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很多,自卑、易扭曲、畏惧学习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本文从家庭与学校两个角度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教育对策,强调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学校教育应该将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现今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 自卑仍是最大的心理障碍
当今社会,农村小学生存在的最大心理问题就是自卑,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入城读书的农民工子女的身上。在早些时候,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很多学校因为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愿意接受这些农村小学生,甚至不乏有些学校给农村小学生贴上了标签,比如外地人、乡下佬、素质低下、不讲卫生等等不善的字眼。所以早期农村小学生入城读书是会受到一些非议与指责的。但是随着农民工队伍的越来越壮大,城市建设已经少不了这些可敬的农民工兄弟,解决其子女的读书问题就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教育部以及各地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现在城里的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身影已经屡见不鲜,那些不善的议论已经越来越少,但是这些农村小学生还是会受到一些舆论的影响。在一些小学里,经常会看到那些少言寡语、不合群的孩子,他们由于刚从农村出来不久,朴实憨厚的性格在城里的小学显得格格不入。有记者采访过这些比较敏感的农村小学生,这些孩子表露的想法是:“城里的孩子会唱歌、跳舞,会弹钢琴、拉小提琴,自己嘴笨笨的,话都说不好,一回答问题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总之感觉自己不如城里的孩子,怕被人笑话”。
2. 心理容易扭曲
还有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农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家缺少父母的监管和关爱,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严重影响心理和情感的正常发展,容易自暴自弃,极度抑郁,甚至出现报复社会、报复同学的想法。并且这一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小学生的身上,甚至在成人身上也会产生。我校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六年级的某男同学,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理想,又因为家庭疏于管教,出现夜不歸宿的现象,还结交了社会青年,甚至不上学。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及时采取“家校联合”行动。联合家长、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民警,多次找该同学谈话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还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更在全校作了相关的宣讲会及教育。还有,近几年里关于农村学子心理扭曲杀害同学的新闻屡见不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04年马加爵在宿舍连杀4人的案件。其中的功过对错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本文从社会热点分析中可以发现,农村学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加强关注力度。
3. 对学习的畏惧情绪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成绩方面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刚刚进入城市读书的小学生,因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小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农村小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心智不够成熟,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并不认同,所以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甚至有些农村小学生产生了畏惧学习的心理,一提到成绩就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只是因为基础的薄弱和社会知识面的狭隘,才导致了农村小学生的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但是如果不及时改善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久而久之,与同学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畏惧学习的心理也是农村小学生必须要克服的心理问题。
二、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 从家庭教育出发
2014年,有一封信在教育界中广为流传,那就是刘明龙的来信——《农村小学生家访总结: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刘明龙是一位从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毕业之后就进行支教活动,长达两年之久。这一封信是他在支教时进行当地家访之后写下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调查文章。在这一封信中,刘明龙主要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观点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多农村大人的行为习惯确实不是很好,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多农村父母将市侩的性格进行到底,以至于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投机倒把、贪小便宜等。但是又由于农村父母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在孩子面前并没有收敛自己不好的习性,所以有些农村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些小学生变得懒惰、喜欢欺骗他人也是受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来自家庭的关爱、父母的精心呵护,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方式。
2. 从学校教育着手
不得不承认,虽然素质教育的说法已经倡导多年,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是依靠分数来区分学生的好坏。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老师的掌上明珠,老师嘴里的大明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变成了老师心里的小恶魔,每每在全班同学面前讽刺批评。老师的这种以分数论成败的观念在小学生心中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农村小学生本来就易自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只是在成绩上做要求会适得其反,容易产生“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厌学——成绩更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国家教育部早已经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提上了日程,在《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强调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的要求。国家出台这些新的规定,正是因为注意到了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应该首先从心理出发。必须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消除小学生的心理负担,然后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加强小学这一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家庭的关爱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步。而学校教育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则要以心理教育为先,然后才是学生的文化课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有助.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7(02).
