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职教体系应注重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就业;二是生源。就业是职教的最终目标,是职业教育体系一切的导向,是核心问题。这要求在办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问题。既要与当前产业结构相适应,又要注重产业发展前瞻性分析,还要结合区域资源条件依托。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就业;生源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或者真正上升为有意义的教育应该开始于全国高职教育的兴起,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现代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然使然,是我国初步工业化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结果。
但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青年劳动力减少的态势,职教体系应该有更高更远的规划,应该建立更加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包含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等相关内容;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高职衔接的途径模式等职教体系的整合问题。
现代职教体系应注重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就业,一是生源。
就业是职教的最终目标,是职业教育体系一切的导向,是核心问题。这要求在办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问题。既要与当前产业结构相适应,又要注重产业发展前瞻性分析,还要结合区域资源条件依托。这些要求说明:第一,学校在办学一开始就应该深入市场,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是开放式办学,和企业以及就业相关的部门联合或合作,结合就业办学;第二,学校应该不光是尾随企业办学,陷入培训模式,而是应该分析市场和国家相关产业导向发展趋势来提前做好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陷入培训模式,则会被动于企业的发展好坏;不分析市场前景和国家相关产业导向,则会在办学上鼠目寸光,失去学校发展机遇。第三,区域资源条件是办学生存的现实问题,利用并协调好区域资源,是学校的生命之本,当地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教学资源、生源和就业等,能否把握住身边的机会,可以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生源的问题,传统的途径任然是高考渠道。当前,由于全国范围的生源总量下降趋势越来越快,这一途径已经问题毕现,已经有学校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零投档,这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这说明学校的生源靠量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需要其他生源途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研究就成了解决高职生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做好中高职衔接,打造职教体系生源专门的通道,对职教体系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成了完善当前职教体系中的重大问题。
实际上,中高职衔接的意义不仅关乎高职教育体系发展,也关乎中职教育体系发展。一直以来,中职的存在是形式大于内容,属于勉强不死不活的办学。一方面上中职的学生不情不愿,属于没有他路无可奈何的选择;另一方面办学的机构不情不愿,常常挂羊头卖狗肉,捎带着高中的教学职能,干着高考的营生,因为生存和国家政策的矛盾原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睁只眼闭只眼,许多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反倒成了其次。另一原因,也使得原中职学生的就业成了问题,那就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就业难度的提高,让中职学校难于为继。因此,中高职的衔接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怎样衔接才是最好或者合理的模式呢?中高职衔接,狭义的范畴指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范畴是指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教育衔接。但两者的逻辑重音和本质属性一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都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纵横贯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教育。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论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研讨的问题是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学校联合办学,采取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站在高职的办学角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就排除了第二种方式;即可以在第一和第三模式上研究整合出一套合适的衔接模式。
第一种模式,即分段贯通式是当前教育部门希望的模式,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条例,预计会成为将来中高职衔接的主流方式。高职学校要做的事情是对对口中职学校的指导整合,包含有规模,专业,教学等相关问题。如果能形成金字塔模式,对高职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要保证多方面的利益,恐怕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至少要保证,中职,高职以及学生都能基本满意,这一模式才能成为气候。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不是靠学校和学生就能完成的问题,这一模式有很大的政府背景因素,弄得不好,灵活性会低于市场需求。
第三种模式,即下延式,也就是通称的5年制。在现行的高职体系中已经存在,证明是较灵活有效地一种模式;但局限于办学气候和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成本。
就我院的现状,如果第一种模式形成有效途径,可以和5年制结合起来,适当分配一定比例的5年制名额给中职学校,让中职学校优秀的学生2年中职学习后就直升高职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中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中职招生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高职办学成本,提高生源质量。但无论如何让,高职不能放弃本部的5年制模式。
5年制模式既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特色,又涉及到对整个职教体系和专业教学的整体研究把握,是职教办学的标尺,代表着职教水准和走向,还是避免职业教育教条化和形而上的有效途径。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5年制在高职学校应该成为职业教学的实验性载体,应该包含专业特色,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拔尖人才等探索内容。规模可以按专业缩小到每年级1~2个班级;其他5年制名额可以分配给对口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2年制升学和3年制升学机制并存,在学生中产生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增添校园活力。
现代职教体系还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师资队伍的培养应该教学人才与管理人才并重,管理人才应出自于教学人才的拔尖者,管理应建立在业务的基础之上。师资队伍还应该多聘请校外行业能手和专业一线人才,这个不必赘述。
对校内教师应注重培养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应该校内和校外培养并举,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市场有机统一。
