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不同,一般为县(市)级法人机构,其特点决定了其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其业务可按时间、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型,所涉及的经营内容也更加具体,在编制预算时多以顾客角度出发设计非财务性预算指标,且重点关注风险性控制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改进和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农村信用社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财务管理
一、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不健全。由于信用社的全面预算组织职能过于分散,真正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只有财务会计部门,领导层偏重于对预算方案的审批,战略性的指导和修正较少,导致全面预算工作不能有效地同信用社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同时,由于预算管理责任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工作组织安排,进一步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许多流程都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而且目前的预算管理也多集中于财务预算方面,对其他方面的预算内容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统筹管控作用。(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全面预算准确度不高。一些农村信用社预算编制采用同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预算计划的弹性不强,未综合考虑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外部可能存在的环境变动因素,不利于后期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在编制预算时较为粗放,预算数据准确度不高,预算指标设计也不够均衡合理。(3)预算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农村信用社部门人员较少,大多数都没有设立负责预算的专门人员,导致内部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调机制,预算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在部分关键预算环节监管缺位,只注重事后的预算管控,对事前和事中缺乏关注,难以及时根据预算工作情况调整预算偏差。(4)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预算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各部门及员工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全面预算参与度不高。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改进和优化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组织和制度体系
农村信用社要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以及全面预算工作小组,明确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由农村信用社领导层和委员会作为全面预算的最高层决策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全面预算的审批审阅,确保其与经营目标的一致性。预算工作小组是全面预算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协调沟通、反馈评价等工作内容。在预算责任中心层面,主要以各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分块”管理以及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的“条块结合”管理模式为主,最终落实到各级营业网点预算管理岗位,负责执行上级下发的预算指标并采集汇报预算基础数据。
农村信用社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分别从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其他专项预算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方面制定专门的预算工作制度条例,完善预算管理配套办法,包括预算编制办法、预算执行程序、预算调整标准、预算财务检查与内审规定、预算分析方法、预算考评及奖惩制度等。另外,还包括与预算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条例。如营业费用管理制度、同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及核销制度、会计科目管理制度等。
(二)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度
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改变目前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具体的业务活动特点以及环境变化趋势,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计划切实可行。另一方面要细化预算编制内容,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分类编制各种预算,可通过对业务作业链的分析,分别制定分机构、分部门以及分产品的预算。将预算进一步细化到产品,可以借助一定的财务工具核算农村信用社的各种产品的规模、价格、费用以及风险等,形成专门的产品预算报告,基于产品预算绩效评价,健全产品预算体系,从而促进全面预算的“全方位”的管理。
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算管理,需要基于价值链对各机构、部门、产品分别制定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筹资预算。在制定业务预算时,重点关注营业成本、营业收入、采购以及期间费用等指标。其中,营业成本主要以业务管理费用的同定成本以及利息支出的变动成本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财务预算时,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预算,损益预算以及现金流量预算指标。在编制资本预算时,重点关注同定资产、权益性资本以及债券投资等指标。在编制筹资预算时,要根据发展计划、业务规模等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资金的来源及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以确保筹资成本预算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加强预算信息沟通及反馈,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和优化
农村信用社要构建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对其日常的业务经营情况及预算执行活动进行实时的记录和反馈。由于过去农村信用社预算信息反馈的工作量相对较少,一般采用预算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双轨制”反馈系统,但随着农村信用社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尽量避免过多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可考虑将预算信息反馈与财务会计信息反馈合二为一,将系统共同的部分放在一套体系中进行核算,逐步实行“单轨制”反馈系统,从而提高预算信息反馈的效率和质量。要针对预算反馈系统设计相应的预算信息反馈流程,首先,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预算例会,对上一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传达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重点。其次,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交的预算工作总结对比各项预算指标,进行偏差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最后,农村信用社管理层要每月组织召开预算工作检查会议,聽取财务部门关于预算工作情况的汇报,并根据汇报结果制定预算协调计划,督促各部门积极完成预算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健全全面预算监管机制,加强预算的全过程监管控制。要在明确预算工作监管主体的基础上,重点从资金流和业务流两个方向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分层级、多角度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偏差,降低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对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但需明确预算调整的基础前提、调整方式、调整程序等,严格控制调整权限,要求相关人员要说明调整理由,调整后的方案计划等,财务部门要重点监控调整后的预算执行情况,防止内部人员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四)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考核方法确定考核维度及考核指标,多注重非财务性指标以及长期性战略经营指标的设计,确保预算绩效指标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别针对机构层面、部门层面、经理层面、柜员层面等设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不同层面的预算绩效考核确保预算管理组织工作的横向协调性和纵向联动性,激发各层级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激励奖惩措施,如可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下一周期预算额度挂钩,同个人职位升迁挂钩,并针对预算工作中的薄弱项制定培训提升计划等。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预算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及考核目标,加大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求其能够根据经营战略及业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并较好地解决预算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同时,可通过建立预算工作职务序列,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为其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途径,对其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农村信用社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遵循全面预算“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基本原则,持续地改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王晓静.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山西财税,2018,No.471(5):45-46.
