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是“百家讲坛”,不同学科的老师在有限的时间段里神采飞扬地讲着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文言文的课堂。老师以专题的形式讲着每一个考点,“学法归纳”,“技巧点拨”,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时不得不佩服高三语文老师有那么深厚的古文功底。学生也觉得老师归纳得全面,点拨得到位,仿佛自己也真的得了什么“金手指”,可以用老师给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可在做题的时候,问题就又出现了,有些同学用老师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却忘了有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找到“开锁”的“金钥匙”呢?在一次男女生“文言文对抗赛”中,我发现了问题,并引进了新课改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探究”。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一到春季,就都犯困,特别是学生。如果课堂上讲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譬如古文,那么不但学生犯困,就是老师自己讲着讲着也觉得“睡意朦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讲完关于古文的每一个考点之后,搞了一个“文言文对抗赛”。形式很简单,先由我出题,我问一位男生,答对了,他出题问女生,若答错了,男生帮助回答,并由答对的男生接着出题考女生,依此类推,看最后谁能难住谁。同学们觉得这种方式不错,这下有机会考别人了,都翻书找资料的。我先出了一道利用句式结构辨析一词多义现象的题:请李帅同学解释“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的“以”。
李帅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但他有点怕“文言文”,因为课文中学过这个句子,所以,他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很干脆,老师您在讲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时,讲了三点,其中一点就是“由实词到虚词”,您当时举的例子就是这个“以”,“以”的本义就是“任用,重用”,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后来我们经常用的“凭借,用”等含义是它引申虚化为介词了。我有点惊叹于他的回答,我以为他会说“书上写着呢,老师讲过的”一类无足轻重的话语,或者就按照我出题时的角度去回答:从句式结构看,属于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忠”与“贤”同义,那么,“用”与“以”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任用,重用”,应该属于互文。
李帅的回答让我兴奋了起来,全班同学也活跃起来,一阵好久没有听到的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按照游戏规则,李帅应该考女生一道题,这一考下去,我几乎就不起什么作用了,在旁边看着孩子们争论的场面。他们在叫某个学生站起来的时候,都是外号,什么“虾米”“王胖子”“僵尸”“老板”呀的,有时看到外号和这个学生的样子蛮相符时,自己也在一旁窃笑。他们几乎把学过的和资料上看到的,都用上了。
我正得意于这种课堂活动时,一位女生提出一个问题,课堂上出现争论的高峰。这个女生就是让男生翻译“天子饭以珠”中的“饭”该怎么解释,男生翻译成“天子把珠子当饭吃”,“饭”应该是动词“当饭吃”,说明天子很富有。女生反驳说:“请问如果你也富有的话,你也敢把珠子当作饭吞进肚里吗?”这个女生看来是胸有成竹,问得男生哑口无言,女生们都为这个为女同胞们争光的女生鼓掌。有的男生不示弱,说应是“吞”的意思。女生得意地反问男生:“古代经常有吞金自杀的人,你该不会认为这个天子要轻生吧?”女生咄咄逼人有点让男生们没面子了,我接过话题:“好!既然女生认为男生没回答对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给一个提示?”女生说:“饭在这里做动词,由吃饭引申出来的一个动词。”男生开始猜字了,有说“吃”的,有说“吞”的,有说“咽”的,有说“喂”的,有说“施舍”的,就是没有一个符合语境义的。我看时间快到了,女生们也不肯给过多提示,就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了一袋糖。我要把这一袋糖奖励给女生,女生兴奋地叫了起来,她们没有想到还有奖品。男生故意用舌头舔着嘴唇,发出“呲溜呲溜”的声音,我看着他们那可爱的样子问:“你们是不是也想‘饭’糖啊?”女生忍不住说:“饭糖,老师在告诉男生答案。你们男生不会还猜不出来吧?”有的男生狐疑地挠头说:“不会是吃糖啊?糖放在嘴里应该是含着的,哦,我知道了,是‘含’的意思。”我们都笑了。我接着给他们解释,“天子饭以珠”是《礼稽命征》里的句子,这位女生可能看了《文言文疑难解析手册》,所以,出了这道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把珠子含在嘴里”。在古代,天子死后,人们把珠子放在嘴里,以示辟邪。所以这里的“饭”解释为“含”,指纳物于死者口中。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制度。“周制天子饭黍含玉,诸侯饭粱含璧,大夫饭稷含珠,天子之士饭粱含贝,诸侯之士饭稻含贝。”其实如果女生再加一句,男生就答出来了。“天子饭以珠,含以玉”,“饭”和“含”一个意思,这样就容易翻译了。
这一节课,我自觉是高三以来效果最好的。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探究”一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课堂上探究式提问,无论是学生问还是老师问,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她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但问也要讲究艺术,对于上面文言文中实词的不常用义的理解一直是难点,学生问这个问题是想难住对方,所以彼此都有想搞清楚的心理,从而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热情。这个问题如果是老师来问,可能难了一点,关键就是怎么启发她们。譬如,前面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由“饭糖”引发解决问题的深度思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提问要想引起学生们大胆地探索,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老师也有前面女生在面对男生回答不出来时咄咄逼人的架势,势必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我设置了让学生来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不会有太多介意的,只要老师善于控制课堂,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给学生再一次表现的机会,一定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时还要善于捕捉学生们在活动时出现的一些细节,比如他们互相起外号,把外号当作一个人的符号,叫来叫去,彼此都能接受,如果老师利用他们的这种做法,就会引发新的探究热点。这一节课结束后,我对学生们说:“下一节课,我们讲作文——《细节描写让你作文出彩》,回去结合你们的外号,思考一下,别人抓住了你的哪些特点给你起了这个外号,那些特点就是细节。”
