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过几年前大蒜价格疯涨之后,今年大蒜主产区“哀鸿遍野”,市场价同比下降三四成,有的地方甚至挂出两角钱一市斤的令人惊悚的牌价。蒜农们满脸愁容,几年前喜形于色的亢奋荡然无存。
市场报复不留情
从“蒜你狠”到“蒜你贱”,价格跌宕起伏之间,凸显了市场的报复功能。
多年来的蒜市行情,一直在忽高忽低、暴涨暴跌的“轮回”怪圈中浮沉。以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县大蒜批发价为例,2005年创下8元/公斤的新高,2006年持续走高;2007年和2008年一路下滑,甚至出现0.2元/公斤的“崩盘价”;2009年开始触底反弹,2010年一度高达14元/公斤,大蒜价赶上猪肉价:2011年蒜价又开始回落,全年行情低迷,2012年反弹至4元/公斤;今年,又跌到一个“冰点”,跌至2元/公斤。
今年大蒜价格再次出现暴跌,其实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市场再次“出手”干预。当价格比价值高得离谱时,市场就要报复性抑制,这种报复如地下岩浆在奔腾翻滚,到了一个极限的位置,势必喷发而出。
供需关系一直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时刻关注的,几年前,由于大蒜总产萎缩和资本炒作,大蒜价格高得离谱,极大地刺激了蒜农扩种大蒜的热情,面积一扩再扩,产量也逐年提高。今年由于气候适宜,不少大蒜主产区单产比去年增加1/4-1/3。综合来看,今年全国大蒜总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多收了三五斗”,供大于求,价格必定下跌。出口收窄、收购商观望情绪较浓也拉低了蒜价。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月中旬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总体呈降势。7月2日比2月12日下降31.4%,单日同比下降27.6%其中,河南、山东、山西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为62.1%、59.8%、53.9%。
漠视周期受惩罚
纵览世界各国农产品市场,价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可以分为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和非常规性波动。每种波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虽然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而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波动不可避免。
农产品价格波动既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有市场方面的规律;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包括农民的生产决策、天气、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等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如市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方面。此外,政府的生产补贴,以及流通体系的效率也都会影响最终农产品的价格。
多少年来,大蒜价格“涨跌各有两三年”,生姜,绿豆、大葱等不少农产品也都曾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周期性涨跌已形成了规律,持续发威。但是,在这种规律面前,人们却熟视无睹,不长记性。
我国始终缺乏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统计和发布平台。当前部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还是一本“糊涂账”。而对价格走势的测定,政府信息平台又多为“事后诸葛亮”,严重滞后。有时候,农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化,未必与真正的市场供需有关,而是产销衔接不够、流通方面的宣传不够、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从蒜农角度而言,喜也大蒜,忧也大蒜,蒜农们伴随着大蒜市场的潮起潮落时而笑逐颜开,时而愁容满面。可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状态,在“哪样赚钱种哪样”浮浅的种植理念指导下,跟着当年价格转,当年价格高就多种,价格低就少种,甚至不种,全然不顾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因素。在短期价格风向的误导之下,一些目光短浅的农户脚脚踩空,总是被市场捉弄。
地方政府在指导农民种植方面也是有教训的。在华东沿海某县大蒜产业的链条上,政府的作为留下了里外受气的教训。当大蒜遭遇市场打击时,蒜农们情不自禁想起了政府。
1993年那一年,蒜薹市场阴云密布,一位蒜农拖了一车蒜薹,在街东头打听价格是每市斤一角钱,到了街西头变成了八分钱,再回头到街东头又跌到了五分钱。这位蒜农瘫坐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叫:“政府哪里去了?”悲怆的声音在集镇上空回荡,给当地政府敲响了一记警钟——再也不能对大蒜生产不闻不问了!
