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扩张式的发展导致城市的开敞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公园成为了居民需求的首选。城市公园的道路系统有别于城市一般的道路,主要以步行道为主,其中穿插一些自行车和轮滑运动,这些道路应多选择草坪或地被植物,完全的步行道路可以选择乔木。无障碍步道周围的植物选择要考虑不会有树枝妨碍到视障人士的出行,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公园的入口处要充分考虑车辆、人员的分流和视线问题。植物是构造城市美景的重要因素,它能够
柔和建筑的金属的灰色冷漠的情调,构成城市的美景。
关键词:道路设计;绿色空间;植被;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空间理论概述
1.1 公园系统论
“美国造园之父”F·L·Olmsted从生态角度将自然引入城市,还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即自然不规则公园和住宅区城市公园。他提出的公园系统论主要观点有:(1)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公园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园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自然的天堂,主张在城市心脏引进乡村风景。(2)尊重和保护自然。公园规划应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尽量不改变地形和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美,使其与人工美融合。他规划的公园采用自然式布置,注重大面积自然意境。(3)其理论核心是,重视生态环境,系统地把公园有机相连,突出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色。
1.2 自然风景论
1841年,A·J·Downing提出保护自然、接近自然的风景园理论。他认为,国家公园、城市绿地及自然保护不是奢侈,而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呼吁建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1.3 景观规划生态论
1969 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论,即把自然资源与风景规划结合的人造自然生态系统思,推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其主要观点有:(1)一切自然因素、生物及其存在形式,都是顺应自然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结果;(2)生态决定风景,合理规划的实质是有效使用资源。风景园林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根据自然特征、生态系统及土地状况,确定城市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2中国当代城市绿色空间
中国当代城市被誉为重城,它的意思指沉重,缺乏灵活性、可变性、高能耗、高污染。城市之于自然之重,城市是自然中的“黑洞”,不断吞噬和摧毁着外部的自然,而城市内部的自然被鼓励并不断消耗:当代中国城市对于自然缺乏弹性、还原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一种相对重城而言的轻城,轻的意思是弹性、可能性、灵活、清洁、节能、便利。轻城中的轻环境,指自然景观以其功能综合化特性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组成元素,生态、清洁、并充满着发展变化的弹性和可能性。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并由于数字科技的附着,使其也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完美平台。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提供更绿色舒适的出行享受。合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居住载体和土地弹性储备区域。自然景观用作城市农场可以在满足生态和休闲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耕地保障。
2.1 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中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使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全方面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城市绿地功能除了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且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空旷地带外,在使用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文化宣传等场所。从美化城市的角度看,绿地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是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分为(1)基础型地被:植株低矮,以覆盖地面为主,应用范围广,可大面积种植,不需频繁修剪,体现或替代草坪作用。如麦冬类、白三叶、扶芳藤等。(2)骨干型地被:城市各类绿地中广泛应用,以色叶低矮灌木为主,群植、组合配置,或通过修剪进行高度、造型控制,稳定性高、延续时间长。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点缀型地被:主要观赏地被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同一绿地内用量不大,多用于花坛、草坪、林缘,或与骨干型地被配置。如鸢尾等。
2.2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后期建设的公园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创造城市公园的主体,对改善城市气候、调节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植物构造出的景色也就不同。西方国家喜欢将植物通过人工的塑形,创造出不同的景物,最典型的就是英式园林;我国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此景色都是植物的本色,通过植物的不同含义来构造出不同的美景。
3城市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3.1 途径公园的沿途
城市公园的位置会临近道路,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同,虽然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比起小汽车,乘坐大客车可以越过栅栏、围墙、树篱和路堤的顶部看到更多的景观,而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则可以看到更多细部。车速不同,视角也就不同。
