不得懈怠,千万不要相信“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传言!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其他文献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3月17日,首批援鄂医护人员开始撤离武汉。  春风十里,只为送你。一名志愿者扮成皮卡丘,举着写有“谢谢”的纸牌,为医护人员送行。这名志愿者从一月份开始一直承担物资运输和人员接送的任务,称其得知援鄂医护人员们要走了,“不知该送什么好,就把人送过来了。”  3月17日晚,武漢市武昌区中南路沿线的楼体上,滚动着送别各地医疗队的文字:“希望的使者,最美的天使!”这也成为街道上一
关于TA:张含韵,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2004年,参加湖南卫视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的比赛,获得成都唱区亚军、全国总决赛季军,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適用话题:正能量;成长;兴趣;选择;努力  在最近大热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张含韵以30 的年纪又一次站上了选秀的舞台。一次又一次的舞台展示,让观众看到了她在唱歌技艺上的进步,她用时间打破质疑,用岁月记录成长。  出道即巅峰  2
青春的年纪,喜欢独自漫步在鼓浪屿的小巷里,抬头,满目是灰砖矮墙,草色垂挂,红的绿的站满一墙,淡蓝淡紫的小花摇摇晃晃,像蝴蝶一样在微风里掠过。  与好友漫步在鼓浪屿的青石板小路,遇见一家叫“砚”的小店。店里卖着老祖宗传下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店内墨香幽幽,一块块旧砚安放于玻璃橱柜里。店主是位老先生,年少时喜欢阅读与作画,多年后他背着背包四处旅行,来到鼓浪屿这座慢城开起了这家小店。店里原先也卖些书,
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和疫情的双重压力,期望值与现状的巨大落差,加上有些人自身的拖延与惰性,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如何避免这些负面情绪在日趋枯燥的居家生活中发酵,如何接纳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自己成功突围,走到柳暗花明,走到繁花盛开!一起看看一位心理老师的特别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见字如面,展信安好!希望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和家人都平安健康,这是我最诚挚的心愿。  你们是不
关于TA:叶海涛,江苏省明祖陵镇明祖陵村叶桥组的一名普通村民。他身残志坚,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18年如一日义务给农村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在病床前用残疾之躯点亮留守儿童求学之路。“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辅导一些孩子,让他们替我去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  适用话题:回报社会;萤火之光;积极乐观;奉献;爱心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这样一段视频:一个中年男人躺在床上,左手
高考那一年,我18岁,我的后桌22岁。没错,22岁。  他在4年前经历过一次高考,分数不太理想,便直接外出务工了。几年兜兜转转下来,他还是想圆自己的那一个大学梦,于是就重回课堂,开始备战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跟我们这一群青春洋溢的高中生相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他显得有些沧桑,看起来甚至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大。不知道的话,说他是任课老师都有人信。  刚开始,我跟他交流很少,虽然坐在他前桌,但对
高一的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我在课桌的右上角贴上了一张以星空为底的便利贴,上面写着一句话:做一颗耐得住黑暗的星星。  参加那一次月考的文科生总共有348人,我的成績排在第295名,结果却比年级前10名还要出名。因为一个文综全年级第一名、语文全年级第三名的人,却因为数学和英语这两科的不足而成为年级成绩倒数,在文科生里能不出名吗?  那时我是各科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文综和语文老师见我自然是先夸奖一番,然后告
清華大学官方微博上曾晒出12张日程表,每张日程表上都工工整整、满满当当地写着清华学霸一周7日的行程。其中,有两份有些相似的计划表上记录着:清晨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6点40分开始学习,后面跟着的是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社会工作,直到凌晨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后睡觉。日程表上还有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以及是否把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尽善尽美……  这两份计划表的主人是清华大学的双胞胎姐妹花——马冬晗和马冬昕。姐
一个农村老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干干农活儿、打打麻将,以及闲着?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讓他们成为“斜杠老年”,身兼数职,做个船夫、厨师,又或者成为二胡表演者、手工艺人,和20多个乡邻一起在15天里创造20多万元的产值。在上海奉贤柘林镇的迎龙村,这些已经成为现实。  经济之外,村里老人在忙碌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存在感,少了“老了不中用”的感觉。众人一起做清洁、拉二胡、包粽子……无形中,一个老去的村庄慢慢鲜
6月初时,一张疑似前国脚安琦在路边卖樱桃的照片在网上开始刷屏。安琦本人大方承认:“是我,也没有很惨。如果辛苦可以让家人过得更好,我可以做得更多,還有本人其实也没有那么胖。”提起当年的安琦,绝对是迷倒众生的“鲜肉级”国脚,被国内媒体誉为“超白金一代”。  从昔日的“鲜肉级”国脚到如今的“油腻中年大叔”,从以前的万众瞩目到如今的“泯然众人矣”,安琦的人生轨迹,是很多退役运动员的缩影。如果说职业运动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