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算工作是重要的,做好预算工作就更重要。如何准确地进行工程预算,纠正工程预算中出现的问题,是施工企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可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单位 工程预算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15-01
引言
要做到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做好项目的预结算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要点。“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决定效果”这句话用在预结算工作中是非常合适的,要做好预结算工作,就要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精细管理,从我做起,措施到位,真抓实干。预结算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和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前期的招标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结算为止,把预结算工作贯穿始终。系统性就是凡涉及预结算资料的各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如工程、财务、物资采购部门等。动态性就是要时刻关注预结算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变化,特别是及时掌握对已方不利的变化,快速做出相应的对策。
1、工程预算的概念
工程预算指的是在执行基础建设程序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详细完整的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以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一项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或者重建工程所需要的总投资额的文件。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预算,它是编制基础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这个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经济的重要依据。
2、目前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
1.工程预算管理专业意识不强
目前,建设单位中将工程预算与部门预算混为一体的情况还屡见不鲜。现实中大部分的有关人员往往将工程预算等同部门预算进行管理,侧重强调工程预算的政策性,对工程预算的专业性、技术ll生认识不够,一些建设单位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预算管理,久而久之极易导致工程预算编制失真、工程预算控制失效,这是工程预算管理中长期以来的一个潜在而不太引人注意的问题。
2.工程预算管理观念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的改革已取得明显的进展,观念也出现基本的转变。工程预算计价方式已从“定额计价”转为“清单计价”,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过分依赖于“定额”的思想还很浓重,特别是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各自的企业定额,不利于自主报价、独立报价。以往的“定额计价”方式,既不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也不利于施工企业自主创新。在推行“清单计价”的模式下,虽然许多要素的市场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受工程造价市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仍不完善的制约,特别是建设单位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市场观念使工程预算市场化程度较低。
3.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性
工程预算编制完成后,一般要经建设单位内部审核或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才能进人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完成后才签订施工合同。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从工程预算编制、审核,到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快则几个月时间,慢则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虽然相对于预算的“量”方面来讲是静态不变的,但“价”方面受市场因素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影响,则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工程预算在价格方面更多体现其动态性,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预算”在人们观念和认识上是“静态”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工程预算同样被认为是“静态’的。这样,建设单位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其静态的一面,而从编制工程预算到正式签定施工合同、进人施工阶段再到结算,跨越的时间越长价格波动越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越容易造成预算超支、银行贷款困难、施工合同签订工作矛盾突出、有时甚至造成不少社会负面影响。
4.“重编制,轻管理”的管理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往“轻预算、重结算”的局面已基本上得到改善。然而,在重视工程预算编制的同时,却忽视了工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例如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与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联系不密切,有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有关工程变更对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变更重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普遍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造价。这种“重编制,轻管理”的局面目前仍十分普遍和严重,致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等到工程结算时才发现原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已是既成事实,难以更改。于是,决算与预算严重不链接、不对称,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也就难免会发生。
3、做好工程预算管理的几个措施
1.提高工程预算管理的技术含量
工程预算是工程价格的预期价格、预测值,是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工作。建设单位对工程预算“三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建设项目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政府及各投资主体在工程预算编制及执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与部门预算密切联系又区别对待,把加强工程预算的专业性、技术性与部门预算的政策性、严肃性有机统一起来,建设单位在组织编制工程预算时,应由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编制,提高预算的技术含量。同时,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也应发挥各自的自主性,體现各自的优势和竞争力。
2.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项目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预算管理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项目成本的准确性,是项目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核心是提高工程要素价格的市场的程度,因此,该项目的预算价格更符合市场现实。偏离这一点,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将是不可能的。以价格市场为导向的项目预算可以清楚帮助投资者确定总量控制项目投资,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更具活力的竞争。
3.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
工程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工程预算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时也表现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关键是加强工程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求工程预算人员不仅要参与编制工作,还要参与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全过程跟踪工程预算;另一方面,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规,还必须懂经济、懂工程预算。
4.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
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应有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应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应该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的结合起来。
结束语