3.2 入口
如果入口是有一条通道与公路连接,必须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1)交通工具从入口处转向公路的视线问题,因此此处不应种植高大的树种以免遮挡视线;
(2)竖立标示提醒正在驱车接近的司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减速;
(3)入口处的路面要妥善处理,以便使司机安全刹车,同时入口处的路面要慎重选择,防止有松散物质掉落到临近的公路上;
(4)入口外观应该使人觉得有吸引力并觉得安全,因此在靠近城市道路附近要考虑设立信息和安全须知栏,但不能影响能见度和吸引力,入口处应当整洁美丽,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3.3 通行步道
城市公园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公园内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城市中的自行车郊游团越来越多。现代自行车运动更加专业,速度也较普通自行车要快,如果将这种特殊的自行车运动融入到城市道路中,会给城市道路带来一定压力,而且专业的自行车性能也得不到发挥,将此类运动跟公园结合起来又会给在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带来干扰。轮滑和滑板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轮滑和滑板的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且表演性强等特点。但是公园中的步行节奏比较慢,这种灵活性的活动项目与慢行会有冲突。
结合以上两点以及美国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构想:
(1)在公园中设立两种道路,一种是仅允许步行者通行的道路,还有一种是自行车及轮滑、滑板等通行的道路,这两种系统用黄色的线进行分割。
(2)道路周围景观设计要注意不宜种植低矮的灌木,可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者乔木,乔木分为小乔、中乔和大乔。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相同的空间功能特征,即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与阻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与过渡。
3.4 公园内道路周围的植物选择
城市公园中基本都是步行道,与周围景观通常会用树篱进行分隔,树篱是由小型灌木构成,小型灌木的空间尺度更具有亲人性,而且其高度在视线以下,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以及护栏的功能,而且由于视线的连续性,加上光影变化不大,所以从功能上易形成半开放式空间。利用植被建立小规模景观以及大规模景观,还可以考虑路径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和风景,同時公园的道路也要建立无障碍步行通道,必须沿途保持一条没有树枝妨碍视障人士的无障碍步行道。公园道路周围也适合种植一些大乔木,夏天起到遮阴的效果,冬天没有叶子的树枝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色。
参考文献:
[1]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05,(5):32-33
[2]刘斌.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调查[J].科技风,2011:216
[3]孟华.西安城市东部绿色生态环境分析—以浐灞河生态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6
[4]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5]董秀春,张小钢,李静.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76-77
柔和建筑的金属的灰色冷漠的情调,构成城市的美景。
关键词:道路设计;绿色空间;植被;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空间理论概述
1.1 公园系统论
“美国造园之父”F·L·Olmsted从生态角度将自然引入城市,还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即自然不规则公园和住宅区城市公园。他提出的公园系统论主要观点有:(1)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公园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园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自然的天堂,主张在城市心脏引进乡村风景。(2)尊重和保护自然。公园规划应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尽量不改变地形和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美,使其与人工美融合。他规划的公园采用自然式布置,注重大面积自然意境。(3)其理论核心是,重视生态环境,系统地把公园有机相连,突出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色。
1.2 自然风景论
1841年,A·J·Downing提出保护自然、接近自然的风景园理论。他认为,国家公园、城市绿地及自然保护不是奢侈,而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呼吁建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1.3 景观规划生态论
1969 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论,即把自然资源与风景规划结合的人造自然生态系统思,推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其主要观点有:(1)一切自然因素、生物及其存在形式,都是顺应自然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结果;(2)生态决定风景,合理规划的实质是有效使用资源。风景园林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根据自然特征、生态系统及土地状况,确定城市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2中国当代城市绿色空间
中国当代城市被誉为重城,它的意思指沉重,缺乏灵活性、可变性、高能耗、高污染。城市之于自然之重,城市是自然中的“黑洞”,不断吞噬和摧毁着外部的自然,而城市内部的自然被鼓励并不断消耗:当代中国城市对于自然缺乏弹性、还原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一种相对重城而言的轻城,轻的意思是弹性、可能性、灵活、清洁、节能、便利。轻城中的轻环境,指自然景观以其功能综合化特性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组成元素,生态、清洁、并充满着发展变化的弹性和可能性。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并由于数字科技的附着,使其也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完美平台。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提供更绿色舒适的出行享受。合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居住载体和土地弹性储备区域。自然景观用作城市农场可以在满足生态和休闲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耕地保障。
