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我的爱情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和文字打交道,渐渐地觉得老了,不喜欢热闹,喜欢清静和独处,恰巧我在周口店有个六十平米的小房子,为了躲开喧嚣,八年前我和老伴默默地住了进来。
  这儿环境好,小区里有一条小河,出门向北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龙骨山,北京猿人头盖骨就出土在那座山上,考古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周口店附近已连续生活了几十万年。出小区向西有个小山头,叫鸡骨山。鸡骨山上出鸡骨(鸟类化石)也出奇石,北太湖石就出在这座山的另一面,据说几百年前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都从这里采撷去过石头。
  


  爱石是人类的天性,历史书上说人类的幼年就和石头打交道,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是拿着石头一路走到今天的。石头伴陪了人类这么多年,我们的基因里肯定有石头的印迹,爱石头是我们的天性,而且这种天性很容易被唤醒,只要你在沉静中生活一段时间,和自然多打些交道,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爱上石头。我也如此,从八年前开始就天天和石头打交道,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时日是在山上在河里度过的。
  我这里山多,向西都是山,连绵不断,是山就有石头;也有河,在我居住的南边几十公里之外,叫拒马河,拒马河里出奇石。自己没车,我和老伴都是乘公交车去找拒马河,一人背一个包,去河滩里捡石头。人有了兴趣就不怕严寒酷暑就不怕刮风下雨……我和她都认为为了得到一块心爱的石头吃点苦是值得的。


房山拒马河石,
规格:宽13cm高18cm厚12cm。
黑色图案极似高人作法,形神兼备。

  越来越喜欢石头,八年下来,我们捡了一屋石头,捡了扔扔了捡,总是希望给自己留存下那些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
  奇石是好东西,它能唤醒人类遗忘了很久的记忆,恢复人的天性,和它们相处不知道你是它们的孩子还是它们是你的孩子。爱石人对石头的爱是无私的忘我的,长期和石头打交道人会恢复童年的天真和纯粹。我总是说石头是我的爱情,我总是感激石头给我带来的快乐,我总是想这些年来如果没有石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也如现在这么好精力是不是也如此充沛?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奇石是大自然的使者,看见了它我就不自满不骄傲不张狂,我的身体里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生长出敬畏之心来。人类执拗固执于自己对自然的傲慢,功利地全身心地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但是在我们的肉体越来越有安全感的同时却丧失了上天赋予我们的灵性,我们正一步一步地成为自己的奴隶。这些年我从石头身上学会了很多,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我感觉自己好像比过去更纯粹更自然了。每逢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去抚摸石头,得到它的安慰,我的心情就会逐渐好起来。


石头是在北京房山大石窝发现的。
宽20cm高28cm厚10cm。
画面是繁体字“龙”。

  中國是个玩石大国,我们有玩石头的传统,古人为我们积累了许多玩石经验和理论,并且从很早以前就影响了东亚各国,据说现在中国就有上百万的奇石爱好者,为石头疯狂的人也为数不少。我认为现代人玩石过于功利,没古人纯粹,米芾拜石的典故几乎所有的玩石者都知道,石头是米芾的神,人应该向神致敬,大自然比人类伟大一万倍。我认为玩石人首先要对自然建立敬畏之心,不敬畏自然的玩石人玩一辈子也是白玩,这些人永远不会因石得悟。许多玩石人硬把石头向文化上拉,将石头向艺术靠拢,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石头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品,它是神迹,是天工,它体现的是自然的神性。赏石就是欣赏大自然的神奇,而其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只要神奇就是好石头,就值得敬畏敬拜。


石头发现于涞水野三坡拒马河段。
宽18cm 高35cm 厚13cm。
画面是两只凤凰,正处在涅槃之中。

  这些年我天南地北地全国各地去看石头捡石头,发现了一些别人没发现的石种,我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也不断地接触玩石人,他们有许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及玩石专家,更多是北京的爱石人。客人来了泡一壶清茶,围石而聚我们像偎依在母亲怀抱的孩子其乐融融,在石头面前,我们全都变得单纯起来,天真起来。曾经有许多玩石人想买我的石头我都没答应,好石头值钱,一块石头几十万几百万的都有,但是我玩石头没想过卖,我想我老了,要太多的钱干什么?我知道没了石头的伴陪我会孤独的,我怕孤独,因此在金钱面前我没心动过。