采用恰当的探究教学策略,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究教学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效果。探究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找到“开锁”的“金钥匙”呢?在一次男女生“文言文对抗赛”中,我发现了问题,并引进了新课改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探究”。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一到春季,就都犯困,特别是学生。如果课堂上讲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譬如古文,那么不但学生犯困,就是老师自己讲着讲着也觉得“睡意朦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讲完关于古文的每一个考点之后,搞了一个“文言文对抗赛”。形式很简单,先由我出题,我问一位男生,答对了,他出题问女生,若答错了,男生帮助回答,并由答对的男生接着出题考女生,依此类推,看最后谁能难住谁。同学们觉得这种方式不错,这下有机会考别人了,都翻书找资料的。我先出了一道利用句式结构辨析一词多义现象的题:请李帅同学解释“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的“以”。
李帅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但他有点怕“文言文”,因为课文中学过这个句子,所以,他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很干脆,老师您在讲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时,讲了三点,其中一点就是“由实词到虚词”,您当时举的例子就是这个“以”,“以”的本义就是“任用,重用”,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后来我们经常用的“凭借,用”等含义是它引申虚化为介词了。我有点惊叹于他的回答,我以为他会说“书上写着呢,老师讲过的”一类无足轻重的话语,或者就按照我出题时的角度去回答:从句式结构看,属于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忠”与“贤”同义,那么,“用”与“以”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任用,重用”,应该属于互文。
李帅的回答让我兴奋了起来,全班同学也活跃起来,一阵好久没有听到的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按照游戏规则,李帅应该考女生一道题,这一考下去,我几乎就不起什么作用了,在旁边看着孩子们争论的场面。他们在叫某个学生站起来的时候,都是外号,什么“虾米”“王胖子”“僵尸”“老板”呀的,有时看到外号和这个学生的样子蛮相符时,自己也在一旁窃笑。他们几乎把学过的和资料上看到的,都用上了。
我正得意于这种课堂活动时,一位女生提出一个问题,课堂上出现争论的高峰。这个女生就是让男生翻译“天子饭以珠”中的“饭”该怎么解释,男生翻译成“天子把珠子当饭吃”,“饭”应该是动词“当饭吃”,说明天子很富有。女生反驳说:“请问如果你也富有的话,你也敢把珠子当作饭吞进肚里吗?”这个女生看来是胸有成竹,问得男生哑口无言,女生们都为这个为女同胞们争光的女生鼓掌。有的男生不示弱,说应是“吞”的意思。女生得意地反问男生:“古代经常有吞金自杀的人,你该不会认为这个天子要轻生吧?”女生咄咄逼人有点让男生们没面子了,我接过话题:“好!既然女生认为男生没回答对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给一个提示?”女生说:“饭在这里做动词,由吃饭引申出来的一个动词。”男生开始猜字了,有说“吃”的,有说“吞”的,有说“咽”的,有说“喂”的,有说“施舍”的,就是没有一个符合语境义的。我看时间快到了,女生们也不肯给过多提示,就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了一袋糖。我要把这一袋糖奖励给女生,女生兴奋地叫了起来,她们没有想到还有奖品。男生故意用舌头舔着嘴唇,发出“呲溜呲溜”的声音,我看着他们那可爱的样子问:“你们是不是也想‘饭’糖啊?”女生忍不住说:“饭糖,老师在告诉男生答案。你们男生不会还猜不出来吧?”有的男生狐疑地挠头说:“不会是吃糖啊?糖放在嘴里应该是含着的,哦,我知道了,是‘含’的意思。”我们都笑了。我接着给他们解释,“天子饭以珠”是《礼稽命征》里的句子,这位女生可能看了《文言文疑难解析手册》,所以,出了这道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把珠子含在嘴里”。在古代,天子死后,人们把珠子放在嘴里,以示辟邪。所以这里的“饭”解释为“含”,指纳物于死者口中。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制度。“周制天子饭黍含玉,诸侯饭粱含璧,大夫饭稷含珠,天子之士饭粱含贝,诸侯之士饭稻含贝。”其实如果女生再加一句,男生就答出来了。“天子饭以珠,含以玉”,“饭”和“含”一个意思,这样就容易翻译了。
这一节课,我自觉是高三以来效果最好的。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探究”一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课堂上探究式提问,无论是学生问还是老师问,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她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但问也要讲究艺术,对于上面文言文中实词的不常用义的理解一直是难点,学生问这个问题是想难住对方,所以彼此都有想搞清楚的心理,从而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热情。这个问题如果是老师来问,可能难了一点,关键就是怎么启发她们。譬如,前面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由“饭糖”引发解决问题的深度思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提问要想引起学生们大胆地探索,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老师也有前面女生在面对男生回答不出来时咄咄逼人的架势,势必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我设置了让学生来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不会有太多介意的,只要老师善于控制课堂,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给学生再一次表现的机会,一定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时还要善于捕捉学生们在活动时出现的一些细节,比如他们互相起外号,把外号当作一个人的符号,叫来叫去,彼此都能接受,如果老师利用他们的这种做法,就会引发新的探究热点。这一节课结束后,我对学生们说:“下一节课,我们讲作文——《细节描写让你作文出彩》,回去结合你们的外号,思考一下,别人抓住了你的哪些特点给你起了这个外号,那些特点就是细节。”
采用恰当的探究教学策略,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究教学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效果。探究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