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病来啦……”每每听到这样的“口号”,妈妈们总是心惊胆战,生怕自己的宝宝一不小心跟传染病来一个亲密接触。水痘、麻疹、手足口……眼看着按捺不住急躁的秉性,早早地潜伏在了宝宝的身边。该如何和这些传染病打一场防卫演习,你准备好锦囊妙计了吗?
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是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增殖,并行全身扩散引起各器官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偶尔可累及内脏。
水痘小病例
宝宝2岁7个月了,前段时间背上和腿上长了一些小痘痘,不痒,宝宝也没有挠抓,吃东西也和从前一样,也没有哪里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开了些外用的药膏,说不要紧,过段时间就会消退。可是过了段时间,宝宝身上又长了一些小痘痘,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还伴有咳嗽,痘痘有一些已经破溃了。这时候宝宝抓得很厉害。我赶紧换了家医院带宝宝做检查,医生说宝宝患的是水痘,但是说情况不严重,不要紧,打了一针,又开了4天的口服药,说吃了就没事了。回家之后,我就查了很多水痘护理知识的书,给宝宝做好家庭护理,希望宝宝快快康复。
●摸清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多为2周左右,前驱期仅1天,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等。次日出现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散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这是水痘皮疹的特征之一。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椭圆形水滴样小水疱,周围有红晕。约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此时水疱易破溃,2~3天后迅速结痂。此时皮疹又陆续分批2~3天出现,多至5批。丘疹、水疱、结痂三种形态同时存在,是水痘最典型的特点,瘙痒感较重。
❋细心调护❋
1.对出水痘的患儿应加强护理,供给足够的水分和易消化食物。
2.剪短患儿指甲,给患儿戴连指手套以防其抓伤自己。
3.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
4.阿昔洛韦是首选的抗水痘病毒药物,治疗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皮疹出现48小时以内开始。不能给水痘患儿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病情加重。
▶居家预防
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可以使用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患者,应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临床为口腔内、手、足等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小病例
星期五早上起来宝宝就开始发高烧,嘴里长口疮,去了医院,医生在宝宝的嘴和手上发现了小斑点,一些小斑点还起了小疱,确诊为手足口病。医生给开了药,嘱咐回去隔离2个星期,并开了一个喷剂,专门喷嘴里和手上的疱。回家后,我每天都盯着孩子洗手、用盐水漱口,定时用药,不停地喝水。医生说可以让孩子多吃西瓜,会加速口疮治愈。
第二天,原来的疹子开始发展成小疱疱,来得快但去得也快,晚上就消掉了,但也有新的小疱出现。口疮导致宝宝无法进食,哭闹不停,睡也睡不好,每天都只能喝粥,用吸管喝牛奶或者配方奶。
第三天,宝宝的病情稳定了,基本不再有新的疹子出现,一些水疱也不再变大,开始回缩。
第四天,喷剂的药效很好,宝宝嘴巴里的疮开始变小了,嘴巴不疼了,小家伙已经能吃一碗小馄饨了。
第五天,基本所有小斑点都没有了,手足口病基本也痊愈了,等隔离结束后去医院开张证明就可以了。
●摸清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或无热,皮肤可先见“红点点”,后转为“小疱疱”,口腔可见散在“红点点”溃疡。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和臀部,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炎等,有的患儿可能出现爆发性心肌炎,危及生命。
❋细心调护❋
1.让宝宝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合并症的宝宝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2.宝宝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宝宝进食前后可让其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3.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居家预防
1.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
2.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让宝宝吃易变质的食品。
3.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4.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
5.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其被感染的概率。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对猩红热有普遍的易感性。猩红热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被污染的食物特别是牛奶也可传播。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之处可发生流行。
猩红热小病例