学校应建立公正有效激励教学和科研的机制,一线教师队伍的热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任何体系最终都是要人来执行和发展的,和所有的行业一样,职教体系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的根本执行者是一线教师和一线管理者。能否激发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才是决定一个体系成败的根本,这也是现代职教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就业;生源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或者真正上升为有意义的教育应该开始于全国高职教育的兴起,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现代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然使然,是我国初步工业化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结果。
但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青年劳动力减少的态势,职教体系应该有更高更远的规划,应该建立更加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包含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等相关内容;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高职衔接的途径模式等职教体系的整合问题。
现代职教体系应注重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就业,一是生源。
就业是职教的最终目标,是职业教育体系一切的导向,是核心问题。这要求在办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问题。既要与当前产业结构相适应,又要注重产业发展前瞻性分析,还要结合区域资源条件依托。这些要求说明:第一,学校在办学一开始就应该深入市场,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是开放式办学,和企业以及就业相关的部门联合或合作,结合就业办学;第二,学校应该不光是尾随企业办学,陷入培训模式,而是应该分析市场和国家相关产业导向发展趋势来提前做好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陷入培训模式,则会被动于企业的发展好坏;不分析市场前景和国家相关产业导向,则会在办学上鼠目寸光,失去学校发展机遇。第三,区域资源条件是办学生存的现实问题,利用并协调好区域资源,是学校的生命之本,当地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教学资源、生源和就业等,能否把握住身边的机会,可以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生源的问题,传统的途径任然是高考渠道。当前,由于全国范围的生源总量下降趋势越来越快,这一途径已经问题毕现,已经有学校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零投档,这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这说明学校的生源靠量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需要其他生源途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研究就成了解决高职生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做好中高职衔接,打造职教体系生源专门的通道,对职教体系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成了完善当前职教体系中的重大问题。
实际上,中高职衔接的意义不仅关乎高职教育体系发展,也关乎中职教育体系发展。一直以来,中职的存在是形式大于内容,属于勉强不死不活的办学。一方面上中职的学生不情不愿,属于没有他路无可奈何的选择;另一方面办学的机构不情不愿,常常挂羊头卖狗肉,捎带着高中的教学职能,干着高考的营生,因为生存和国家政策的矛盾原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睁只眼闭只眼,许多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反倒成了其次。另一原因,也使得原中职学生的就业成了问题,那就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就业难度的提高,让中职学校难于为继。因此,中高职的衔接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怎样衔接才是最好或者合理的模式呢?中高职衔接,狭义的范畴指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范畴是指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教育衔接。但两者的逻辑重音和本质属性一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都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纵横贯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教育。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论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研讨的问题是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学校联合办学,采取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站在高职的办学角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就排除了第二种方式;即可以在第一和第三模式上研究整合出一套合适的衔接模式。
第一种模式,即分段贯通式是当前教育部门希望的模式,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条例,预计会成为将来中高职衔接的主流方式。高职学校要做的事情是对对口中职学校的指导整合,包含有规模,专业,教学等相关问题。如果能形成金字塔模式,对高职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要保证多方面的利益,恐怕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至少要保证,中职,高职以及学生都能基本满意,这一模式才能成为气候。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不是靠学校和学生就能完成的问题,这一模式有很大的政府背景因素,弄得不好,灵活性会低于市场需求。
第三种模式,即下延式,也就是通称的5年制。在现行的高职体系中已经存在,证明是较灵活有效地一种模式;但局限于办学气候和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成本。
就我院的现状,如果第一种模式形成有效途径,可以和5年制结合起来,适当分配一定比例的5年制名额给中职学校,让中职学校优秀的学生2年中职学习后就直升高职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中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中职招生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高职办学成本,提高生源质量。但无论如何让,高职不能放弃本部的5年制模式。
5年制模式既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特色,又涉及到对整个职教体系和专业教学的整体研究把握,是职教办学的标尺,代表着职教水准和走向,还是避免职业教育教条化和形而上的有效途径。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5年制在高职学校应该成为职业教学的实验性载体,应该包含专业特色,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拔尖人才等探索内容。规模可以按专业缩小到每年级1~2个班级;其他5年制名额可以分配给对口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2年制升学和3年制升学机制并存,在学生中产生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增添校园活力。
现代职教体系还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师资队伍的培养应该教学人才与管理人才并重,管理人才应出自于教学人才的拔尖者,管理应建立在业务的基础之上。师资队伍还应该多聘请校外行业能手和专业一线人才,这个不必赘述。
对校内教师应注重培养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应该校内和校外培养并举,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市场有机统一。
学校应建立公正有效激励教学和科研的机制,一线教师队伍的热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任何体系最终都是要人来执行和发展的,和所有的行业一样,职教体系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的根本执行者是一线教师和一线管理者。能否激发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才是决定一个体系成败的根本,这也是现代职教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