2.1 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中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使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全方面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城市绿地功能除了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且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空旷地带外,在使用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文化宣传等场所。从美化城市的角度看,绿地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是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分为(1)基础型地被:植株低矮,以覆盖地面为主,应用范围广,可大面积种植,不需频繁修剪,体现或替代草坪作用。如麦冬类、白三叶、扶芳藤等。(2)骨干型地被:城市各类绿地中广泛应用,以色叶低矮灌木为主,群植、组合配置,或通过修剪进行高度、造型控制,稳定性高、延续时间长。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点缀型地被:主要观赏地被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同一绿地内用量不大,多用于花坛、草坪、林缘,或与骨干型地被配置。如鸢尾等。
2.2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后期建设的公园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创造城市公园的主体,对改善城市气候、调节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植物构造出的景色也就不同。西方国家喜欢将植物通过人工的塑形,创造出不同的景物,最典型的就是英式园林;我国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此景色都是植物的本色,通过植物的不同含义来构造出不同的美景。
3城市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3.1 途径公园的沿途
城市公园的位置会临近道路,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同,虽然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比起小汽车,乘坐大客车可以越过栅栏、围墙、树篱和路堤的顶部看到更多的景观,而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则可以看到更多细部。车速不同,视角也就不同。
3.2 入口
如果入口是有一条通道与公路连接,必须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1)交通工具从入口处转向公路的视线问题,因此此处不应种植高大的树种以免遮挡视线;
(2)竖立标示提醒正在驱车接近的司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减速;
(3)入口处的路面要妥善处理,以便使司机安全刹车,同时入口处的路面要慎重选择,防止有松散物质掉落到临近的公路上;
(4)入口外观应该使人觉得有吸引力并觉得安全,因此在靠近城市道路附近要考虑设立信息和安全须知栏,但不能影响能见度和吸引力,入口处应当整洁美丽,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3.3 通行步道
城市公园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公园内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城市中的自行车郊游团越来越多。现代自行车运动更加专业,速度也较普通自行车要快,如果将这种特殊的自行车运动融入到城市道路中,会给城市道路带来一定压力,而且专业的自行车性能也得不到发挥,将此类运动跟公园结合起来又会给在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带来干扰。轮滑和滑板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轮滑和滑板的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且表演性强等特点。但是公园中的步行节奏比较慢,这种灵活性的活动项目与慢行会有冲突。
结合以上两点以及美国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构想:
(1)在公园中设立两种道路,一种是仅允许步行者通行的道路,还有一种是自行车及轮滑、滑板等通行的道路,这两种系统用黄色的线进行分割。
(2)道路周围景观设计要注意不宜种植低矮的灌木,可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者乔木,乔木分为小乔、中乔和大乔。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相同的空间功能特征,即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与阻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与过渡。
3.4 公园内道路周围的植物选择
城市公园中基本都是步行道,与周围景观通常会用树篱进行分隔,树篱是由小型灌木构成,小型灌木的空间尺度更具有亲人性,而且其高度在视线以下,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以及护栏的功能,而且由于视线的连续性,加上光影变化不大,所以从功能上易形成半开放式空间。利用植被建立小规模景观以及大规模景观,还可以考虑路径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和风景,同時公园的道路也要建立无障碍步行通道,必须沿途保持一条没有树枝妨碍视障人士的无障碍步行道。公园道路周围也适合种植一些大乔木,夏天起到遮阴的效果,冬天没有叶子的树枝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色。
参考文献:
[1]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05,(5):32-33
[2]刘斌.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调查[J].科技风,2011:216
[3]孟华.西安城市东部绿色生态环境分析—以浐灞河生态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6
[4]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5]董秀春,张小钢,李静.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