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裕彤,在香港超级富贾中排名第三,个人身价达300亿港元。港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和家喻户晓的”周大福珠宝”相联系。而在他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团更是集酒店、房地产、黄金珠宝业等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跨国集团。
郑裕彤不善高谈阔论,不了解他的人,总以为他辉煌业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运气。对此,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幸运碰上一两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远幸运。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那幸运才会常伴你左右。”
郑裕彤虽然拥有今天的辉煌,却也曾有过儿时苦苦熬过的贫寒。1925年8月27日他出生于广东省顺德一个贫寒的家庭。幼时一家人仅靠父亲开小店勉强糊口。原来父母亲希望他专攻学业,但是他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13岁那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犯广州、香港,百万市民受战火纷飞的侵扰,纷纷出外投亲靠友。父亲郑敬诒也将儿子送往澳门,到挚友周至元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伙计。
首创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里分大伙计和小伙计,小伙计就是当杂役,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负责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这份工作十分忙碌辛苦,但懂事的小阿彤心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一天,周至元派阿彤去码头接一位亲戚。码头上,来自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海船不断靠岸,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听在哪里可以兑换港币。许多人都懂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商机,年纪尚小的阿彤也热情地上前搭讪,他用浓重的顺德口音说:“到周大福金铺可兑换,价格公道”。阿彤说话时口齿稍显笨拙,却在众口之争中赢得了信任。这样,商人望了望老实巴交的阿彤,随他来到了“周大福”,开创了一笔新的生意。而后,周至元发现阿彤在这方面显出过人的智慧,于是继续派他发展这项工作。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他常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看看路途经过的金铺来作对比,用行话说这叫“看铺”。而周老板并不知阿彤如此痴迷。长此以往,阿彤经常上班迟到,结果老板知道了不但没有责备,反将上街“看铺”的特权交给了他。照规矩,在金铺学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鄭裕彤却未满3年就荣升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了。
1946年,27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他以全新思想指导“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资产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令同事们人人称道。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十分关注国际珠宝饰品的流行款式,他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黄金饰品已不被她们所器重。得出此结论后,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就是这张“戴比尔斯”牌照,曾吓退了一大批钟表商,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此举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郑裕彤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座恢弘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多年来,郑裕彤以自己60年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心“诚”体“勤”是成功的不败原理。
(摘自《今日财富》)
郑裕彤不善高谈阔论,不了解他的人,总以为他辉煌业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运气。对此,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幸运碰上一两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远幸运。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那幸运才会常伴你左右。”
郑裕彤虽然拥有今天的辉煌,却也曾有过儿时苦苦熬过的贫寒。1925年8月27日他出生于广东省顺德一个贫寒的家庭。幼时一家人仅靠父亲开小店勉强糊口。原来父母亲希望他专攻学业,但是他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13岁那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犯广州、香港,百万市民受战火纷飞的侵扰,纷纷出外投亲靠友。父亲郑敬诒也将儿子送往澳门,到挚友周至元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伙计。
首创制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里分大伙计和小伙计,小伙计就是当杂役,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负责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这份工作十分忙碌辛苦,但懂事的小阿彤心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一天,周至元派阿彤去码头接一位亲戚。码头上,来自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海船不断靠岸,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听在哪里可以兑换港币。许多人都懂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商机,年纪尚小的阿彤也热情地上前搭讪,他用浓重的顺德口音说:“到周大福金铺可兑换,价格公道”。阿彤说话时口齿稍显笨拙,却在众口之争中赢得了信任。这样,商人望了望老实巴交的阿彤,随他来到了“周大福”,开创了一笔新的生意。而后,周至元发现阿彤在这方面显出过人的智慧,于是继续派他发展这项工作。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他常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看看路途经过的金铺来作对比,用行话说这叫“看铺”。而周老板并不知阿彤如此痴迷。长此以往,阿彤经常上班迟到,结果老板知道了不但没有责备,反将上街“看铺”的特权交给了他。照规矩,在金铺学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鄭裕彤却未满3年就荣升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了。
1946年,27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他以全新思想指导“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资产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令同事们人人称道。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十分关注国际珠宝饰品的流行款式,他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黄金饰品已不被她们所器重。得出此结论后,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就是这张“戴比尔斯”牌照,曾吓退了一大批钟表商,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此举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郑裕彤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座恢弘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多年来,郑裕彤以自己60年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心“诚”体“勤”是成功的不败原理。
(摘自《今日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