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在主义是一种为解答现代社会中人面临的诸多困惑的努力。现代人的困境是他必须自己选择生活的意义,而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给出了一个安心保证——生活是有意义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当今大学生的情况类似于现代人的困境,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要由自己来选择,与此同时,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选择,也没有人去指导他们。因此,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或轻率地选择消极的生活意义。面对意义的缺乏,大学生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但真正健康的选择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实践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获取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获取信心,最后陪伴我们学生发现他们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 弗兰克尔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大战之后,有许多有志之士、思想家,当然也包括许多精神分析师和心理治疗师开始思考人类面对的难题,他们试图去理解大战的意义,极权主义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危机,现代人普遍感到空虚、隔离、无助等以前几个世纪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解释。存在主义即是其中的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思想和解释。存在主义中也有不同的分支,各自的思想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在此文中不再赘述。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或意义治疗是存在主义的一个主义流派,其目的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1 现代人的困境
生活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问题,之所以现代人对于这个问题有如此迫切的追问,乃是由于目前的社会没有给予一个确切的答复,使得大多数人可以应着这个回答而安身立命。
前文明社会的原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毫无任何不适之感。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越来越从自然、环境、背景中脱颖而出,自然所给予的“理所当然”的意义的保证也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时,人们发现维持了几千年职业身份给予人们生活的意义也瓦解了——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但我不必再成为一个农民,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但是,我究竟想要什么呢?如果说以前我的生活的意义在于照顾田地,取得好的收成,为妻儿带来面包,那现在我的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呢?
全然的脱颖而出仿佛就像第二次诞生,但是这次没有人告诉我们,教我们该做什么、做什么是有意义的,或者生活本身根本没有意义!在这个当口,弗兰克尔站出来,以他自身从集中营中的极端经历中得到的体验告诉我们:生活是有意义的,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这是对现代人们的无助状态的一句安心保证。没有这个前提,后文中的讨论也是无法展开的。
2 当今大学生的困境分析
新入学的大学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们入学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状况与现代人的状况有些类似。无论是在哪那一个地区,高中阶段总是带有强烈计划性的,目标就是高考成功。学生在这种自主性極为稀少的高中受过三年的训练之后,进入大学的学生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大学的生活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模糊的。从高度计划性生活到高度自主性生活的突然切换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失衡感,用一种比喻的说法就是:没有坚实的立足点,感觉飘在半空。
对于来自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地域的差别,他们往往会发现选择的范围大大扩展,他们以前可能想都没想过的事,可能对于其他的同学来说可能理所当然的事。这些比较纯朴简单的孩子来说,选择的突然丰富,很容易对他们的价值体系造成很大冲击,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赶到无所适从。
对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得益于从小培养的相对自主的精神,他们容易尝试新的东西,但是由于相对更多保护的成长环境,他们往往迈不开行动的步子。有的学生会大胆尝试,但往往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以为求新、求刺激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3 大学生面对困境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有的同学选择继续拼命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修教室经常看到这类同学(虽然不是每位拼命学习的学生都是这样),这种应对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至少学会了许多知识),但从本质上这种方式是对高中高度计划性的复归。在这种极有规律的生活中,学生感到一种安心,仿佛他或她又踏实了,并且又有了一种熟悉的、高中阶段特有的奋斗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同学没有在新的情景中有新的成长,面对给予他们的选择的自由,他们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没有创造新的意义,其生活依然在旧有的意义中继续。
第二类同学是一个很大的连续体,从轻微地感到大学生活的无聊、只是被动地按照学校的课程去学习去生活——做一些大学生被认为应该做的一些事:出去唱唱歌、看看电影,这些事并不能带来许多的乐趣,只是不去参与会觉得自己不太“合群”、不太“正常”;一直到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甚至到攀比、炫富,拉帮结派。这些学生的内心中一定感到空空的,用弗兰克尔的思想来说就是存在意义的缺失。在连续体的一端是一种无力的感觉,在另一端则使用一些“虚假”的“意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还有一些学生,看上去是好学生(从传统角度看确实是好学生),(被迫和无意识地)吸收了父母、家族、传统的价值体系,努力为一个给他们预设好的“理想”而努力。对于他们来说,在一个既定的价值体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这些意义可能并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似乎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驱使着去完成一些事情,他们往往能够取得一些成功,过上较好的生活,但是他们往往也是中年危机的受害者。
那么就没有“真正”健康(从一般社会观点来看,上一段中提到的学生是很健康的了)的学生了吗?我想还是有的,即使没有外界的干预也总是有这么一些个体,因为其生命中的种种际遇,因为他(她)们独特天赋而学会了为自己负责,自由地在工作、爱和苦难中创造并选择生活的意义。就像弗兰克尔本人一样。整个社会似乎总有这样一种平衡的机制,确保所有类型的个体都能存在,虽然不是同比例地存在(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正态分布)。
4 高校心理工作者能为大学生们做些什么
显然,只有为数不多的“真正”健康的学生并不能让心怀爱心的高校心理工作者满意,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想要指导我们的学生去学会自由地选择生活的意义,我们自己就必须要首先做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是否负责任地做出了我们的选择,并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就意味着我们用我们的生活体验证实了弗兰克尔的论断:生活总是有意义的。我们能够从心里相信这句话是真实的,因为我们自己做到了。而我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有坚实基础的信心无疑能给予学生以大鼓舞。
弗兰克尔说过,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绝对的终极意义。生活的意义就是在生活不断地向我们发问时我们给出的回答。因此,过来人的经验对于新的探索者至多只是一种参考,而学生的选择在当今社会的越来越明显的多元价值下也会更加多元。他们可能选择一种不同于祖辈父辈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可能欣然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念,只要他们是运用了意志的自由去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并且以负责任的行动去实现这种意义就可以了。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以关切的心陪伴他们。
参考文献
[1]焦延生,王鸽.“人生”如何“在世”——存在心理治疗介评[J].科技信息基础教育:577-578.
