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语文教材选入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果教师有文本细读的意识,在备课中正确地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那么学生将在阅读学习中习得科学的方法,丰富知识,同时能够训练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从文本结构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论题的提出,起初缘于我读研期间读过周汝昌先生的红学随笔集《红楼夺目红》。书中周老先生从新的视角去引导读者于细微处发现其更丰富的意蕴、更深刻的内涵,使我对文本细读的妙处有了初步感受。周汝昌先生的随笔集《红楼夺目红》,不但使我感受到他善于在细微处引出新意的用心,而且启发我的阅读方式。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关于文本细读的概念,已有解释大都围绕揣摩文本语言来展开,本文综合各家观点,认为文本细读应立足于文本本身,从题目、语言、结构、辅助材料和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何谓文本细读教学?本文认为文本细读教学就是把文本细读置于语文教学情境下,是教师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科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达到充分理解文
本的目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注重介绍背景、认识作者、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把握写作特点;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师开始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总体感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运用课程资源,对文本内容加以拓展。文本细读教学则是教师在对文本深思熟虑、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从题目到字词句段加以品味、琢磨,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从文本结构角度分析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
2.1文本结构与思路的关系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法则。结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体现。所谓思路,即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并理出个头绪来。作者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本的。清晰严密的结构可以看出文本思路是清晰严密的;而文本思路的清晰严密,又看出作者对所写的人、事、物持鲜明的情感态度。文本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读者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去了解作者对人、事的看法。结构安排由思路决定,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从文章的章法上来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结构是形式,内容需依靠形式来展现。文本结构是文本思路的具体体现。
2.2细读文本结构的基本方法
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张志公在《怎样锻炼思路-谈文章的结构》中说:"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想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教师先带领学生去朗读全文,了解作诗缘由(因修禊事,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亦将有感于斯文)。该文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乐-痛-悲)这条线索,先叙宴集盛况,再发人生感慨,最后明作序要旨。初读之后整体感知文本,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②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可以用来解读文章含义。文章中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情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而文章的结构就是表现形式。抓住文章线索,有助于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在叙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以时间为线索巧妙安排故事情节。作者按照宴前、宴中与宴后的顺序展开情节,将刘、项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遵循先后顺序展开,使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从而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宴前:无伤告密、范增献计(开端),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发展);宴中: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高潮);宴后:刘邦逃脱、张良留谢、诛杀无伤(结局)。通过文本细读,抓住时间线索来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和掌握叙述技巧。
③细读勾画,把握要旨
一篇文章字数比较多,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勾画,对那些揭示主旨、结构大意、反映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又可以很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读一篇文章时,应当找到文本的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理解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过渡句则常在文章的起承转合处。同时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比如《故都的秋》,划出文章的总领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抓住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关键句,联系文本内容,从而体会北国的秋天的深味:深沉、幽远、严厉与萧索。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是有所区别的。例如,记叙文是供人欣赏的,要靠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其中的蕴涵,须让读者借助自身的修养去体味。因此,记叙文结构大都曲折多变,常常设置悬念,安排波澜,以便引人入胜;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需要靠充足的论据去进行严密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说明文是给读者介绍知识,应用文是为了处理日常事务,一般来说,结构都比较平直,表达实在,有规范性。
结束语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主动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一步步地开掘文本,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文本细读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一项专业素养,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通过文本细读教学可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可以说文本细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去细读文本,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春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探微[J].华东师范大学,2010, (09).
[2] 李安全.文本细读与经典阐释[J].名作欣赏,2008,(0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论题的提出,起初缘于我读研期间读过周汝昌先生的红学随笔集《红楼夺目红》。书中周老先生从新的视角去引导读者于细微处发现其更丰富的意蕴、更深刻的内涵,使我对文本细读的妙处有了初步感受。周汝昌先生的随笔集《红楼夺目红》,不但使我感受到他善于在细微处引出新意的用心,而且启发我的阅读方式。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关于文本细读的概念,已有解释大都围绕揣摩文本语言来展开,本文综合各家观点,认为文本细读应立足于文本本身,从题目、语言、结构、辅助材料和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何谓文本细读教学?本文认为文本细读教学就是把文本细读置于语文教学情境下,是教师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科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达到充分理解文
本的目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注重介绍背景、认识作者、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把握写作特点;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提出,语文教师开始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总体感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运用课程资源,对文本内容加以拓展。文本细读教学则是教师在对文本深思熟虑、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从题目到字词句段加以品味、琢磨,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从文本结构角度分析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
2.1文本结构与思路的关系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法则。结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体现。所谓思路,即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并理出个头绪来。作者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本的。清晰严密的结构可以看出文本思路是清晰严密的;而文本思路的清晰严密,又看出作者对所写的人、事、物持鲜明的情感态度。文本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读者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去了解作者对人、事的看法。结构安排由思路决定,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从文章的章法上来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结构是形式,内容需依靠形式来展现。文本结构是文本思路的具体体现。
2.2细读文本结构的基本方法
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张志公在《怎样锻炼思路-谈文章的结构》中说:"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想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教师先带领学生去朗读全文,了解作诗缘由(因修禊事,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亦将有感于斯文)。该文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乐-痛-悲)这条线索,先叙宴集盛况,再发人生感慨,最后明作序要旨。初读之后整体感知文本,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②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可以用来解读文章含义。文章中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情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而文章的结构就是表现形式。抓住文章线索,有助于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在叙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以时间为线索巧妙安排故事情节。作者按照宴前、宴中与宴后的顺序展开情节,将刘、项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遵循先后顺序展开,使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从而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宴前:无伤告密、范增献计(开端),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发展);宴中: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高潮);宴后:刘邦逃脱、张良留谢、诛杀无伤(结局)。通过文本细读,抓住时间线索来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和掌握叙述技巧。
③细读勾画,把握要旨
一篇文章字数比较多,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勾画,对那些揭示主旨、结构大意、反映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又可以很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读一篇文章时,应当找到文本的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理解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过渡句则常在文章的起承转合处。同时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比如《故都的秋》,划出文章的总领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抓住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关键句,联系文本内容,从而体会北国的秋天的深味:深沉、幽远、严厉与萧索。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是有所区别的。例如,记叙文是供人欣赏的,要靠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其中的蕴涵,须让读者借助自身的修养去体味。因此,记叙文结构大都曲折多变,常常设置悬念,安排波澜,以便引人入胜;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需要靠充足的论据去进行严密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说明文是给读者介绍知识,应用文是为了处理日常事务,一般来说,结构都比较平直,表达实在,有规范性。
结束语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主动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一步步地开掘文本,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文本细读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一项专业素养,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通过文本细读教学可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可以说文本细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去细读文本,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春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探微[J].华东师范大学,2010, (09).
[2] 李安全.文本细读与经典阐释[J].名作欣赏,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