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种植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有着重要作用,适应范围广,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水稻产量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提升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需要不断深化。分析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现状,分析种植技术关键点,为水稻种植提供推广借鉴。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08
水稻是我国多数区域开展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品质直接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是水稻种植的当前任务。然而,由于耕地面积缩减,对于水稻产量与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不断培育优质水稻品种与技术,从而保证水稻种植工作的不断完善。
1 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情况
当下,我国在优质高产水稻种植上主要以品种优选为主要方向,可以有效地筛选出抗病能力与产量都具有优势的水稻品种,然而缺乏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在技术性难题上仍然较难有效推进,导致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缺乏有效重视与投入,其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广阔,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当下的粮食产量可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线,因此人们缺乏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关注[1]。此外,优质高产水稻栽培与种植所需要的投入更高,需要种植者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资金,因此无法有效地调动种植生产人员的全面积极性。最后,优质高产水稻虽然在质量上有一定优越性,但是其优质率并不能全面保证,尤其是当前在优质高产水稻种植上仍旧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不断分析研究,配套的质控系统也不完善及时,因此不能对水稻情况做全面信息收集分析;同时,在不同区域中,优质高产水稻的开展情况也受到多种原因产生差异。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优质高产水稻缺乏全面有效的推广,还需要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
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2.1 完善栽培前准备
做好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打好坚实的种植基础。在前期准备上,首先需要选择合宜土壤状况。土壤条件中需要有肥力保证、适宜的适度与松紧度,确保水稻有较强的透气、渗透与吸收养分。同时,要选择优质种子。种子需要土壤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宜,要关注种子米质、抗衰能力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品种上,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多样性的选择。种子要做好发芽情况的监测,尽可能地优选发育率较好的种子,发芽率在栽培实验的第3天汇总分析,但是如果在栽培5 d后没有达到80%以上的发芽率,则需要淘汰该品种[2]。在种子播种之前,对通过发芽率检测的品种做前期准备,先进行3 d晒种在浸种,并开展药物消毒做虫害防控。浸种后需要对种子的胚部与胚乳做有效的检查,依照高标准做种子筛选,而后做播种之前的催芽。
2.2 育秧与移植
在播种育秧期间要关注好气温条件与天气状况。在气温方面,如果温度过低则无法有效地促使种子萌发与幼苗的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以12 ℃范围做标准温度;同时,在育秧后要保证稳定温度条件,如果产生温度快速提升或者下滑,则容易导致秧苗产生不可逆损害。在我国,由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气候表现为温暖湿润,较适合水稻的全面生长。因此在育秧处理中,要避免10 ℃以下温度条件的播种,防止种子出现冻死而引发产量下滑。播种育秧的天气情况上,晴天与阴雨天情况下,秧苗在具体的控水与排水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做区别对待。
在秧苗移植上,如果移植密集则无法保证水稻水分与营养的充分吸收,从而因为秧苗营养缺乏而导致生长速度受到阻碍。情况较差时会导致病虫害,甚至会导致病虫害快速扩散,进而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但如果移植稀疏会引发水稻保温效果不良,也会导致产量下降。因此要把控适宜移植密度。一般情况下,等行距移植中,早稻应该控制在15 cm×20 cm,晚稻为20 cm×20 cm;在宽窄行移植中,早稻14.1 cm×(15.8 cm+34 cm),中晚稻17 cm×(17.2 cm+34.2 cm);杂交水稻应控制为10 cm×24 cm、16 cm×21 cm与12 cm×24 cm。