[2]胡可涛,易外平.从“意义治疗”到悲伤辅导——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的 应用价值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9-13.
[3]郭本禹.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49-251.
[4]郭本禹.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J]. 医学与哲学,1997.18(9):495-497.
[5]卢愿清,杨韶刚. 弗兰克尔:精神的超越力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47.
[6]彭运石,王旭.弗兰克尔存在分析人格理论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20(6):26-30.
[7]李微光.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25(3):18-19.
[8]刘小新.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理论及其启示[J].中州学刊,2004(4):157-159.
[9]周守珍.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8(6): 105-108.
[10]郝娟.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之“意义”探索[D].吉林: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9.
[11]李荣斌.活着的意义—论弗兰克的意义治疗.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94-116.
[12]张晓旭.论弗兰克尔意义疗法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国电力教育德育与思政研究,2009:141-142.
[13] 崔晓君,贾伟.人,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120-122.
[14] 贾林祥. 试析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医学与哲学,2004.25(8):73-74.
[15] 张德权.心理教育与性情滋养——试论福柯及亚隆对心理教育心性基础的影响.学园:78-84.
[16]胡可涛.寻找生命的支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 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05.
[17] 刘宣文,毛华配.意义的追索——谈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青年研究,2000 (5):36-40.
[18] 杨雅琴.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8.27(1):77-79.
[19] 维克多·E·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新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存在主义 弗兰克尔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大战之后,有许多有志之士、思想家,当然也包括许多精神分析师和心理治疗师开始思考人类面对的难题,他们试图去理解大战的意义,极权主义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危机,现代人普遍感到空虚、隔离、无助等以前几个世纪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解释。存在主义即是其中的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思想和解释。存在主义中也有不同的分支,各自的思想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在此文中不再赘述。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或意义治疗是存在主义的一个主义流派,其目的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1 现代人的困境
生活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问题,之所以现代人对于这个问题有如此迫切的追问,乃是由于目前的社会没有给予一个确切的答复,使得大多数人可以应着这个回答而安身立命。
前文明社会的原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毫无任何不适之感。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越来越从自然、环境、背景中脱颖而出,自然所给予的“理所当然”的意义的保证也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时,人们发现维持了几千年职业身份给予人们生活的意义也瓦解了——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但我不必再成为一个农民,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但是,我究竟想要什么呢?如果说以前我的生活的意义在于照顾田地,取得好的收成,为妻儿带来面包,那现在我的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呢?
