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课程为依托,充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改建实践教学方法。力图培养学生开展小组工作的实务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本土化的小组工作服务方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小组工作 实践教学改革 本土化服务方法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其特点是由小组工作者的带领,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最终达到改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组工作不仅帮助人们解决或预防个人及家庭问题,还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认知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解决问题、改善环境、提高生活经验的能力,进而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正因如此,小组工作被纳入到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并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组工作》这门课程于每年秋季学期开课,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72课时,其中课堂教学52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笔者充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改建实践教学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增强小组工作本土化反思的能力
第一个实践环节共设置3个实践课时,采用案例讨论法探讨小组工作在不同群体中的应用。案例讨论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内容积极讨论。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选案例深入讨论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思维与视角。具体操作如下:
1.实践课时1,以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青少年分析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分析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运用中的理论构架;探讨小组设计的过程;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
2.实践课时2,以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妇女群体的特点;分析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运用中的理论支持;探讨小组活动的设计;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中的运用。
3.实践课时3,以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运用中的理论建构;探讨小组设计的过程;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运用。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扩展实践教学环境
第二个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的是“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本年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依托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以毕业实习带动实践教学,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互助合作方式开展。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2名毕业生于2016年9月1日起,在宣威市海岱镇L社会事务中心进行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2015级专业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定期到L社会事务中心开展以留守儿童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小组工作服务。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
1.实践课时4-5,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了解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情况;了解海岱镇留守儿童群体的生活与学习现状。
2.实践课时6,实践地点为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实践内容为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组建;探讨小组工作模式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应用的可能。
3.实践课时7,实践地点为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实践内容为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探索小组工作活动主题;撰写小组工作服务计划书。
4.实践课时8-9,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访谈L社会事务中心创始人高金娥老师;开展主题晚会活动。
5.实践课时10-11,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开展秋日爬山活动;组织“安全小知识”主题小组活动。
三、重点突出小组工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小组实践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小组工作方法的传授,力求使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与原理都能在實践操作中灵活运用。第三个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不同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并在最后一次小组实践中,邀请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实践引导与经验分享,达到小组工作同辈督导与支持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了解小组工作特性、理论基础与伦理原则,掌握不同类型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专业实践。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只能通过积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觉与专业认同感。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实践课时12,实践小组一(2015级),小组主题为让我走进你—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活动方式为互动游戏、知识宣讲;
2.实践课时13,实践小组二(2015级),小组主题为别让最爱的人受伤害—亲子关系的沟通,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教育剧场;
3.实践课时14,实践小组三(2015级),小组主题为相聚此时—宿舍人际沟通,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教育剧场;
4.实践课时15,实践小组四(2015级),小组主题为舍友小家庭—宿舍人际交往,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知识分享;
5.实践课时16,实践小组五(2015级),小组主题为心连心——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知识分享、教育剧场;
6.实践课时17,实践小组六(2015级),小组主题为电话线两头的爱情—异地恋的沟通问题,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教育剧场;
7.实践课时18-19,实践小组七(2014级),小组主题君心似我心—两性之间的爱情,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主题宣讲、同被督导、交流经验。
8.实践课时20.实践教学总结与分享。
四、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第一,学生基本掌握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小组工作过程的设计、组织和评估要求,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能够运用小组工作的理论与方法,领导比较简单的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基本具备了开展小组工作的实务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教育,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在小组工作实践服务中真正内化专业价值与职业伦理。第三,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反思能力和批判性的学习态度,在开展小组服务过程中,经过查阅资料、观摩学习、小组讨论和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本土化的小组工作服务方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江红.小组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陈钟林.小组工作教学方法初探[A].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1.
作者简介:郭一建(1989.08—)女,硕士。汉族。辽宁沈阳人。现任职于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工作。
关键词:小组工作 实践教学改革 本土化服务方法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其特点是由小组工作者的带领,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最终达到改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组工作不仅帮助人们解决或预防个人及家庭问题,还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认知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解决问题、改善环境、提高生活经验的能力,进而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正因如此,小组工作被纳入到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并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组工作》这门课程于每年秋季学期开课,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72课时,其中课堂教学52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笔者充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改建实践教学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增强小组工作本土化反思的能力
第一个实践环节共设置3个实践课时,采用案例讨论法探讨小组工作在不同群体中的应用。案例讨论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内容积极讨论。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选案例深入讨论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思维与视角。具体操作如下:
1.实践课时1,以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青少年分析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分析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运用中的理论构架;探讨小组设计的过程;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
2.实践课时2,以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妇女群体的特点;分析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运用中的理论支持;探讨小组活动的设计;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妇女群体中的运用。
3.实践课时3,以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运用为案例,主要分析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分析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运用中的理论建构;探讨小组设计的过程;撰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分析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小组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运用。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扩展实践教学环境
第二个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的是“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本年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依托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以毕业实习带动实践教学,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互助合作方式开展。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2名毕业生于2016年9月1日起,在宣威市海岱镇L社会事务中心进行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2015级专业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定期到L社会事务中心开展以留守儿童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小组工作服务。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
1.实践课时4-5,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了解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情况;了解海岱镇留守儿童群体的生活与学习现状。
2.实践课时6,实践地点为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实践内容为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组建;探讨小组工作模式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应用的可能。
3.实践课时7,实践地点为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实践内容为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探索小组工作活动主题;撰写小组工作服务计划书。
4.实践课时8-9,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访谈L社会事务中心创始人高金娥老师;开展主题晚会活动。
5.实践课时10-11,实践地点为L社会事务中心,主要实践内容为开展秋日爬山活动;组织“安全小知识”主题小组活动。
三、重点突出小组工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小组实践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小组工作方法的传授,力求使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与原理都能在實践操作中灵活运用。第三个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不同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并在最后一次小组实践中,邀请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实践引导与经验分享,达到小组工作同辈督导与支持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了解小组工作特性、理论基础与伦理原则,掌握不同类型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专业实践。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只能通过积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觉与专业认同感。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实践课时12,实践小组一(2015级),小组主题为让我走进你—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活动方式为互动游戏、知识宣讲;
2.实践课时13,实践小组二(2015级),小组主题为别让最爱的人受伤害—亲子关系的沟通,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教育剧场;
3.实践课时14,实践小组三(2015级),小组主题为相聚此时—宿舍人际沟通,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教育剧场;
4.实践课时15,实践小组四(2015级),小组主题为舍友小家庭—宿舍人际交往,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知识分享;
5.实践课时16,实践小组五(2015级),小组主题为心连心——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知识分享、教育剧场;
6.实践课时17,实践小组六(2015级),小组主题为电话线两头的爱情—异地恋的沟通问题,活动方式为主题宣讲、教育剧场;
7.实践课时18-19,实践小组七(2014级),小组主题君心似我心—两性之间的爱情,活动方式为体验式游戏、主题宣讲、同被督导、交流经验。
8.实践课时20.实践教学总结与分享。
四、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第一,学生基本掌握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小组工作过程的设计、组织和评估要求,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能够运用小组工作的理论与方法,领导比较简单的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基本具备了开展小组工作的实务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教育,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在小组工作实践服务中真正内化专业价值与职业伦理。第三,在实践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反思能力和批判性的学习态度,在开展小组服务过程中,经过查阅资料、观摩学习、小组讨论和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本土化的小组工作服务方法,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江红.小组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陈钟林.小组工作教学方法初探[A].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1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1.
作者简介:郭一建(1989.08—)女,硕士。汉族。辽宁沈阳人。现任职于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