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中的表事态和语气的助词“来”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考察了《金瓶梅》中助词“来”的使用情况,根据是否具有时体意义,把助词“来”分为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并分别描写其在文本中的表现。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 事态助词 语气助词 “来”
  “来”是近代汉语中很常见的一个表事态的助词。刘坚(1992)、曹广顺(1995)认为事态助词“来”产生于初唐文献,龙国富(2004)发现在公元3、4世纪的姚秦时所译佛经中事态助词“来”就已大量使用,梁银峰(2004)认为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在隋代已正式确立。曹广顺(1995)指出“来”用在全句或分句的末尾,它的语法意义是“指明某一事件、是过去完成了的。在句子里使用它,是给句子所陈述的事件、过程加上一个‘曾经’标志”。也有很多人认为可以看成语气词,如孙锡信、俞光中、香版顺一等。向熹认为“来”应看成是中古产生的语气词,表祈使、表白等语气。孙锡信(1992)把“来”归入表陈述的语气助词。笔者拟从时体和语气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助词“来”在《金瓶梅词话》的表现。我们把表曾经、表完成等有明显的时体意义的“来”看作是事态助词,没有明显的时体意义、只表达一定的语气的“来”看作是语气助词。
  一、事态助词“来”
  1.表曾经的助词“来”
  在《金瓶梅词话》中,共出现表事态和语气的助词“来”417次,其中表曾经的事态助词来出现311次,占到74%。这其中,和表示曾经、过去的时间词语搭配使用的有27例,这些词语有“才、当初、起先”等。如:
  (1)玉楼道:“才到后面厨房里走了走来。
  (2)老身也曾央人看来。
  依靠上下文等语境的提示表示事件是过去发生或存在状态的有283例。如:
  (3)因对西门庆说道:“他二爹不在家,俺对他二娘说来。”
  以上这些例子凭借上下文可以判断,助词“来”表示曾经发生的意义。从这些例子所占的比例来看,到了明代,表示曾经的事态助词“来”较少有指示过去的词语配合,从而使得“来”的标记意义更加突出,也说明了“来”由动词发展成表示曾经的事态助词直到明代一直占优势。
  在《金瓶梅词话》中,也有表曾经的事态助词“来”和其他助词连用的情况。如:
  (4)薛嫂道:“刚才也吃了些甚么来了。”
  事态助词“来”还可以和助词“着”、“么”、“的”等连用。如:
  (5)春梅道:“在院子里坐着来。……”
  (6)常二道:“也是大官人屋里吃来的。你没曾吃饭,就拿银子买了米来。”
  不过这种情况在《金瓶梅词话》中只有几例。
  值得注意的是,事态助词“来”还可以用在正反问句的中间。如:
  (7)常二与妇人说了一回,妇人道:“你吃饭来没有?”
  事态助词“来”的这种用法在《金瓶梅词话》中总共只有4例。
  从表曾经的事态助词“来”出现的句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疑问句和肯定性的陈述句,疑问句中又有相当多的反问句;否定句只有8例,其中陈述句4例,反问句4例。如:
  (8)都不受来,被薛嫂儿和我再三说了,才受了下饭猪酒,抬回尺头。
  (9)西门庆道:“怎的起先不说来?
  对过去事情的否定,包含表示曾经的事态助词“来”的句子一般用反问句的肯定形式。如:
  (10)敬济道:“早是大姐看着,俺每都在上房内,几时在他屋里去来。”
  2.表事态变化的事态助词“来”
  表事态已经出现变化或将要出现变化的事态助词“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了2”, “了2”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也称作事态助词。这种助词“来”共有44例,占表事态和语气的助词“来”的11%。
  表示事态已经出现变化。如:
  (11)月娘道:“早贤德好来,不教人这般憎嫌。……”
  (12)如今他败落了来。
  (13)至今再谁见什么喜儿来!
