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模拟分析——来自宁夏的实证分析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是内陆干旱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该区域宁夏为例,从资源承载力(RC)、环境承载力(EC)和经济社会支持力(ESS)三个维度构建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ANN),定量测度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变化特征及未来3年演变趋势,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明显,各子系统熵权TOPSIS值均呈上升状态,警情趋缓,警度下跌,且2020-2022年各系统发展趋势向好;从障碍因素角度看,制约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RC与EC系统.最后,基于评价及预警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构建旅游碳压力指数模型,研究华东七省份2004-2018年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华东七省份旅游碳排放逐年增加,江苏、山东、浙江旅游碳排放位列前三.江西、安徽旅游碳排放增长较快,上海旅游碳排放增加相对稳定.(2)华东地区旅游碳承载力呈稳步上升态势.福建旅游碳承载力最大,江西旅游碳承载力增长最快,上海、江苏、山东旅游碳承载力增长缓慢.(3)华东地区各省份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碳承载力基本处于失调状态,根据碳压力指数与耦合协调水平,将华东七省份分为四种类型:上海为高旅游碳压—持续严重失调型;
生态补偿是统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秦巴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其中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基础,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关键,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是前提,完善市场交易补偿是支撑,拓展生态补偿方式是抓手,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是保障,以期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参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使用省级环境规制数据与2015-2019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探究垂直型环境规制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特征,并探讨存在两者关系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得出:(1)垂直型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2)高管薪酬激励在垂直型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政府补助正向调节了垂直型环境规制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4)区分企业规模大小后,发现大规模企业相较于小规模企业,更能适应环境规制制度.因此,政府应发
对国内流域生态补偿领域进行全面梳理并预测研究进展,探析其演进脉络,可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直观的参考和启发.基于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与ArcGIS技术平台,对CNKI数据库中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主题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表明:发文量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核心作者群规模已初步成型,研究机构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梯度式下降的态势,补偿标准、支付意愿、横向生态补偿等关键词为当前热点话题.得出结论:研究阶段可大致分为融合发展期和集中探索期,研究内容从宏观统筹向具体流域的生
论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从直接、间接两种效应视角构建传导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倒“U”型,且我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位于拐点附近;在间接传导路径中,原本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下反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与之相反,环境规制也扭转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作用;最后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传导因素的门槛效应:在较高的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省际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计算其可比价,利用ESCI和ESTD模型从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供给服务三个方面探究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价值均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为长三角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大发展时期,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增长最为迅猛;2010-2017年发展势头明显放缓;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农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大,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小;长三
绿色创业本质上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创业领域的具象化,离不开运行良好的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理论认知不足、培育策略实效性不佳、社会主体协同配合自觉性和机制欠缺等问题,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论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高质量培育策略.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必须依靠政府、社会、企业和创业领导者协同努力.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涉及的内容广泛,但现有研究鲜有考虑治理内容和行动类型的差异.论文根据四种物品属性划分方法,将五个领域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属性划分,并结合五个典型案例,识别出各类治理内容中农民参与的主要特征,从个体、组织、制度层面分析农民参与不足的成因,归纳出促进农民有效参与的经验,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选取云南省1989-2019年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云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云南省环境保护政策成效做出评价,以期为云南省经济环境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经济指标与工业“三废”环境指标之间符合EKC理论.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U”型+倒“U”型(倒“N”型)并处于下降期,工业废气排放量处于倒“U”型的后半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倒“U”型的前半段且即将到达转折点.云南省到达EKC转折点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时间早晚较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