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环境下便于了受众群体对信息获取的渠道,同时也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讨拟态环境对于受众认知的影响,对于促进物联网媒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则从互联网拟态环境的解构入手,从受众群体的认知方式、认知欲望和认知偏差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
关键词:拟态环境;媒体;媒介传播
所谓的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信息环境,而是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媒介加工或是届时形成的外部信息环境,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一系列的新媒体的出现,其拟态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但是同时由于互联网跨越了国家、地域甚至是语言方面的限制,其拟态环境也变得更加真实,成为了广大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管理和规范相应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要超前制度建设。因此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虚假新闻、网络水军等等,不仅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同样也改变着大众的认知。
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媒介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拟态环境以及对受众认识的影响。以期为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互联网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互联网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
1、拟态环境的概念。传播学的著名学者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由于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面对目前大量的信息冲击的情况下,就存在信息了解的精力有限,从而不能客观的认知该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媒介就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社会中的个体通过传播媒介去了解一个事物的面貌,从而就形成了传播媒介构成的拟态环境。可以形象的认为拟态环境就是每个个体接触的传播媒介的并集组成。这个拟态环境成为了每个个人了解信息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通过对比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则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个体而言,其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与真实环境相比,个体的拟态环境在认知方式和信息获取上逼真实环境更加重要。
2、互联网拟态环境的构成。目前一般认为互联网的拟态环境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来源、载体和受众。具体到现实中就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递载体即媒介以及受众对象构成。这三个方面中传播者是构成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因此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关键节点。第二是传播渠道,对于互联网的拟态环境而言,其主要传播渠道就是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拟态环境中只考虑到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包括QQ、e- mail、微信、微博等互联网通信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传播媒介不同,互联网相对于传统的印刷传播媒介而言,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包括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等形式,从而使得互联网的拟态环境变得更加真实,这也是互联网的拟态环境研究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研究更加复杂的主要原因。第三是受众群体,在传统的传播媒介下,受众一般难于成为传播者,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由于信息的发布和搜集都变得更加简单,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于任意一个受众群体而言,其和传播者并没有明显界限,任意个体都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
二、互联网拟态环境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1、降低了受众认知的门槛。在传统媒介的环境下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受众在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数量以及速度上都存在其界限,而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表现形式都发生着改变,丰富的图像以及有声读物甚至是翻译软件的出现,让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的拓宽。如果说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在现代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那么互联网的传播媒介出现则突破了语言、教育水平甚至延伸了人体的感官功能。并且随着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众群体对外界认知的门槛将进一步的下降。因此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互联网拟态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认知成本和门槛在逐渐降低。
2、促进了受众群体的求知欲望。在互联网的拟态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受众群体和传播者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特别是随着一些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出线,个人已经逐渐作为拟态环境中的传播者的身份出线了。而在一些信息被公布之后,受众群体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信息选择范围会变得更大。与之对应的是受众群体对于事物的真相以及客观程度的不断寻求欲望得到了刺激,并且互联网的环境也提供了对应的技术支持,所以在获取事物的客观性上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现在互联网上出线了一系列的虚假新闻现象,但是从受众群体来看,其普遍态度仍然是对于事物真相的追求,而不是对于虚假新闻的追捧,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受众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事物的客观了解会有更好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刺激了受众群体的求知和探索真相的欲望。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人们对于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传播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3、受众群体的认知偏差。与一系列的积极影响相对应,目前互联网背景的拟态环境对于公众的认知上也存在不利的負面影响。对于群体行为的相关研究上可知,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三人成虎的例子,如果对于一个事物的描述上存在偏差,如果描述错误信息的人数上升到一定的阈值则会产生群体效应,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对于该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另外从信息学的研究上来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会存在偏差的,因此信息上应当存在大量的冗余。没有冗余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缺少对应的自我纠错功能,反而会造成的传递偏差甚至是错误。在这样的背景下则会倒至群体认知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杨焕章.论传播的定义和传播学的理论框架[J].河北大学学報,2015(1):37-38.
[2] 张涵.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J].中国出版,2013(6):21-24.