  例(11)是假设过去的一种情况引起的变化,例(13)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会出现的变化。以上例中 “来”都表示已经出现的变化。
  表示事态将要变化。这种情况在《金瓶梅词话》中只有3例,如:
  (14)月娘把手接着抱起道:“我的儿,恁的乖觉,长大来定是聪明伶俐的。”
  孙锡信(1992)认为“来”在晚唐五代还没定型,既可以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可能从明代开始,“来”专用于已然的事实。《金瓶梅词话》表明在明代表将然的助词“来”仍有用例,只是用例很少,可能表明这种用法正在消失的过程中。
  二、语气助词“来”
  语气助词“来”和事态助词“来”的区别是,语气助词没有明显的时体意义,只表示一定的语气,有时具有成句的作用。
  1.表祈使语气
  在《金瓶梅词话》中,表祈使语气的“来”只有9个用例, 占全书事态和语气助词的2%。如:
  (15)不防玉楼走到跟前,叫道:“六姐,他大娘家了,咱后边去来。”
  这几个例子中“来”都表示提醒的语气。杨永龙(2004)在综述事态助词“来”的研究概括时,说明助词“来”在晚唐五代可以表示将然时举的例子是“明日闻钟早听来(不知名变文)”,这个例子中的“来”应该不是事态助词,而是语气词,相当于“吧”或“啊”。因为这个例句也是祈使句。
  2.表陈述语气
  表陈述语气的共有8例,约占全书事态和语气助词的2%。如:
  (16)街上有人道:“他在王婆茶坊里来,和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每日只在那里行走。”
  (17)我当初说着拦你,也只为好来。
  (18)西门庆忽被应伯爵差人请去赏灯,分付月娘:“你每自在顽耍,我往应二哥家吃酒去来。”
  (19)伯爵连忙用手去接,说:“我错接,只说你递与我来。”
  以上表陈述语气例句中的“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或“啊”。
  3.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共有18例。其中表反问语气的共15例,如:
  (20)月娘道:“你既在咱家恁一场,有些事儿不与你处处,却为着甚么来?”
  (21)金莲道:“谁见你什么钥匙!你管着什么来?放在那里,就不知道。”
  这些例子都是表示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来”表示比较强烈的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或“啊”。
  表示有疑而问的一般疑问句只有2例,如:
  (22)谢希大道:“可是来,自吃应花子这等唠叨。”
  (23)应伯爵道:“我道是谁来?是向五的那庄子。”
  4.表感叹语气
  表示感叹语气的“来”只有2例,列举如下:
  (24)月娘看了道:“亏这汉子,揭白怎的画来!”
  (25)薛嫂儿道:“五娘他老人家,不因那些事出去了,却不好来!”
  我们把《金瓶梅词话》中的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来”出现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金瓶梅词话》中表曾经的事态助词“来”占大多数,表完成或将然的和表语气的助词“来”用例较少,这和它的历史来源相关,说明到明代还是以表曾经为其主要职能,因此有的学者把它作为曾经的标志。这些用法仍然保存在一些北方方言中。
  以笔者拙见,有必要把近代汉语中的事态助词“来”和语气词“来”分开,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发展至春秋战国的动荡时代,随着学术与教育的下移,以及礼崩乐坏带来的百家争鸣,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儒、道、法、墨诸家有影响的美育理论,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美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  关键词:美育观孔子孟子  一、孔子的美育思想  西周以“六艺之教”为中心的美育,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得到了贯彻与发展。孔子(前551-前479),是宋国贵族微子启的后裔。孔子对文
摘要:应用文的基本要求是言语庄重、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因此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思想。本文从应用文的修辞手法为论述的主线,探析了应用文修辞中的理性蕴涵。  关键词:应用文 修辞 理性蕴涵  应用文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从政府机关公文再到学校各位作文文体以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书信等,这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那么对于应用文的写作方法,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看,应用文修辞形式多样,有感性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