2.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上需要做好三方面内容:肥料、病虫害防治与除草管理等。肥料方面要采购正规厂家肥料,确保质量。同时,肥料在运输与储存中,需要确保干燥通风,避免光照直射引发的肥力失效。在肥料运用中,有机肥应该在插秧前使用,确保足够的底肥;返青肥需要在秧苗生根之后使用,在翻根期间,要将磷肥与有机肥做科学混用,在耕田期间运用碳酸氢铵、硫酸钾与钙镁磷肥等。肥料使用要控制好时机,依据秧苗生长情况与特点进行使用,确保秧苗有充分合理的生长肥料供给。在病虫害防治上,会有稻瘟病与稻飞虱等,需要运用三环唑等喷洒防控。在喷洒中需要做好剂量控制,减少水稻农药残留而导致的品质下降。在农药选择上要采用高效低毒特点的药物。同时,要保证种子自身的防病虫害能力,优选种子,同时做好肥水与农事操作管理,在播种时机上要避免螟虫期,防止螟虫孵化期进行抽穗,降低螟虫害状况[3]。做好氮肥运用,防止水稻生长过于旺盛,生长密度大会促使病虫害发生。同时,合理的灌溉可以有助于水稻提升抗病虫害能力。在除草管理上,要清除杂草来保证土壤中有充分的养分供给,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在栽种10 d左右,秧苗有返青时可以进行耘田除草1次,而后在田间出草状况中,依据情况做再次耘田除草。就一般试验发现,在每平米范围内,单次耘田除草可以减少杂草量的60%~70%,同时不需要运用除草剂,减少农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至于其他各方面问题管理上,要做好全面综合管理,协同配合。
2.4 灌溉
水稻水分需求可以从生态与生理方面考虑,从而有效地确保土壤肥力控制,进而有效地保证种植产量与品质。同时,水分对杂草和土壤排碱压盐的控制做有效影响。定额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田地中所需用水量,一般控制在7 500~15 000 m3/hm3。
在灌溉处理上,在分蘖期需要保证水层在4 cm深度,盐碱土壤应该控制在6 cm深度。水深度不易过大,在分蘖期之后需要在脚窝有水后再输入新水。定穗期与长穗期是水分需求较为敏感阶段,同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容易发生病虫害,需要做好结实情况,保持4 cm浅水输入,如果土壤保水性能差,需要采用浅湿交替处理,其操作就是采用4 cm浅水灌注,同时灌注周期缩短;如果土壤为较好的保水性,需要延长灌注周期。
3 讨论
当下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但并不因此导致优质高产水稻发挥其作用,其后期的养护管理仍旧是发挥品种优势的重要点。在部分试验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效果较为显著,有利地提升了当下我国水稻栽培水平,是未来水稻栽培发展方向,即便当下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但是不可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优质高产水稻种植需要在种子、培植养护等工作上做好全面管理,既要做好品种的优质筛选,也要做好后期维护来提升种子优势。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保证水稻品质与产量。在相关种植意识上要与时俱进,保证种植专业性。
参考文献
[1]韦金福,陈德麟.浅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相关要点[J].低碳世界,2015(7):320-320,321.
[2]吕晓红.浅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4(4):21-21,24.
[3]谭卫娜.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5(9):527-528.
[4]王锦艳,康洪灿,钏兴宽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时代农机,2015(4):164-164,1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08
水稻是我国多数区域开展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品质直接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是水稻种植的当前任务。然而,由于耕地面积缩减,对于水稻产量与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不断培育优质水稻品种与技术,从而保证水稻种植工作的不断完善。
1 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情况
当下,我国在优质高产水稻种植上主要以品种优选为主要方向,可以有效地筛选出抗病能力与产量都具有优势的水稻品种,然而缺乏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在技术性难题上仍然较难有效推进,导致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缺乏有效重视与投入,其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广阔,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当下的粮食产量可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线,因此人们缺乏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关注[1]。此外,优质高产水稻栽培与种植所需要的投入更高,需要种植者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资金,因此无法有效地调动种植生产人员的全面积极性。最后,优质高产水稻虽然在质量上有一定优越性,但是其优质率并不能全面保证,尤其是当前在优质高产水稻种植上仍旧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不断分析研究,配套的质控系统也不完善及时,因此不能对水稻情况做全面信息收集分析;同时,在不同区域中,优质高产水稻的开展情况也受到多种原因产生差异。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优质高产水稻缺乏全面有效的推广,还需要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
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2.1 完善栽培前准备