[3]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杜国清.广告即战略—品牌竟合时代的战略广告观[M],中国传媒大学,2004.
关键词:拟态环境;媒体;媒介传播
所谓的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信息环境,而是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媒介加工或是届时形成的外部信息环境,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一系列的新媒体的出现,其拟态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但是同时由于互联网跨越了国家、地域甚至是语言方面的限制,其拟态环境也变得更加真实,成为了广大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管理和规范相应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要超前制度建设。因此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虚假新闻、网络水军等等,不仅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同样也改变着大众的认知。
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媒介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拟态环境以及对受众认识的影响。以期为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互联网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互联网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
1、拟态环境的概念。传播学的著名学者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由于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面对目前大量的信息冲击的情况下,就存在信息了解的精力有限,从而不能客观的认知该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媒介就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社会中的个体通过传播媒介去了解一个事物的面貌,从而就形成了传播媒介构成的拟态环境。可以形象的认为拟态环境就是每个个体接触的传播媒介的并集组成。这个拟态环境成为了每个个人了解信息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通过对比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则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个体而言,其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与真实环境相比,个体的拟态环境在认知方式和信息获取上逼真实环境更加重要。
2、互联网拟态环境的构成。目前一般认为互联网的拟态环境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来源、载体和受众。具体到现实中就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递载体即媒介以及受众对象构成。这三个方面中传播者是构成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因此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关键节点。第二是传播渠道,对于互联网的拟态环境而言,其主要传播渠道就是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拟态环境中只考虑到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包括QQ、e- mail、微信、微博等互联网通信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传播媒介不同,互联网相对于传统的印刷传播媒介而言,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包括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等形式,从而使得互联网的拟态环境变得更加真实,这也是互联网的拟态环境研究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研究更加复杂的主要原因。第三是受众群体,在传统的传播媒介下,受众一般难于成为传播者,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由于信息的发布和搜集都变得更加简单,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于任意一个受众群体而言,其和传播者并没有明显界限,任意个体都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
二、互联网拟态环境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1、降低了受众认知的门槛。在传统媒介的环境下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受众在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数量以及速度上都存在其界限,而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表现形式都发生着改变,丰富的图像以及有声读物甚至是翻译软件的出现,让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的拓宽。如果说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在现代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那么互联网的传播媒介出现则突破了语言、教育水平甚至延伸了人体的感官功能。并且随着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众群体对外界认知的门槛将进一步的下降。因此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互联网拟态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认知成本和门槛在逐渐降低。
2、促进了受众群体的求知欲望。在互联网的拟态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受众群体和传播者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特别是随着一些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出线,个人已经逐渐作为拟态环境中的传播者的身份出线了。而在一些信息被公布之后,受众群体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信息选择范围会变得更大。与之对应的是受众群体对于事物的真相以及客观程度的不断寻求欲望得到了刺激,并且互联网的环境也提供了对应的技术支持,所以在获取事物的客观性上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现在互联网上出线了一系列的虚假新闻现象,但是从受众群体来看,其普遍态度仍然是对于事物真相的追求,而不是对于虚假新闻的追捧,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受众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事物的客观了解会有更好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刺激了受众群体的求知和探索真相的欲望。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人们对于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传播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3、受众群体的认知偏差。与一系列的积极影响相对应,目前互联网背景的拟态环境对于公众的认知上也存在不利的負面影响。对于群体行为的相关研究上可知,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三人成虎的例子,如果对于一个事物的描述上存在偏差,如果描述错误信息的人数上升到一定的阈值则会产生群体效应,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对于该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另外从信息学的研究上来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会存在偏差的,因此信息上应当存在大量的冗余。没有冗余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缺少对应的自我纠错功能,反而会造成的传递偏差甚至是错误。在这样的背景下则会倒至群体认知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杨焕章.论传播的定义和传播学的理论框架[J].河北大学学報,2015(1):37-38.
[2] 张涵.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J].中国出版,2013(6):21-24.
[3]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杜国清.广告即战略—品牌竟合时代的战略广告观[M],中国传媒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