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资源共享的语文课堂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三者之间交流。怎样挖掘这三者间的资源,做到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呢?以下,我就围绕苏教版第九册教材的一些课文,来谈谈对课堂教学中信息共享的认识与实践。
  一、实现师生对文本共性资源的共享
  当接触文本时,我们首先应探寻文本中主观印象的烙印(即作者所写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这种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其次应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怎样的语境来流露自己的情感的。这是文本中具有共性的资源。在共享文本共性信息时,教师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将占有这些信息资源,通过直接灌输这一单一形式传递给学生,而应围绕文本促其生疑,在疑问中探究文本源以外的信息,在交流中实现对文本共性信息的共享。
  例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第四、五自然段:“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对于文本中的这一信息源,我鼓励学生围绕信息源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问:“这羊皮筏子到底是怎么做的?那么小,怎么能承受那么重的力量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也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课后请大家与老师一起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几天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他们交流的情况看,他们收集信息的途径很多,有的查阅了资料,有的还专门请教了社会、科学老师,有的还上网进行了查阅。原来羊皮筏子由数个绑扎在一起的羊皮气囊和一个木头架子构成,这些羊皮气囊用菜油、盐渍泡,经缝制、充气后,轻便又极具浮力。通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羊皮筏子的制作方法、原理,而且他们对羊皮筏子发展的整个历史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都是文本这一共性信息源所产生的效果。
  二、实现师生个性资源的交叉共享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语文课中,我们常常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使信息传递变为单一的信息传递,显然这是不对的。笔者认为教师不因急于表达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而应在倾听完学生对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个性资源信息后,再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个性资源信息的交叉共享。当然,教师在交流自己的信息时,应带着一种平和、商量的语气与他们进行共享,避免那种强加的、被动接受式的信息交流。
  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在学生通过充分阅读、理解后,我便抛出一个问题: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资料的占有,提出了各具个性的信息。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洪教头是个傲慢无礼的人。林冲向他躬身施礼,他竟全不理睬。”
  “洪教头是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人。林冲只是跟他谦虚,不和他较量,他就以为林冲真的不会枪棒了,而越发要和林冲交手。”乙学生抢着回答。
  学生丙:“他还是个贪财、急功近利的家伙,只想赢柴进作为彩头的那锭银子,这也是使得他分了身心,败下阵来的一个原因。”
  ……
  面对学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信息,我不免有些汗颜。因为通过教参的提示和自己的阅读理解,在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个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粗大汉形象。如果事先我将自己所获得的阅读信息传递给学生,很显然就不可能有如此众多的独特见解。通过交叉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使众多的个性信息资源得以产生,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获取新的信息的信心。
  三、实现生生个性资源的互动共享
  小学生是个性活泼的群体,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他们更喜欢在互动中来接受、传递信息。虽然,我在第二点中没有谈及师生间的互动分享信息资源的效果,但并不是否认师生互动对个性资源信息的共享作用。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师生互动远没有生生互动传递信息那么快捷、自如,这无疑告诉我们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主要谈谈生生互动中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学生在读完文本后,他们所获得的个性资源信息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的程度不同,他们所获得的个性信息也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如何使他们的信息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提高、坚持,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设计一些互动的情境,让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完善、提升、共享。当然互动的情境设置需因人而异,因文而设,不能千篇一律,追求一致。
  在教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针对学生的喜欢模仿、贪玩等特性,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师:你们觉得我们应该从法布尔的身上学习些什么呢?
  生:法布尔对昆虫很感兴趣,就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多去研究,甚至做到废寝忘食。
  生:他能克服种种阻碍,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他渴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心灵。尽管爸爸妈妈责骂,他仍偷偷地去观察昆虫。
  生:我觉得这位同学说得不对,法布尔的有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他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偷偷地背着爸妈去捉昆虫不是十分可取的。
  ……
  师:好,现在说到这儿,已经出现了分歧,你们现在也正是和《装满昆虫的衣袋》里的小法布尔差不多年纪,你们认为法布尔的所有东西我们都应该学习吗?比如说他不听父母的话,偷偷去捉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不跟父母打招呼就蹲在草丛中观察纺织娘,害得父母着急。请你们寻找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准备一下,十分钟后进行辩论。
  (学生开始寻找依据。)
  辩论开始:
  甲方(认为法布尔的东西都应该学习):
  1.法布尔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依靠了他痴迷于昆虫世界,潜心研究,到了忘我的地步,要是他顾忌这顾忌那,还能干得了事情吗?
  2.父母的阻止,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法布尔确实是喜欢昆虫,喜欢大自然,并不是他们所说的纯粹地玩。如果知道的话,我相信父母也会支持他的。
  乙方(认为法布尔的东西不是所有的都应该学习):
  1.我们是儿童,玩是我们的天性,而且我们确实有时候还分辨不清哪些玩是好的,而哪些玩又是不好的,所以有时候应该听听父母的意见。
  2.我们怎么可以不和父母说一声就一个人长时间地去观察东西呢?如果碰到危险怎么办?而父母又会很担心,我们又怎么忍心呢?我们还是要增强自护意识。
  通过辩论,双方的观点在辩论中得以交流,在辩论中得以互补,得以提升。这不能不说是互动产生的预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信息资源的形成。语文课堂是围绕文本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中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伴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积极实践,最终肯定会解开这个信息场中的每个谜团的。
  作者单位:海门市刘浩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写字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要让生性好动的低年级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
摘 要: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而其中建构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过程是最主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关键在于教师实施了怎样的教学过程,采用了怎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一个怎样的认知程度以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鼓励 主动 情境 习惯    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学好数学,关键是教会学生怎样“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操场上,在动态中进行的。除了存在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与活动能力的差异外,还要考虑场地、器材、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这种与其他学科相比所独有的特殊性,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使小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积极锻炼。
一、解读题干条件,明确命题指向     探究题的设问,有的比较浅显,审题难度不大。如2009年江苏卷的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年浙江卷的第1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尔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指向都非常明确。  但是有的题干中隐含着命题人的指向性信息,需要细加揣摩。如2009年安徽卷第14题第二问: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将更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院键盘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键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问
写学习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使学生积累资料扩充新知。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写学习笔记,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