宝宝3岁半了,3天前有呕吐症状,最初呕吐并不严重,只在早晨吐过1次。3天前,宝宝早上去入幼儿园时还很正常,晚上接回家就发现其面部及后、胸、肩出现红色针尖样小点,摸上去有凸起的感觉,伴有低热。去医院检查,中性粒细胞为71.5,嗜酸性粒细胞为5.1,超敏C反应蛋白为12.5。医生诊断为猩红热,给宝宝用了抗生素,并且嘱咐我让宝宝多卧床休息,还要采取隔离措施。宝宝的痰、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宝宝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宝宝痊愈后,医生说要把所有的玩具、家具都用肥皂水擦洗一遍,宝宝的被褥要在户外暴晒1~2小时,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摸清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为1天,最长达7天。起病急骤,发热时体温一般在38~39摄氏度,重者可达40摄氏度以上。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食欲不振,咽及扁桃体明显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苔白,乳头红肿似草莓样,称“白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突起,称“红草莓舌”。
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充血性小丘疹,呈猩红色,触之如粗砂纸样或鸡皮样。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于48小时内达高峰,然后以出诊顺序消退,2~4天内开始消退。皮疹于1周末或第2周开始蜕皮,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然后是躯干,最后到达四肢与手足。严重者肢端脱皮呈手套、袜套状。
❋细心调护❋
1.治疗首选青霉素,可迅速消灭病原菌,且能早期消灭患儿口、鼻的病原菌。
2.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住单独的房间。供给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隔离时间一般为7天,最短不少于5天。
4.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喝水。
5.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6.出疹期患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可引起继发感染,可用炉甘石洗剂改善;忌给患儿穿绒布或化纤材料的内衣裤;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不能用手强行剥离,需用剪刀剪掉。
▶居家预防
1.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宝宝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居室应注意通风,每天通风2次,每次15分钟。
3.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4.教育宝宝不要随便玩耍其他宝宝的玩具或已经被污染的物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的儿童,从2~3个月开始,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家长应特别注意。
●摸清症状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突然出现40摄氏度的高烧,常见于肩、肘、臀部等皮肤受压部位,出现出血性的、大小不一的瘀点、瘀斑,有的患儿出现抽搐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小婴儿发病急,易发生惊厥或有烦躁、尖叫、双目呆滞、拒奶、呕吐症状,囟门未闭者可见前囟饱满。
▶居家预防
1.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坚持让宝宝锻炼身体。
2.平时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带宝宝到通风效果较差的场所去。
3.最重要的是要按时给宝宝接种脑瘤疫苗。
4.如果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家长可预防性地给孩子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注意孩子是否过敏)或复方新诺明。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较强,发病高峰为春夏之交,易并发肺炎。
麻疹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的患儿和带菌者,可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传播。麻疹患儿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小病例
前些天宝宝开始发热,一会儿烧一会儿烧又退了,反反复复的,而且还咳嗽、流鼻涕。后来我发现宝宝额头开始出现一些红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发热的原因,老人说应该是发热导致的,但我们没有想到那就是麻疹。我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说宝宝身上的红疹是病毒疹。宝宝打了针后还是没有退烧,而且红疹越出越多了,精神也不怎么好了。后来我带宝宝又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诊断后说是麻疹,可能是被人传染的。医生检查后,说疹子已经出到手脚心了,再出1天,只要麻疹出透后,自然就会退烧,咽喉也会慢慢好起来。医生开了点药嘱咐我们别让宝宝受风,就让我带宝宝回去了。
第二天,宝宝还在发热,身上的红疹更多了,精神还是不怎么好,老咳嗽和睡觉。
第三天,宝宝退热了,脸上的红疹也开始散去了,开始有点精神了,我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下了。
第四天,宝宝脸上的红疹快没有了,身上的红疹也逐渐消退,精神比前一天更好了。宝宝开始康复了,我真的好开心!
