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本科生,我行走在学医的征途里,在身后留下了大一走过的浅浅的脚印。大二伊始,我将驻足停留,对人生进行一番小结,从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课程学习与生活,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一一谈起。
选择学医是我在填报志愿之前从未想过的事。对于生病次数较为频繁的我来说,医院是一个给我留下诸多阴影的地方。在那时,我对于当医生这件事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不排斥,也不主动接近。
与身边的一些立志学医的朋友相比,我的報考理由着实有些直白和现实,不过这也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填报志愿时,我有意避开我的短板——令我束手无策的物理学,于是我排除了涉及应用物理学较多的工科专业;根据高考分数对院校和专业进行选择,最后我将目光聚焦在外语和临床这两门专业上。英语是我的强项,但我个人更偏向于学习一门“手艺”,或者说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而医学专业就非常契合我的要求。
由此,我的漫漫学医路开始了。
临床医学本科需要学习五年,只招理科生,比一般本科生多一年。大四或大五的时候,学校会安排学生去医院实习,同时进行课程学习。
我个人感觉,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学习是比较轻松的,这一学期是培养爱好与增长见识的最佳时机。与医学专业较为贴近的只有基础化学一门课程,数学和物理均为考察课,这与一般专业的要求不同。大一下学期的课程骤然增加,其中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这三门是基础课程。到了大二上学期,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三座大山一齐出现,学习难度便有了质的飞跃。而在后面的日子里,专业课会越来越难,教材厚度的增加速度令人心慌。不过不必担心,前面的学长学姐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医院的优秀医生无一例外将这些“蓝色生死恋”深深地印入脑海,我们这些萌新自然也要循着前辈们的经验之路,牢牢地掌握这些蓝皮医书!
系统解剖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解剖学的理论课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精准记忆的,刚开始学习时,我常常掌握不了窍门,比如学习完骨学章节和肌学章节后,我才把骨学内容记住了,肌学部分还是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后来我察觉到,我因太过注重细节知识和复习不及时,陷入了类似于背单词总是无奈从头背起的窘境。而这种太过关注细节的错误学习方法,大概源自一个在医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老师,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
“问重点?病人会按重点生病吗?”
听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但你也不必惊慌,考试时其实还是有侧重点的,所以不要像我刚开始学习时那样专抠细枝末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课程进度也是不会变慢的,细节抠多了,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样做得不偿失。所以,梳理知识体系,精准记忆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应人体结构加深记忆,理解不太常考的知识,眼熟其余的零碎知识,是我目前总结出的学习方法。
最刺激而直观的课莫过于系统解剖学的实验课。白大褂一穿,胶皮手套一戴,便要亲自在大体老师身上实践理论知识了。对于大体老师,没有一个学医人会不尊敬。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多一名伟大而特殊的老师,他不能言亦不能动,却准许你翻动他的身躯,移动他的内脏,让医学生们不再纸上谈兵,让一名名研究人员能够借实物破解医学难题。
大一时的我对于实验课一度恐惧过、害怕过,但不必担心,当整个班级的同学在大体老师的身边围成一圈的情况下,你很快就会从身到心完全适应。
一名医学生可以没有校服或者系服,却不能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战服——白大褂。白大褂作为一种职业制服,和警服一样,总会让人禁不住加上一层滤镜,让身着它的人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对于医学生而言,它是实验课上屏蔽病菌的防护服,更是象征着我们对圣洁医术的无限向往。不论酷夏还是寒冬,每当穿上白大褂走入实验室时,我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我不断进步向上。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钻研学业之余,社团活动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大一这一年里,我多次参与救济流浪猫狗的志愿活动,为救济站的小动物清理卫生,帮助救济站开展领养会,与充满爱心的同学一起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些落入人间的折翼小天使。这大大满足了我这个没有条件养猫狗的爱宠人士,来回奔波固然辛苦,我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股热情。除此之外,我曾跟随校志愿队去医院进行志愿服务,在导医台为病人解答基本问题。这无疑是一项新奇的体验,也是我首次以非患者的身份进入医院。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与病人家属,我时常为他们脸上写着的忧愁而感到紧张,生怕耽误他们就诊,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项志愿活动虽然十分短暂,却令我印象深刻。
“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最后,我想谈谈关乎未来的事。绝大多数临床专业的人毕业后都选择了当医生,我也是如此。经过一年的学习了解,我对当医生这件事早已满怀憧憬;我也在学习中转变了心态,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和未来工作的地方,而不是我生病时的一方牢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优秀医护人员的事迹大家都有目共睹,去往前线支援的医生无不是各个医院的骨干。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人,那一定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然而,当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如今,一般医院是不招收本科生的,硕士生是招聘的起点,而三甲医院的大多科室招收的人才都是博士。所以,考研究生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几乎算是一种刚需。这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专业的要求。所以,不论你学医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任何阶段都万万不得懈怠,千万不要相信“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传言!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选择学医是我在填报志愿之前从未想过的事。对于生病次数较为频繁的我来说,医院是一个给我留下诸多阴影的地方。在那时,我对于当医生这件事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不排斥,也不主动接近。