工程预算管理是建筑企业中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企业有一些配套的管理做保证。工程预算管理将在企业的基本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对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进一步发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单位 工程预算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15-01
引言
要做到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做好项目的预结算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要点。“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决定效果”这句话用在预结算工作中是非常合适的,要做好预结算工作,就要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精细管理,从我做起,措施到位,真抓实干。预结算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和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前期的招标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结算为止,把预结算工作贯穿始终。系统性就是凡涉及预结算资料的各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如工程、财务、物资采购部门等。动态性就是要时刻关注预结算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变化,特别是及时掌握对已方不利的变化,快速做出相应的对策。
1、工程预算的概念
工程预算指的是在执行基础建设程序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详细完整的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以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一项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或者重建工程所需要的总投资额的文件。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预算,它是编制基础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这个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经济的重要依据。
2、目前施工单位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
1.工程预算管理专业意识不强
目前,建设单位中将工程预算与部门预算混为一体的情况还屡见不鲜。现实中大部分的有关人员往往将工程预算等同部门预算进行管理,侧重强调工程预算的政策性,对工程预算的专业性、技术ll生认识不够,一些建设单位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预算管理,久而久之极易导致工程预算编制失真、工程预算控制失效,这是工程预算管理中长期以来的一个潜在而不太引人注意的问题。
2.工程预算管理观念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的改革已取得明显的进展,观念也出现基本的转变。工程预算计价方式已从“定额计价”转为“清单计价”,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过分依赖于“定额”的思想还很浓重,特别是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各自的企业定额,不利于自主报价、独立报价。以往的“定额计价”方式,既不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也不利于施工企业自主创新。在推行“清单计价”的模式下,虽然许多要素的市场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受工程造价市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仍不完善的制约,特别是建设单位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市场观念使工程预算市场化程度较低。
3.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性
工程预算编制完成后,一般要经建设单位内部审核或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才能进人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完成后才签订施工合同。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从工程预算编制、审核,到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快则几个月时间,慢则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虽然相对于预算的“量”方面来讲是静态不变的,但“价”方面受市场因素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影响,则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工程预算在价格方面更多体现其动态性,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预算”在人们观念和认识上是“静态”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工程预算同样被认为是“静态’的。这样,建设单位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其静态的一面,而从编制工程预算到正式签定施工合同、进人施工阶段再到结算,跨越的时间越长价格波动越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越容易造成预算超支、银行贷款困难、施工合同签订工作矛盾突出、有时甚至造成不少社会负面影响。
4.“重编制,轻管理”的管理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往“轻预算、重结算”的局面已基本上得到改善。然而,在重视工程预算编制的同时,却忽视了工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例如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与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联系不密切,有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有关工程变更对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变更重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普遍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造价。这种“重编制,轻管理”的局面目前仍十分普遍和严重,致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等到工程结算时才发现原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已是既成事实,难以更改。于是,决算与预算严重不链接、不对称,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也就难免会发生。
3、做好工程预算管理的几个措施
1.提高工程预算管理的技术含量
工程预算是工程价格的预期价格、预测值,是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工作。建设单位对工程预算“三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建设项目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政府及各投资主体在工程预算编制及执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与部门预算密切联系又区别对待,把加强工程预算的专业性、技术性与部门预算的政策性、严肃性有机统一起来,建设单位在组织编制工程预算时,应由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编制,提高预算的技术含量。同时,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也应发挥各自的自主性,體现各自的优势和竞争力。
2.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项目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预算管理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项目成本的准确性,是项目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核心是提高工程要素价格的市场的程度,因此,该项目的预算价格更符合市场现实。偏离这一点,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将是不可能的。以价格市场为导向的项目预算可以清楚帮助投资者确定总量控制项目投资,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更具活力的竞争。
3.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
工程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工程预算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时也表现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关键是加强工程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求工程预算人员不仅要参与编制工作,还要参与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全过程跟踪工程预算;另一方面,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规,还必须懂经济、懂工程预算。
4.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
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应有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应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应该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的结合起来。
结束语
工程预算管理是建筑企业中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企业有一些配套的管理做保证。工程预算管理将在企业的基本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对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进一步发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