第五天,宝宝身上的麻疹已经没有了,而且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精神也好了,像以前一样活蹦乱跳了。
●摸清症状
麻疹一般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在发热的同时出现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的特点。在发热后3~4天出皮疹,体温可增至40~40.5摄氏度。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至手脚心为止。皮疹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色加深呈暗红,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瘙痒。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7~10天痊愈。
❋细心调护❋
1.让宝宝充分休息,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
2.保持宝宝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补充足量的水分。
3.在出疹期体温不超过40摄氏度时一般不退热。
4.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居家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可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为出生后8个月,宝宝7岁时加强1次。在接触麻疹患者2天内接种疫苗,仍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称为“痄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只能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摸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8~30天,平均为18天,可有发热、头及颈部肌肉疼痛、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等症状,耳下凹陷消失,耳朵上翘,颌下腺肿大,孩子不敢咀嚼(尤其是吃酸性的食物),否则疼痛会加剧。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恢复正常,全程为10~14天。
❋细心调护❋
1.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孩子口服板蓝根冲剂等药,腮肿局部可敷药物,用如意涂黄散+醋或茶水调后外敷,每日1~2次;或用仙人掌捣碎取汁+白糖涂于纱布上外敷于肿胀处,每12小时更换1次。
2.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腹痛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传染科或传染病医院就诊,以明确有无合并脑膜脑炎、胰腺炎的可能。
3.患儿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咀嚼引起的疼痛,忌食酸性食物,以免流涎增多加重疼痛,同时要多饮水。
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是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增殖,并行全身扩散引起各器官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偶尔可累及内脏。
水痘小病例
宝宝2岁7个月了,前段时间背上和腿上长了一些小痘痘,不痒,宝宝也没有挠抓,吃东西也和从前一样,也没有哪里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开了些外用的药膏,说不要紧,过段时间就会消退。可是过了段时间,宝宝身上又长了一些小痘痘,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还伴有咳嗽,痘痘有一些已经破溃了。这时候宝宝抓得很厉害。我赶紧换了家医院带宝宝做检查,医生说宝宝患的是水痘,但是说情况不严重,不要紧,打了一针,又开了4天的口服药,说吃了就没事了。回家之后,我就查了很多水痘护理知识的书,给宝宝做好家庭护理,希望宝宝快快康复。
●摸清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多为2周左右,前驱期仅1天,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等。次日出现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散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这是水痘皮疹的特征之一。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椭圆形水滴样小水疱,周围有红晕。约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此时水疱易破溃,2~3天后迅速结痂。此时皮疹又陆续分批2~3天出现,多至5批。丘疹、水疱、结痂三种形态同时存在,是水痘最典型的特点,瘙痒感较重。
❋细心调护❋
1.对出水痘的患儿应加强护理,供给足够的水分和易消化食物。
2.剪短患儿指甲,给患儿戴连指手套以防其抓伤自己。
3.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
4.阿昔洛韦是首选的抗水痘病毒药物,治疗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皮疹出现48小时以内开始。不能给水痘患儿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病情加重。
▶居家预防
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可以使用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患者,应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临床为口腔内、手、足等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小病例
星期五早上起来宝宝就开始发高烧,嘴里长口疮,去了医院,医生在宝宝的嘴和手上发现了小斑点,一些小斑点还起了小疱,确诊为手足口病。医生给开了药,嘱咐回去隔离2个星期,并开了一个喷剂,专门喷嘴里和手上的疱。回家后,我每天都盯着孩子洗手、用盐水漱口,定时用药,不停地喝水。医生说可以让孩子多吃西瓜,会加速口疮治愈。
第二天,原来的疹子开始发展成小疱疱,来得快但去得也快,晚上就消掉了,但也有新的小疱出现。口疮导致宝宝无法进食,哭闹不停,睡也睡不好,每天都只能喝粥,用吸管喝牛奶或者配方奶。
第三天,宝宝的病情稳定了,基本不再有新的疹子出现,一些水疱也不再变大,开始回缩。
第四天,喷剂的药效很好,宝宝嘴巴里的疮开始变小了,嘴巴不疼了,小家伙已经能吃一碗小馄饨了。
第五天,基本所有小斑点都没有了,手足口病基本也痊愈了,等隔离结束后去医院开张证明就可以了。
●摸清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或无热,皮肤可先见“红点点”,后转为“小疱疱”,口腔可见散在“红点点”溃疡。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和臀部,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炎等,有的患儿可能出现爆发性心肌炎,危及生命。
❋细心调护❋
1.让宝宝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合并症的宝宝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2.宝宝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宝宝进食前后可让其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3.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居家预防
1.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
2.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让宝宝吃易变质的食品。
3.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4.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
5.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其被感染的概率。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对猩红热有普遍的易感性。猩红热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被污染的食物特别是牛奶也可传播。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之处可发生流行。
猩红热小病例
