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题解决”而教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4课。本文基于《比较水的多少》的课堂教学过程去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策略选择和组织的问题。
  一、教学流程的剖析
  基于“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做一下分析:
  1.提出问题,引起冲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比较多少,比如衣服穿的多少,零花钱的多少……这些都是比较一些具体数字,很直观,学生也知道比较的方法。但对于如何比较水的多少,学生只是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只能做出一个比较模糊的判断。在课堂中,教师将“比较水的多少”置于一个问题情境下,让学生进行思考:猜一猜,这三个瓶子中的水,哪个最多?并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能自圆其说,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学生们的判断并不一致,并且都各执一词。那到底哪个瓶里的水最多呢?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冲突,引出怎样来比较水的多少。
  2.围绕冲突,解决问题。
  “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三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呢?请小组讨论想出比较水多少的办法来,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好。”教师安排小组讨论的办法,也是基于学生的冲突,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发表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方法,然后由同伴对其进行肯定或否定,对其方法进行批判或修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然后全班交流各种方法,再次探讨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动手实验,验证猜测。
  “请各组用你们讨论的方法比较出哪瓶水最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这要求教师课前课中都要作很多准备,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一个连贯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验证实验脱离了自己提出的实验方案,那实验就是一个伪实验,纯粹是为了结论而实验。学生的创新行为得不到积极的强化,那么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热情自然就会逐渐削减,最终会放弃自己的种种探索和尝试。所以,实验验证环节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反映出自己的思想。
  4.得出结论,产生新问题。
  实验結果很一致,但其中一个瓶子的水比另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新问题的提出,又一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如何来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5.引入量筒,解决问题。
  “多出半小杯怎么办?” 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制刻度来量水的多少。再遇到新问题:自制刻度量出的结果不同。再次解决问题: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使用标准工具。验证:用量筒这种专门的工具来测量。最终解决问题:瓶子中的水体积各是多少,相比较多多少。
  二、教学之后的反思
  对《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过程的思考:
  1.“比较水的多少”的科学内涵和教育内涵是什么?
  科学作为一项人类不断探索和系统总结关于现实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了人类获取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还包括作为这些活动结果的全部知识体系。所以“比较水的多少”的科学内涵在于让学生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而教育的内涵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技能。
  2.在这一课中,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开展用量筒来测量水的技能训练和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经历量筒的探究过程,哪种定位的教学价值更大?
  现在的科学教育,不仅是指传统科学知识与方法,而且包括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科学教育的实质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三方面教育的平衡。所以,科学教育的目的并非知识的堆积,而是有益于问题的生成,有益于人类真善美的理想的追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同一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行动计划、收集第一手材料以及在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过程中的良好的科学习惯。
  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经历量筒的探究过程教学价值更大。这正是重过程的体现,小学科学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使学生积累多少科学知识,主要在于通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解放学生的这一能力,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和创造的主体,使他们有沉思遐想的自由和科学探究的空间。从经历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精心预设问题,并充分加以训练,学生在课堂中自主高效合作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高效课堂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成长,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从而在学习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实施高效课堂要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谈几
期刊
笔者在长期从事语文教研工作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虽较之过去有很大的变化,然而,教师们一直未变而且始终丢不下的东西——教案,仍然是束缚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张无形的网,一堵无形的墙,致使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始终放不开、拓不宽——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会使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穿新鞋走老路。  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美术教学应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不但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就如何实施有效美术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要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信任你,而不是跟他们说自己是多么的负责任。教师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
期刊
古往今來,人们把写文章的最佳境界称之为“凤头、猪肚、豹尾”。其实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彩的导课方法就像文章的“凤头”,要漂亮、醒目、吸引人的眼球,而课堂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趋进)的倾向,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强烈的求知欲刺激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与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
期刊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社会适应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
期刊
尽管是冬末,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了五个多小时,我们已大汗淋漓。在寒风与汗水的挟裹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紫阳县联合镇中心学校。眼前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蜷缩在一道深沟里,在光秃秃的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有些矮小和陈旧。从一扇半掩的门里望去,三张笑脸突然出现在眼前。一张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脸,一张清秀稚嫩的孩童的脸,还有一张亲切和善的中年人的脸,三个人围在办公桌前开心地交谈着。微笑着的中年人便是龚孝双,马校长介绍说。
期刊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找到打开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思想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师占用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则处于
期刊
如何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呢?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讲授  新课程期待着教师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准确定位——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
期刊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入了“画线段图”这一思考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机械运用的层面上,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一解决策略的巨大作用,也难以推动学生在抽象思维与几何直观的相互作用之间自由穿行。因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画线段图”这一策略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线段图”的应用价值,从
期刊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有活动无探究,有思考无智慧,有回答无质疑的现象,有悖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五个层面的实践,提炼了如下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前导学,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导学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记录疑难问题,以便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笔者设计导学单:“做:用卡纸做一个底为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