全然的脱颖而出仿佛就像第二次诞生,但是这次没有人告诉我们,教我们该做什么、做什么是有意义的,或者生活本身根本没有意义!在这个当口,弗兰克尔站出来,以他自身从集中营中的极端经历中得到的体验告诉我们:生活是有意义的,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这是对现代人们的无助状态的一句安心保证。没有这个前提,后文中的讨论也是无法展开的。
2 当今大学生的困境分析
新入学的大学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们入学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状况与现代人的状况有些类似。无论是在哪那一个地区,高中阶段总是带有强烈计划性的,目标就是高考成功。学生在这种自主性極为稀少的高中受过三年的训练之后,进入大学的学生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大学的生活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得到的信息大多是模糊的。从高度计划性生活到高度自主性生活的突然切换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失衡感,用一种比喻的说法就是:没有坚实的立足点,感觉飘在半空。
对于来自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地域的差别,他们往往会发现选择的范围大大扩展,他们以前可能想都没想过的事,可能对于其他的同学来说可能理所当然的事。这些比较纯朴简单的孩子来说,选择的突然丰富,很容易对他们的价值体系造成很大冲击,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赶到无所适从。
对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得益于从小培养的相对自主的精神,他们容易尝试新的东西,但是由于相对更多保护的成长环境,他们往往迈不开行动的步子。有的学生会大胆尝试,但往往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以为求新、求刺激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3 大学生面对困境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有的同学选择继续拼命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修教室经常看到这类同学(虽然不是每位拼命学习的学生都是这样),这种应对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至少学会了许多知识),但从本质上这种方式是对高中高度计划性的复归。在这种极有规律的生活中,学生感到一种安心,仿佛他或她又踏实了,并且又有了一种熟悉的、高中阶段特有的奋斗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同学没有在新的情景中有新的成长,面对给予他们的选择的自由,他们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没有创造新的意义,其生活依然在旧有的意义中继续。
第二类同学是一个很大的连续体,从轻微地感到大学生活的无聊、只是被动地按照学校的课程去学习去生活——做一些大学生被认为应该做的一些事:出去唱唱歌、看看电影,这些事并不能带来许多的乐趣,只是不去参与会觉得自己不太“合群”、不太“正常”;一直到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甚至到攀比、炫富,拉帮结派。这些学生的内心中一定感到空空的,用弗兰克尔的思想来说就是存在意义的缺失。在连续体的一端是一种无力的感觉,在另一端则使用一些“虚假”的“意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还有一些学生,看上去是好学生(从传统角度看确实是好学生),(被迫和无意识地)吸收了父母、家族、传统的价值体系,努力为一个给他们预设好的“理想”而努力。对于他们来说,在一个既定的价值体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这些意义可能并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似乎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驱使着去完成一些事情,他们往往能够取得一些成功,过上较好的生活,但是他们往往也是中年危机的受害者。
那么就没有“真正”健康(从一般社会观点来看,上一段中提到的学生是很健康的了)的学生了吗?我想还是有的,即使没有外界的干预也总是有这么一些个体,因为其生命中的种种际遇,因为他(她)们独特天赋而学会了为自己负责,自由地在工作、爱和苦难中创造并选择生活的意义。就像弗兰克尔本人一样。整个社会似乎总有这样一种平衡的机制,确保所有类型的个体都能存在,虽然不是同比例地存在(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正态分布)。
4 高校心理工作者能为大学生们做些什么
显然,只有为数不多的“真正”健康的学生并不能让心怀爱心的高校心理工作者满意,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想要指导我们的学生去学会自由地选择生活的意义,我们自己就必须要首先做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是否负责任地做出了我们的选择,并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就意味着我们用我们的生活体验证实了弗兰克尔的论断:生活总是有意义的。我们能够从心里相信这句话是真实的,因为我们自己做到了。而我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有坚实基础的信心无疑能给予学生以大鼓舞。
弗兰克尔说过,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绝对的终极意义。生活的意义就是在生活不断地向我们发问时我们给出的回答。因此,过来人的经验对于新的探索者至多只是一种参考,而学生的选择在当今社会的越来越明显的多元价值下也会更加多元。他们可能选择一种不同于祖辈父辈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可能欣然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念,只要他们是运用了意志的自由去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并且以负责任的行动去实现这种意义就可以了。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以关切的心陪伴他们。
参考文献
[1]焦延生,王鸽.“人生”如何“在世”——存在心理治疗介评[J].科技信息基础教育:577-578.
[2]胡可涛,易外平.从“意义治疗”到悲伤辅导——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的 应用价值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9-13.
[3]郭本禹.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49-251.
[4]郭本禹.法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J]. 医学与哲学,1997.18(9):495-497.
[5]卢愿清,杨韶刚. 弗兰克尔:精神的超越力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47.
[6]彭运石,王旭.弗兰克尔存在分析人格理论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20(6):26-30.
[7]李微光.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25(3):18-19.
[8]刘小新.弗兰克尔的意义分析理论及其启示[J].中州学刊,2004(4):157-159.
[9]周守珍.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8(6): 105-108.
[10]郝娟.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之“意义”探索[D].吉林: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9.
[11]李荣斌.活着的意义—论弗兰克的意义治疗.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94-116.
[12]张晓旭.论弗兰克尔意义疗法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国电力教育德育与思政研究,2009:141-142.
[13] 崔晓君,贾伟.人,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120-122.
[14] 贾林祥. 试析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医学与哲学,2004.25(8):73-74.
[15] 张德权.心理教育与性情滋养——试论福柯及亚隆对心理教育心性基础的影响.学园:78-84.
[16]胡可涛.寻找生命的支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 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05.
[17] 刘宣文,毛华配.意义的追索——谈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青年研究,2000 (5):36-40.
[18] 杨雅琴.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8.27(1):77-79.
[19] 维克多·E·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新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