宝宝3岁半了,3天前有呕吐症状,最初呕吐并不严重,只在早晨吐过1次。3天前,宝宝早上去入幼儿园时还很正常,晚上接回家就发现其面部及后、胸、肩出现红色针尖样小点,摸上去有凸起的感觉,伴有低热。去医院检查,中性粒细胞为71.5,嗜酸性粒细胞为5.1,超敏C反应蛋白为12.5。医生诊断为猩红热,给宝宝用了抗生素,并且嘱咐我让宝宝多卧床休息,还要采取隔离措施。宝宝的痰、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宝宝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宝宝痊愈后,医生说要把所有的玩具、家具都用肥皂水擦洗一遍,宝宝的被褥要在户外暴晒1~2小时,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摸清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为1天,最长达7天。起病急骤,发热时体温一般在38~39摄氏度,重者可达40摄氏度以上。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食欲不振,咽及扁桃体明显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苔白,乳头红肿似草莓样,称“白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突起,称“红草莓舌”。
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充血性小丘疹,呈猩红色,触之如粗砂纸样或鸡皮样。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于48小时内达高峰,然后以出诊顺序消退,2~4天内开始消退。皮疹于1周末或第2周开始蜕皮,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然后是躯干,最后到达四肢与手足。严重者肢端脱皮呈手套、袜套状。
❋细心调护❋
1.治疗首选青霉素,可迅速消灭病原菌,且能早期消灭患儿口、鼻的病原菌。
2.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住单独的房间。供给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隔离时间一般为7天,最短不少于5天。
4.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喝水。
5.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6.出疹期患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可引起继发感染,可用炉甘石洗剂改善;忌给患儿穿绒布或化纤材料的内衣裤;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不能用手强行剥离,需用剪刀剪掉。
▶居家预防
1.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宝宝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居室应注意通风,每天通风2次,每次15分钟。
3.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4.教育宝宝不要随便玩耍其他宝宝的玩具或已经被污染的物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的儿童,从2~3个月开始,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家长应特别注意。
●摸清症状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突然出现40摄氏度的高烧,常见于肩、肘、臀部等皮肤受压部位,出现出血性的、大小不一的瘀点、瘀斑,有的患儿出现抽搐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小婴儿发病急,易发生惊厥或有烦躁、尖叫、双目呆滞、拒奶、呕吐症状,囟门未闭者可见前囟饱满。
▶居家预防
1.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坚持让宝宝锻炼身体。
2.平时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带宝宝到通风效果较差的场所去。
3.最重要的是要按时给宝宝接种脑瘤疫苗。
4.如果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家长可预防性地给孩子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注意孩子是否过敏)或复方新诺明。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较强,发病高峰为春夏之交,易并发肺炎。
麻疹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的患儿和带菌者,可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传播。麻疹患儿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小病例
前些天宝宝开始发热,一会儿烧一会儿烧又退了,反反复复的,而且还咳嗽、流鼻涕。后来我发现宝宝额头开始出现一些红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发热的原因,老人说应该是发热导致的,但我们没有想到那就是麻疹。我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说宝宝身上的红疹是病毒疹。宝宝打了针后还是没有退烧,而且红疹越出越多了,精神也不怎么好了。后来我带宝宝又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诊断后说是麻疹,可能是被人传染的。医生检查后,说疹子已经出到手脚心了,再出1天,只要麻疹出透后,自然就会退烧,咽喉也会慢慢好起来。医生开了点药嘱咐我们别让宝宝受风,就让我带宝宝回去了。
第二天,宝宝还在发热,身上的红疹更多了,精神还是不怎么好,老咳嗽和睡觉。
第三天,宝宝退热了,脸上的红疹也开始散去了,开始有点精神了,我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下了。
第四天,宝宝脸上的红疹快没有了,身上的红疹也逐渐消退,精神比前一天更好了。宝宝开始康复了,我真的好开心!
第五天,宝宝身上的麻疹已经没有了,而且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精神也好了,像以前一样活蹦乱跳了。
●摸清症状
麻疹一般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在发热的同时出现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的特点。在发热后3~4天出皮疹,体温可增至40~40.5摄氏度。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至手脚心为止。皮疹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色加深呈暗红,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瘙痒。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7~10天痊愈。
❋细心调护❋
1.让宝宝充分休息,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
2.保持宝宝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补充足量的水分。
3.在出疹期体温不超过40摄氏度时一般不退热。
4.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居家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可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为出生后8个月,宝宝7岁时加强1次。在接触麻疹患者2天内接种疫苗,仍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称为“痄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只能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摸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8~30天,平均为18天,可有发热、头及颈部肌肉疼痛、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等症状,耳下凹陷消失,耳朵上翘,颌下腺肿大,孩子不敢咀嚼(尤其是吃酸性的食物),否则疼痛会加剧。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恢复正常,全程为10~14天。
❋细心调护❋
1.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孩子口服板蓝根冲剂等药,腮肿局部可敷药物,用如意涂黄散+醋或茶水调后外敷,每日1~2次;或用仙人掌捣碎取汁+白糖涂于纱布上外敷于肿胀处,每12小时更换1次。
2.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腹痛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传染科或传染病医院就诊,以明确有无合并脑膜脑炎、胰腺炎的可能。
3.患儿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咀嚼引起的疼痛,忌食酸性食物,以免流涎增多加重疼痛,同时要多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