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建新、拆旧、管理等方面难题,需要从思想、土地、资金、监管等方面改革创新,努力破解难题,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宅基地 管理 创新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民生话题。笔者以三门县为例,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影响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近年来,三门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宅基地管理精神,以“美丽乡村”工程、农村综合整治等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2011年,全县共改造建设农房14989户,完成农村土地整治村60个,盘活农村建设用地679亩,建设用地复垦551亩,累计投入资金约16亿元。该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在保持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是土地、资金、观念、管理等方面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由于用地指标难落实、建设资金难筹措、规划衔接难到位,导致了建“新”难
  一是用地指标难落实。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每年安排给三门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量本来就少,加上该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较多,用于安排农村宅基地的指标满足不了各乡镇、各村的缺口,有些村甚至十多年未安排过宅基地,严重制约了农民宅基地管理,这也是造成违章抢建的一个原因。据统计,全县近五年农民建房所需的土地农转用指标为4000亩左右,实际解决的仅为2435亩。2011年,该县共有新增建设土地计划指标640亩,仅农民建房就需500多亩,实际上解决了197亩。此外,虽然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用来置换农民宅基地管理用地指标,但由于项目包装手续繁、周期长,拆迁情况复杂、难度大,各乡镇、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此外,土地的难流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房难题,村里虽然拿到了宅基地指标,但是由于村集体无留用地,很难从有地的村民手中收回,导致了指标难落地。二是建设资金难筹措。农村住房改造所需资金量较大,一方面该县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很多是经济空白村,存在“等米下锅”的现象,有些村即使拿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而无法开工,大多数村的拆迁户几乎没有补偿,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更是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的无房户一般都是生活较为困难的家庭,加上建房各类费用居高不下,部分群众即使分配到了宅基地,也没有经济实力盖新房。
  (二)由于“一户一宅”政策执行不够到位、村民观念尚未改变、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导致了拆“旧”难
  一是“一户一宅”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一户一宅”政策可以盘活利用土地,但是近年来执行得不够到位,“建新拆旧”规定由于法不责众而未能严格执行,导致了“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最终造成了“空心村”问题的凸现,使农民建房片面向耕地要地,加剧了用地矛盾。二是村民观念尚未改变。一些村民受传统观念束缚,“风水”意识濃厚,认为旧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财产,风水比较好,许多农民即使建了新房也不愿拆掉旧房。还有一些老宅可以用来出租,潜在经济价值也让他们不愿拆除。三是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由于政府执法手段相对单一,面对村民“一拆就上访”的现象,所在乡镇、村也不敢拆或者不愿拆,导致“拆旧难”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全县各乡镇还存在未批先建、批少建多、不按规划建的情况,一下子解决这些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难度也相当大。
  (三)由于宅基地难以统筹安排、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管理力量不够专业,导致了管理难
  对农民建房工作的管理不到位,不仅无法解决既有问题,更会产生新问题,影响农民建房工作成效,并给今后工作带来被动。一是存在宅基地难以统筹安排现象。由于土地指标少,有些乡镇在安排建房时难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有些村在安排宅基地时考虑一些关系较好的户,导致未能安排到的村和户都有微词怨言,最后导致了违建抢建现象的产生。二是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现象。各乡镇、行政村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也不一致,一些镇村干部没有攻坚破难的决心,尤其是没有按照“三统一”的要求管理宅基地,致使农民建房管理难。三是存在管理力量不够专业现象。全县土地管理、建设规划等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基层国土所、乡镇规划站的工作人员偏少,造成了农民建房管理真空,管理意识、管理手段等方面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入手,在思想、土地、资金、监管等方面改革创新,努力破解难题,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
  (一)从转变干群观念入手,解决“思想”难题
  农村宅基地管理之所以成为长久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表面上看是土地、资金、管理等方面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农村建房难题,提高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是前提。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建房工作的重要性,农房改造到哪里,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切实提高镇村干部的事业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农村建房工作开展指导,对违法建房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农村建房要严格管理,下定决心,树立公心,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把村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宅基地分配上公开透明,在旧房拆除上带头示范。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政策鼓励等方式,改变他们一些落后的观念,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从加大“空心村”整治入手,解决“土地”难题
  土地指标的问题,除了每年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拿出20~30%用于农民建房外,还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指标。这是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加大对“空心村”的整治。对具备条件的“空心村”进行成片或分期分片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尽可能利用园地、空闲地、荒地建房。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补助标准,争取从原来的每亩4万元补助标准提高到6万元,充分调动乡镇和村级对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所置换的的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要不断完善土地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国土、建设部门提前衔接,与乡镇、村加强沟通联系,科学确定村庄的区位、规模和布局,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提高村民的土地意识,合理分配使用土地指标,按照“控制单家独院、适度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的思路,使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惠及更多的群众。在农民转业转产比较充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区、城郊结合部、集镇所在地,积极引导村民建设公寓式住宅,推动农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从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入手,解决“拆旧”难题
  针对老屋拆除工作的现状,按照“清理过去、管住当前、规范今后”的原则,切实落实老屋的拆除和管理工作。“清理过去”,就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应拆未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开展“集中清理”活动,对应该拆除的老屋进行张榜公示,引导农户自行拆除,对主动率先拆除旧房的农民进行适当奖励。“管住当前”,就是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和“拆旧建新”政策,从现在开始,一律采取“不拆旧、不批新”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老屋拆除难题。从调研情况来看,这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特困户进行适当补助,解决过渡期的住房困难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老年公寓,用于安置居住在老宅里的老人,也可暂时安置特困户。“规范今后”,就是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各方主体的责任,推动农村宅基地管理迈上正常化轨道。