与身边的一些立志学医的朋友相比,我的報考理由着实有些直白和现实,不过这也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填报志愿时,我有意避开我的短板——令我束手无策的物理学,于是我排除了涉及应用物理学较多的工科专业;根据高考分数对院校和专业进行选择,最后我将目光聚焦在外语和临床这两门专业上。英语是我的强项,但我个人更偏向于学习一门“手艺”,或者说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而医学专业就非常契合我的要求。
由此,我的漫漫学医路开始了。
临床医学本科需要学习五年,只招理科生,比一般本科生多一年。大四或大五的时候,学校会安排学生去医院实习,同时进行课程学习。
我个人感觉,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学习是比较轻松的,这一学期是培养爱好与增长见识的最佳时机。与医学专业较为贴近的只有基础化学一门课程,数学和物理均为考察课,这与一般专业的要求不同。大一下学期的课程骤然增加,其中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这三门是基础课程。到了大二上学期,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三座大山一齐出现,学习难度便有了质的飞跃。而在后面的日子里,专业课会越来越难,教材厚度的增加速度令人心慌。不过不必担心,前面的学长学姐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医院的优秀医生无一例外将这些“蓝色生死恋”深深地印入脑海,我们这些萌新自然也要循着前辈们的经验之路,牢牢地掌握这些蓝皮医书!
系统解剖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解剖学的理论课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精准记忆的,刚开始学习时,我常常掌握不了窍门,比如学习完骨学章节和肌学章节后,我才把骨学内容记住了,肌学部分还是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后来我察觉到,我因太过注重细节知识和复习不及时,陷入了类似于背单词总是无奈从头背起的窘境。而这种太过关注细节的错误学习方法,大概源自一个在医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老师,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
“问重点?病人会按重点生病吗?”
听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但你也不必惊慌,考试时其实还是有侧重点的,所以不要像我刚开始学习时那样专抠细枝末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课程进度也是不会变慢的,细节抠多了,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样做得不偿失。所以,梳理知识体系,精准记忆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应人体结构加深记忆,理解不太常考的知识,眼熟其余的零碎知识,是我目前总结出的学习方法。
最刺激而直观的课莫过于系统解剖学的实验课。白大褂一穿,胶皮手套一戴,便要亲自在大体老师身上实践理论知识了。对于大体老师,没有一个学医人会不尊敬。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多一名伟大而特殊的老师,他不能言亦不能动,却准许你翻动他的身躯,移动他的内脏,让医学生们不再纸上谈兵,让一名名研究人员能够借实物破解医学难题。
大一时的我对于实验课一度恐惧过、害怕过,但不必担心,当整个班级的同学在大体老师的身边围成一圈的情况下,你很快就会从身到心完全适应。
一名医学生可以没有校服或者系服,却不能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战服——白大褂。白大褂作为一种职业制服,和警服一样,总会让人禁不住加上一层滤镜,让身着它的人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对于医学生而言,它是实验课上屏蔽病菌的防护服,更是象征着我们对圣洁医术的无限向往。不论酷夏还是寒冬,每当穿上白大褂走入实验室时,我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我不断进步向上。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钻研学业之余,社团活动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大一这一年里,我多次参与救济流浪猫狗的志愿活动,为救济站的小动物清理卫生,帮助救济站开展领养会,与充满爱心的同学一起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些落入人间的折翼小天使。这大大满足了我这个没有条件养猫狗的爱宠人士,来回奔波固然辛苦,我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股热情。除此之外,我曾跟随校志愿队去医院进行志愿服务,在导医台为病人解答基本问题。这无疑是一项新奇的体验,也是我首次以非患者的身份进入医院。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与病人家属,我时常为他们脸上写着的忧愁而感到紧张,生怕耽误他们就诊,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项志愿活动虽然十分短暂,却令我印象深刻。
“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最后,我想谈谈关乎未来的事。绝大多数临床专业的人毕业后都选择了当医生,我也是如此。经过一年的学习了解,我对当医生这件事早已满怀憧憬;我也在学习中转变了心态,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和未来工作的地方,而不是我生病时的一方牢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优秀医护人员的事迹大家都有目共睹,去往前线支援的医生无不是各个医院的骨干。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人,那一定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然而,当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如今,一般医院是不招收本科生的,硕士生是招聘的起点,而三甲医院的大多科室招收的人才都是博士。所以,考研究生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几乎算是一种刚需。这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专业的要求。所以,不论你学医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任何阶段都万万不得懈怠,千万不要相信“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传言!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