于是,政府每年在大蒜上市前都要组织蒜薹万里行促销活动,四套班子几乎“倾巢出动”,招商引资,为蒜农招揽客户,为大蒜产业加长变粗寻找新的生长点。可是做人难呀!客商多了,蒜薹价格暴涨,客商说政府把他们骗来,物美价廉的承诺只剩下“物美”二字;客商少了,蒜薹卖不出去,蒜农怨声载道,又骂政府无能。
政府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无公害种植,把技术送到田头,处处为蒜农着想。而蒜农们却固守自己陈旧的观念,不愿改良品种,舍不得牺牲当年部分经济收入搞提纯复壮。在做大大蒜产业的号召下,农民盲目扩种大蒜,结果蒜薹卖不出去。政府花了大钱请了歌星张也来助阵搞经贸宣传,蒜薹也难逃五分钱一市斤的厄运。政府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以信息求平衡
有人曾经形象地把大蒜产业比喻成一块集蒜农、客商、经纪人、保鲜企业及当地政府五方利益的魔方。其中蒜农的利益最为关键,谁能解开这个魔方呢?
办法总是有的。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农户种植指导的科学性,建立示范基地.不能光靠一般性行政命令指手画脚。
从全国范围来看,要想摆脱“蒜你贱”对“蒜你狠”的报复性惩罚,亟待建立涵盖农产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等内容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密切关注国际贸易行情,及时通过微博、农信通、手机报、电视等现代传媒向农户发布信息,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金乡大蒜产区涵盖了7个县,当地的产业信息协会按照冷库分布将这7个县划分为36个大区并发放入库信息表,由储存商填写之后再逐级上报汇总。在每年9月1日冷库库门关闭的当天,上百万吨大蒜的具体入库量就能统计出来,当天就能出结果。
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环节,让蒜农直接与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治理农产品暴涨暴跌。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忠诚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月河口”蔬菜产品商标,并获得陕西省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在安康市开了7家蔬菜直销店,以高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从社员手中收购蔬菜,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卖给市民,实现农民、市民、合作社“三赢”。
总之,在市场报复面前,我们应当汲取教训,相信市场、依靠市场,用平常心看待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用理性行为进行农产品生产、消费决策,农产品市场就会变得更加完善。特别是要以权威信息为指导,找准市场供需的平衡点,不让“蒜你贱”再复辟,争取“蒜你行”的好行情。
市场报复不留情
从“蒜你狠”到“蒜你贱”,价格跌宕起伏之间,凸显了市场的报复功能。
多年来的蒜市行情,一直在忽高忽低、暴涨暴跌的“轮回”怪圈中浮沉。以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县大蒜批发价为例,2005年创下8元/公斤的新高,2006年持续走高;2007年和2008年一路下滑,甚至出现0.2元/公斤的“崩盘价”;2009年开始触底反弹,2010年一度高达14元/公斤,大蒜价赶上猪肉价:2011年蒜价又开始回落,全年行情低迷,2012年反弹至4元/公斤;今年,又跌到一个“冰点”,跌至2元/公斤。
今年大蒜价格再次出现暴跌,其实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市场再次“出手”干预。当价格比价值高得离谱时,市场就要报复性抑制,这种报复如地下岩浆在奔腾翻滚,到了一个极限的位置,势必喷发而出。
供需关系一直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时刻关注的,几年前,由于大蒜总产萎缩和资本炒作,大蒜价格高得离谱,极大地刺激了蒜农扩种大蒜的热情,面积一扩再扩,产量也逐年提高。今年由于气候适宜,不少大蒜主产区单产比去年增加1/4-1/3。综合来看,今年全国大蒜总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多收了三五斗”,供大于求,价格必定下跌。出口收窄、收购商观望情绪较浓也拉低了蒜价。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月中旬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总体呈降势。7月2日比2月12日下降31.4%,单日同比下降27.6%其中,河南、山东、山西价格降幅居前,分别为62.1%、59.8%、53.9%。
漠视周期受惩罚
纵览世界各国农产品市场,价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可以分为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和非常规性波动。每种波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虽然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而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波动不可避免。