  (四)从拓宽筹资渠道入手,解决“资金”难题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益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加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梳理整合当前现行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一些工作力度大的乡镇、村进行适当倾斜,对困难户建房进行适当补助,在经费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同时,为了鼓励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可试行先将补助资金预付一部分,用作农村宅基地管理启动资金。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创新贷款模式和方式,向农民提供利率优惠、还款方式灵活的小额信贷,实现“按揭式”农民建房。积极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投资公司直接投资住房改造建设项目,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
  (五)从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入手,解决“流转”难题
  坚持农村宅基地的集体权属不变、住宅用途不变、农民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制定政策,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实现农村宅基地的退出、置换和流转。第一,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经济补偿、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等办法,鼓励在城镇有固定工作、生活有一定保障的农户退出农村宅基地,使更多的宅基地集聚到村集体手中。第二,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置换机制。针对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村民特别是生活困难村民的住房要求,选择一批年代较新、质量可靠又不影响规划大局的收回房屋进入置换领域,村集体可以允许这些村民以宅基地作价的方式获取房屋,既满足了特定对象的住房需求,又使村集体通过置换的方式掌握一定的宅基地资源。第三,探索建立宅基地自主流动机制。根据村民建房用地需求状况,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以依法自愿、一对一置换为原则,鼓励村民将原宅基地或者符合規划的自留地,流转给具备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本村村民。
  (六)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入手,解决“人员”难题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议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考录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国土、规划部门,同时加强对基层站所的业务培训和检查指导,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加强执法队伍整合。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强农村建筑人员监管。抓好建设施工队伍素质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发证工作,提高他们依法依规施工的意识,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村民住上放心房。
其他文献
近日,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2016年度昆明市“文明单位”名单,富滇银行昆明西山支行、昆明高新支行、昆明岔街支行、昆明嵩明支行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单位”,富滇银行昆明官渡支行继续保持昆明市“文明单位”称号。  富滇银行昆明各支行自启动昆明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来,精心部署,按照企业经营、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理念,围绕中心工作,明确创建目标,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范围,推动
期刊
【摘要】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是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之一,不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也将成为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蓝本。究竟“营改增”之后,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文将重点以南京地区为例,深入二手房市场,从购房者和中介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和浅要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 二手房 税制改革  中国自“十二五”时期以来,“营改增”成为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
期刊
【摘要】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驱动作用。本文选取2000~2015年广西科研支出占GDP比重、科研从业人员数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比重、第二、三产业值占GDP比重三个变量,基于VAR模型对广西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西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在短期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也存在正向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摘要】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目前正由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迈进,对转型期的精准扶贫贷款满意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了精准扶贫贷款的一个特例——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进行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方法,构建并分析农户满意度模型。研究得出,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收入水平、从合作社的累计借款金额是影响农户对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且影响均为正向。农户年龄、借款的使用效
期刊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7)》。根据该报告,为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大支付牌照监管力度,截至2016年底,持有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减少至255家。  点评:2017年,监管机构在促进银行卡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各类新兴支付方式引发的风险事件不断增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和对创新业务的风险防范将成为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期刊
6.9%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外界最为关注的GDP增速最终定格在6.9%,创近6个季度新高。这是一个好消息,实现了“开门红”,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情绪也在蔓延。  点评:围绕中国经济,今年开年之初,人们似乎还在担心中国经济的“L”型调整还需要多久、2017年经济增速会否再下台阶、6.5%左右的增速能否守住。与那时不同的是,近期市场的乐观情绪开始升温。  乐观有乐观的
期刊
近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2017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国工商银行以478.3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超过富国银行,首次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银行品牌。  《银行家》杂志配合榜单发布的专刊文章指出:“中国工商银行通过服务客户‘走出去’,持续推进从本土化向国际化银行转变,使其品牌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全球认可。”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还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包括推进“e-ICBC”品牌
期刊
农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推进“三农”服务创新,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了“金穗惠农通”精品服务工程建设,将其纳入“七彩云南”三农产品和服务创新序列,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批建成3000个“金穗惠农通”精品服务点,打造成为服务“三农”新的标志性工程,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已建成240个旗舰版和1176个标准版的精品服务点,完成近50%的建设进度。  选点、软硬件升级、统一形象设计和功能布局
期刊
3月1日,二手房贷款直通车在富滇银行昆明岔街支行个贷中心上线运行。每位贷款客户均可享受买卖抵押公证、代办过户、贷款签单的一站式服务,流程优化至3小时,大大节省了用户的宝贵时间。  试运行期间,该支行已成功办理6笔业务,高效快捷的服务流程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通过以上措施,昆明岔街支行进一步拓展了差异化的服务发展模式。  富滇银行荣获“全国十佳精准扶贫银行”称号  3月26日,在第六届中国新型金融机
期刊
3月3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简称网联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上线首日由招商银行、中国银行、腾讯财付通共同完成首笔跨行清算交易。目前已率先成功接入网联平台的机构包括招行、中行、财付通和网银在线。  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建设网联平台,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业务涵盖消费、消费退款、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