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借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实现农产品增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举国上下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现代物流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入流通领域。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等,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以此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专家认为,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如何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是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涌现出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进,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也初步形成。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数百万公顷的“无形粮田”;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此外,在农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1.中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
200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发展增幅只有2.5%,农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仅占3.81%,并且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7%的增长幅度,与突出的高额农产品物流损耗和成本一起,反映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差距悬殊。
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在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3.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4.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管理水平低下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5.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
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整体信息化程度低下。
6.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发达的商品流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占据农产品流通主导地位的批发市场大部分都只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场地,还存在着档次低、功能单一、交易手段单一、服务与管理落后等诸多不足。二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形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难以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
7.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二、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措施
1.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并通过修建公路、提高贮存手段、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农产品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以及物流設施的综合配套。
2.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
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革,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
3.加快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点来抓。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农产品流通系统的运转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应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4.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得农产品不可能和工业品一样实行完全的标准化,然而物流装备及技术标准化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农产品流通中引入标准化同样可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因此,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适应国内、国际贸易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5.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6.完善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
要在坚持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定相应法规,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基本法规与专业法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安全的需要,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府储备的品种和规模。逐步强化运用价格杠杆、税收杠杆调节市场供需的力度。对不同农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制度。国家应根据农产品生产成本、经营费用及合理利润等情况,制定出农产品的安全区,完善农产品的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农产品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产品储备基金、风险基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现代物流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入流通领域。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等,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以此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专家认为,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如何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是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涌现出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进,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也初步形成。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数百万公顷的“无形粮田”;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此外,在农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1.中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
200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发展增幅只有2.5%,农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仅占3.81%,并且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7%的增长幅度,与突出的高额农产品物流损耗和成本一起,反映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差距悬殊。
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在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3.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4.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管理水平低下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5.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
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整体信息化程度低下。
6.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发达的商品流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占据农产品流通主导地位的批发市场大部分都只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场地,还存在着档次低、功能单一、交易手段单一、服务与管理落后等诸多不足。二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形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难以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
7.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当前中国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二、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措施
1.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并通过修建公路、提高贮存手段、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农产品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以及物流設施的综合配套。
2.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
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革,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
3.加快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点来抓。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农产品流通系统的运转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应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4.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得农产品不可能和工业品一样实行完全的标准化,然而物流装备及技术标准化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农产品流通中引入标准化同样可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因此,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适应国内、国际贸易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5.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6.完善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
要在坚持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定相应法规,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基本法规与专业法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安全的需要,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府储备的品种和规模。逐步强化运用价格杠杆、税收杠杆调节市场供需的力度。对不同农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制度。国家应根据农产品生产成本、经营费用及合理利润等情况,制定出农产品的安全区,完善农产品的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农产品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产品储备基金、风险基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