宽15cm高25cm宽8cm,
画面为一只鸟正张嘴啄叶。

  当然我知道我是世界的过客,已经六十多岁了,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而石头则会存在得更久远一些,人死了石头咋办?闲暇时我确实想过这件事情,那天我想:到感觉快死的时候把自己藏石的一部分分送给喜欢石头的亲朋好友,留个念想,我死了他看见石头说:老庄死了这是他留下的。再早早地挑几块中意的我死了叫它们和我的骨灰作伴,安排家人埋在我的坟里。其他的那些统统地让它们回归自然,放在鸡骨山上的草丛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建立艾芩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m)色谱柱,以乙腈-0.025 mol/L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 ℃。结果 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3~0.77 ?g(r=0.999 92),精密度试验RSD=0.11%。平均加样回收
期刊
红彤彤的身体,威猛的大钳子,一只小龙虾会有多大能量?又能产生多大的价值?没到过湖北潜江,没吃过“潜江龙虾”,没亲临潜江体会这座“龙虾之城”的氛围,你或许无法了解。  每年5月到9月,是小龙虾肥美丰腴的季节,也是传统的“吃虾”季。来到潜江,龙虾元素随处可见。位于潜江生态龙虾城的一座高15米、长18米、重100吨的全球最大单体小龙虾雕塑,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慕名而来的“吃货”们占领了街头大大小小的龙虾
期刊
湖北是中国沿长江流域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气候因素加剧和人为开发过度,湖北湖泊大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少了40%。湖北在承受经济重压的同时,面临严峻的环保形势。  作为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组织,阿拉善SEE在湖北成立项目中心,主要是为了发动当地的企业家,因地制宜,探索开拓湖北本土环保项目的建设和环保机构的组织建设,为“千湖之省”的生态恢复做出贡献。秉承
期刊
2015年9月初,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自然教育基地在卓尔书店揭牌。该基地举办的首场环保公益活动,就是让市民在书店内免费观赏人工养殖的萤火虫。  50张精美的图片和15块展板,展示了萤火虫由卵变成成虫的一生,以及数万只野生萤火虫在野外漫天飞舞的壮观景象。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是华中农业大学萤火虫专家付新华副教授,多年在野外寻找和研究萤火虫的过程中拍摄的。  那次活动,在两年后的今天,让阿拉善S
期刊
宜昌是全国知名的“茶乡”,是“万里茶道”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势茶业产区。宜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茶圣陆羽的《茶经》将宜昌列为八大茶区之一,称“山南茶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对宜昌就有“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的诗赞。六百年工艺传承,两万里茶香绵延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长盛川创始人——何氏先祖何德海,首制帽盒茶,是为青砖茶鼻祖,并在日后漫长岁月里,
期刊
匠心,源于心,忠于心。  高文安传承解构中国传统建筑,将有质感的东方思潮带入国际视野。可谓:天人合一,匠心独运。  高文安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身上有着无尽的故事为你讲述:他被业界称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是香港由建筑师转为室内设计师的第一人。这个传奇的男人不仅仅是室内设计的神话:50岁开始专业健身,53岁拍摄个人写真;年过花甲,来内地创业,业务遍及大江南北;他将深圳的旧厂房改造成办公室;
期刊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数万年前,一个浑体赤裸、饥饿难耐的原始人漫步在荒原上,试图寻找一点充饥之物。他发现了不知名的树上长满了红色的果实,于是摘下来准备充作晚餐。然而,果壳十分坚硬,他根本咬不动。于是他捡起一块石头,试图砸开果壳,但果壳如此坚硬,圆圆的石块根本砸不开。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学会将圆石头先砸裂称为石片,而后用石片去切割穿凿果壳。于是,他吃到了美味的晚餐。  当他吃完晚餐,凝
期刊
他们为何齐赴丽江?  2015年6月4日,第42个世界环境日来临,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厦门、昆明的二十几家媒体奔赴云南丽江,共同参与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和世界遗产杂志社携手主办的“守望灵长家园公益行暨2015‘福特汽车环保奖’启动仪式”。  2015年正值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也是“福特汽车环保奖”与中国民间环保力量携手走过的第15个年头。  “福特汽车环保奖”是由
期刊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青年中国行”2017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调研实践,走进江苏,就中国现有的农业保险机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保险财政补贴的问题,以江苏地区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为案列,对江苏不同地区提出相应可行性方案。  江苏地区因地域特点,主要种植水稻、小麦,但常因旱涝、低温灾害而大面积减产,造
期刊
“断手”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打斗,从争抢食物到争抢家庭,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它的每一场打斗都十分凶险,又一次次凭借着凶狠的方式,以及战斗中积累的经验而化险为夷。  身体的缺陷没有使它成为大自然的弃儿,反而让它一步步走上了强者之路。“陆战之王”的归来  8月的响古菁,总是笼罩在浓密的雨幕中。夜幕,在响古篝滇金丝猴内群附近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它的父母是谁,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