做好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打好坚实的种植基础。在前期准备上,首先需要选择合宜土壤状况。土壤条件中需要有肥力保证、适宜的适度与松紧度,确保水稻有较强的透气、渗透与吸收养分。同时,要选择优质种子。种子需要土壤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宜,要关注种子米质、抗衰能力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品种上,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多样性的选择。种子要做好发芽情况的监测,尽可能地优选发育率较好的种子,发芽率在栽培实验的第3天汇总分析,但是如果在栽培5 d后没有达到80%以上的发芽率,则需要淘汰该品种[2]。在种子播种之前,对通过发芽率检测的品种做前期准备,先进行3 d晒种在浸种,并开展药物消毒做虫害防控。浸种后需要对种子的胚部与胚乳做有效的检查,依照高标准做种子筛选,而后做播种之前的催芽。
2.2 育秧与移植
在播种育秧期间要关注好气温条件与天气状况。在气温方面,如果温度过低则无法有效地促使种子萌发与幼苗的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以12 ℃范围做标准温度;同时,在育秧后要保证稳定温度条件,如果产生温度快速提升或者下滑,则容易导致秧苗产生不可逆损害。在我国,由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气候表现为温暖湿润,较适合水稻的全面生长。因此在育秧处理中,要避免10 ℃以下温度条件的播种,防止种子出现冻死而引发产量下滑。播种育秧的天气情况上,晴天与阴雨天情况下,秧苗在具体的控水与排水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做区别对待。
在秧苗移植上,如果移植密集则无法保证水稻水分与营养的充分吸收,从而因为秧苗营养缺乏而导致生长速度受到阻碍。情况较差时会导致病虫害,甚至会导致病虫害快速扩散,进而影响水稻品质与产量。但如果移植稀疏会引发水稻保温效果不良,也会导致产量下降。因此要把控适宜移植密度。一般情况下,等行距移植中,早稻应该控制在15 cm×20 cm,晚稻为20 cm×20 cm;在宽窄行移植中,早稻14.1 cm×(15.8 cm+34 cm),中晚稻17 cm×(17.2 cm+34.2 cm);杂交水稻应控制为10 cm×24 cm、16 cm×21 cm与12 cm×24 cm。
2.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上需要做好三方面内容:肥料、病虫害防治与除草管理等。肥料方面要采购正规厂家肥料,确保质量。同时,肥料在运输与储存中,需要确保干燥通风,避免光照直射引发的肥力失效。在肥料运用中,有机肥应该在插秧前使用,确保足够的底肥;返青肥需要在秧苗生根之后使用,在翻根期间,要将磷肥与有机肥做科学混用,在耕田期间运用碳酸氢铵、硫酸钾与钙镁磷肥等。肥料使用要控制好时机,依据秧苗生长情况与特点进行使用,确保秧苗有充分合理的生长肥料供给。在病虫害防治上,会有稻瘟病与稻飞虱等,需要运用三环唑等喷洒防控。在喷洒中需要做好剂量控制,减少水稻农药残留而导致的品质下降。在农药选择上要采用高效低毒特点的药物。同时,要保证种子自身的防病虫害能力,优选种子,同时做好肥水与农事操作管理,在播种时机上要避免螟虫期,防止螟虫孵化期进行抽穗,降低螟虫害状况[3]。做好氮肥运用,防止水稻生长过于旺盛,生长密度大会促使病虫害发生。同时,合理的灌溉可以有助于水稻提升抗病虫害能力。在除草管理上,要清除杂草来保证土壤中有充分的养分供给,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在栽种10 d左右,秧苗有返青时可以进行耘田除草1次,而后在田间出草状况中,依据情况做再次耘田除草。就一般试验发现,在每平米范围内,单次耘田除草可以减少杂草量的60%~70%,同时不需要运用除草剂,减少农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至于其他各方面问题管理上,要做好全面综合管理,协同配合。
2.4 灌溉
水稻水分需求可以从生态与生理方面考虑,从而有效地确保土壤肥力控制,进而有效地保证种植产量与品质。同时,水分对杂草和土壤排碱压盐的控制做有效影响。定额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田地中所需用水量,一般控制在7 500~15 000 m3/hm3。
在灌溉处理上,在分蘖期需要保证水层在4 cm深度,盐碱土壤应该控制在6 cm深度。水深度不易过大,在分蘖期之后需要在脚窝有水后再输入新水。定穗期与长穗期是水分需求较为敏感阶段,同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容易发生病虫害,需要做好结实情况,保持4 cm浅水输入,如果土壤保水性能差,需要采用浅湿交替处理,其操作就是采用4 cm浅水灌注,同时灌注周期缩短;如果土壤为较好的保水性,需要延长灌注周期。
3 讨论
当下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但并不因此导致优质高产水稻发挥其作用,其后期的养护管理仍旧是发挥品种优势的重要点。在部分试验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效果较为显著,有利地提升了当下我国水稻栽培水平,是未来水稻栽培发展方向,即便当下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但是不可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优质高产水稻种植需要在种子、培植养护等工作上做好全面管理,既要做好品种的优质筛选,也要做好后期维护来提升种子优势。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保证水稻品质与产量。在相关种植意识上要与时俱进,保证种植专业性。
参考文献
[1]韦金福,陈德麟.浅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相关要点[J].低碳世界,2015(7):320-320,321.
[2]吕晓红.浅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4(4):21-21,24.
[3]谭卫娜.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5(9):527-528.
[4]王锦艳,康洪灿,钏兴宽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时代农机,2015(4):164-164,16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