农产品价格波动既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有市场方面的规律;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包括农民的生产决策、天气、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等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如市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方面。此外,政府的生产补贴,以及流通体系的效率也都会影响最终农产品的价格。
多少年来,大蒜价格“涨跌各有两三年”,生姜,绿豆、大葱等不少农产品也都曾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周期性涨跌已形成了规律,持续发威。但是,在这种规律面前,人们却熟视无睹,不长记性。
我国始终缺乏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统计和发布平台。当前部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还是一本“糊涂账”。而对价格走势的测定,政府信息平台又多为“事后诸葛亮”,严重滞后。有时候,农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化,未必与真正的市场供需有关,而是产销衔接不够、流通方面的宣传不够、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从蒜农角度而言,喜也大蒜,忧也大蒜,蒜农们伴随着大蒜市场的潮起潮落时而笑逐颜开,时而愁容满面。可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状态,在“哪样赚钱种哪样”浮浅的种植理念指导下,跟着当年价格转,当年价格高就多种,价格低就少种,甚至不种,全然不顾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因素。在短期价格风向的误导之下,一些目光短浅的农户脚脚踩空,总是被市场捉弄。
地方政府在指导农民种植方面也是有教训的。在华东沿海某县大蒜产业的链条上,政府的作为留下了里外受气的教训。当大蒜遭遇市场打击时,蒜农们情不自禁想起了政府。
1993年那一年,蒜薹市场阴云密布,一位蒜农拖了一车蒜薹,在街东头打听价格是每市斤一角钱,到了街西头变成了八分钱,再回头到街东头又跌到了五分钱。这位蒜农瘫坐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叫:“政府哪里去了?”悲怆的声音在集镇上空回荡,给当地政府敲响了一记警钟——再也不能对大蒜生产不闻不问了!
于是,政府每年在大蒜上市前都要组织蒜薹万里行促销活动,四套班子几乎“倾巢出动”,招商引资,为蒜农招揽客户,为大蒜产业加长变粗寻找新的生长点。可是做人难呀!客商多了,蒜薹价格暴涨,客商说政府把他们骗来,物美价廉的承诺只剩下“物美”二字;客商少了,蒜薹卖不出去,蒜农怨声载道,又骂政府无能。
政府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无公害种植,把技术送到田头,处处为蒜农着想。而蒜农们却固守自己陈旧的观念,不愿改良品种,舍不得牺牲当年部分经济收入搞提纯复壮。在做大大蒜产业的号召下,农民盲目扩种大蒜,结果蒜薹卖不出去。政府花了大钱请了歌星张也来助阵搞经贸宣传,蒜薹也难逃五分钱一市斤的厄运。政府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以信息求平衡
有人曾经形象地把大蒜产业比喻成一块集蒜农、客商、经纪人、保鲜企业及当地政府五方利益的魔方。其中蒜农的利益最为关键,谁能解开这个魔方呢?
办法总是有的。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农户种植指导的科学性,建立示范基地.不能光靠一般性行政命令指手画脚。
从全国范围来看,要想摆脱“蒜你贱”对“蒜你狠”的报复性惩罚,亟待建立涵盖农产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等内容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密切关注国际贸易行情,及时通过微博、农信通、手机报、电视等现代传媒向农户发布信息,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金乡大蒜产区涵盖了7个县,当地的产业信息协会按照冷库分布将这7个县划分为36个大区并发放入库信息表,由储存商填写之后再逐级上报汇总。在每年9月1日冷库库门关闭的当天,上百万吨大蒜的具体入库量就能统计出来,当天就能出结果。
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环节,让蒜农直接与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治理农产品暴涨暴跌。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忠诚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月河口”蔬菜产品商标,并获得陕西省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在安康市开了7家蔬菜直销店,以高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从社员手中收购蔬菜,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卖给市民,实现农民、市民、合作社“三赢”。
总之,在市场报复面前,我们应当汲取教训,相信市场、依靠市场,用平常心看待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用理性行为进行农产品生产、消费决策,农产品市场就会变得更加完善。特别是要以权威信息为指导,找准市场供需的平衡点,不让“蒜你贱”再复辟,争取“蒜你行”的好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