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抽取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1609名,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Scale,PDD)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与量表中点分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贬低-歧视量表总分和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中点分[(3.1±0.6),(3.2±0.6)vs.3,均P<0.001],贬低感知分量表的得分低于量表中点分[(2.8±0.7)vs.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 =-0.43,P<0.001),与患有精神疾病呈正相关(β =0.91,P<0.001);贬低感知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β =-0.30,P<0.001)、收入水平(β =-0.01,P<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β =0.01,P<0.01)和无业/失业(β =0.70,P=0.007)呈正相关;歧视感知仅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 =-0.12,P=0.003).结论:天津市居民精神疾病公众病耻感水平较高,社区居民在工作、社交和婚恋等方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区别对待非常突出.较低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患有精神疾病更可能有较高的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