[2]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
[3]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
[4]徐辉,杨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
[5]莫娟.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0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现今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 自卑仍是最大的心理障碍
当今社会,农村小学生存在的最大心理问题就是自卑,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入城读书的农民工子女的身上。在早些时候,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很多学校因为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愿意接受这些农村小学生,甚至不乏有些学校给农村小学生贴上了标签,比如外地人、乡下佬、素质低下、不讲卫生等等不善的字眼。所以早期农村小学生入城读书是会受到一些非议与指责的。但是随着农民工队伍的越来越壮大,城市建设已经少不了这些可敬的农民工兄弟,解决其子女的读书问题就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教育部以及各地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现在城里的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身影已经屡见不鲜,那些不善的议论已经越来越少,但是这些农村小学生还是会受到一些舆论的影响。在一些小学里,经常会看到那些少言寡语、不合群的孩子,他们由于刚从农村出来不久,朴实憨厚的性格在城里的小学显得格格不入。有记者采访过这些比较敏感的农村小学生,这些孩子表露的想法是:“城里的孩子会唱歌、跳舞,会弹钢琴、拉小提琴,自己嘴笨笨的,话都说不好,一回答问题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总之感觉自己不如城里的孩子,怕被人笑话”。
2. 心理容易扭曲
还有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农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家缺少父母的监管和关爱,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严重影响心理和情感的正常发展,容易自暴自弃,极度抑郁,甚至出现报复社会、报复同学的想法。并且这一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小学生的身上,甚至在成人身上也会产生。我校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六年级的某男同学,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理想,又因为家庭疏于管教,出现夜不歸宿的现象,还结交了社会青年,甚至不上学。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及时采取“家校联合”行动。联合家长、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民警,多次找该同学谈话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还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更在全校作了相关的宣讲会及教育。还有,近几年里关于农村学子心理扭曲杀害同学的新闻屡见不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04年马加爵在宿舍连杀4人的案件。其中的功过对错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本文从社会热点分析中可以发现,农村学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加强关注力度。
3. 对学习的畏惧情绪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成绩方面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刚刚进入城市读书的小学生,因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小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农村小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心智不够成熟,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并不认同,所以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甚至有些农村小学生产生了畏惧学习的心理,一提到成绩就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只是因为基础的薄弱和社会知识面的狭隘,才导致了农村小学生的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但是如果不及时改善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久而久之,与同学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畏惧学习的心理也是农村小学生必须要克服的心理问题。
二、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 从家庭教育出发
2014年,有一封信在教育界中广为流传,那就是刘明龙的来信——《农村小学生家访总结: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刘明龙是一位从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毕业之后就进行支教活动,长达两年之久。这一封信是他在支教时进行当地家访之后写下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调查文章。在这一封信中,刘明龙主要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观点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多农村大人的行为习惯确实不是很好,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多农村父母将市侩的性格进行到底,以至于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投机倒把、贪小便宜等。但是又由于农村父母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在孩子面前并没有收敛自己不好的习性,所以有些农村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些小学生变得懒惰、喜欢欺骗他人也是受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来自家庭的关爱、父母的精心呵护,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方式。
2. 从学校教育着手
不得不承认,虽然素质教育的说法已经倡导多年,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是依靠分数来区分学生的好坏。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老师的掌上明珠,老师嘴里的大明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变成了老师心里的小恶魔,每每在全班同学面前讽刺批评。老师的这种以分数论成败的观念在小学生心中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农村小学生本来就易自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只是在成绩上做要求会适得其反,容易产生“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厌学——成绩更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国家教育部早已经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提上了日程,在《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强调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的要求。国家出台这些新的规定,正是因为注意到了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应该首先从心理出发。必须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消除小学生的心理负担,然后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加强小学这一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中,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家庭的关爱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步。而学校教育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则要以心理教育为先,然后才是学生的文化课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有助.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7(02).
[2]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
[3]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
[4]徐辉,杨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
[5]莫娟.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