[2]姚丽京.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3]陈鹏飞.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安徽怀宁农信社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11):72-73.
作者简介:
傅丽,邵武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福建邵武。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财务管理
一、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不健全。由于信用社的全面预算组织职能过于分散,真正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只有财务会计部门,领导层偏重于对预算方案的审批,战略性的指导和修正较少,导致全面预算工作不能有效地同信用社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同时,由于预算管理责任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工作组织安排,进一步加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许多流程都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而且目前的预算管理也多集中于财务预算方面,对其他方面的预算内容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统筹管控作用。(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全面预算准确度不高。一些农村信用社预算编制采用同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预算计划的弹性不强,未综合考虑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外部可能存在的环境变动因素,不利于后期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在编制预算时较为粗放,预算数据准确度不高,预算指标设计也不够均衡合理。(3)预算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农村信用社部门人员较少,大多数都没有设立负责预算的专门人员,导致内部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调机制,预算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在部分关键预算环节监管缺位,只注重事后的预算管控,对事前和事中缺乏关注,难以及时根据预算工作情况调整预算偏差。(4)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预算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各部门及员工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全面预算参与度不高。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改进和优化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组织和制度体系
农村信用社要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以及全面预算工作小组,明确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由农村信用社领导层和委员会作为全面预算的最高层决策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全面预算的审批审阅,确保其与经营目标的一致性。预算工作小组是全面预算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协调沟通、反馈评价等工作内容。在预算责任中心层面,主要以各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分块”管理以及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的“条块结合”管理模式为主,最终落实到各级营业网点预算管理岗位,负责执行上级下发的预算指标并采集汇报预算基础数据。
农村信用社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分别从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其他专项预算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方面制定专门的预算工作制度条例,完善预算管理配套办法,包括预算编制办法、预算执行程序、预算调整标准、预算财务检查与内审规定、预算分析方法、预算考评及奖惩制度等。另外,还包括与预算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条例。如营业费用管理制度、同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及核销制度、会计科目管理制度等。
(二)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度
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改变目前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具体的业务活动特点以及环境变化趋势,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计划切实可行。另一方面要细化预算编制内容,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分类编制各种预算,可通过对业务作业链的分析,分别制定分机构、分部门以及分产品的预算。将预算进一步细化到产品,可以借助一定的财务工具核算农村信用社的各种产品的规模、价格、费用以及风险等,形成专门的产品预算报告,基于产品预算绩效评价,健全产品预算体系,从而促进全面预算的“全方位”的管理。
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算管理,需要基于价值链对各机构、部门、产品分别制定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筹资预算。在制定业务预算时,重点关注营业成本、营业收入、采购以及期间费用等指标。其中,营业成本主要以业务管理费用的同定成本以及利息支出的变动成本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财务预算时,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预算,损益预算以及现金流量预算指标。在编制资本预算时,重点关注同定资产、权益性资本以及债券投资等指标。在编制筹资预算时,要根据发展计划、业务规模等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资金的来源及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以确保筹资成本预算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加强预算信息沟通及反馈,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和优化
农村信用社要构建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对其日常的业务经营情况及预算执行活动进行实时的记录和反馈。由于过去农村信用社预算信息反馈的工作量相对较少,一般采用预算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双轨制”反馈系统,但随着农村信用社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尽量避免过多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可考虑将预算信息反馈与财务会计信息反馈合二为一,将系统共同的部分放在一套体系中进行核算,逐步实行“单轨制”反馈系统,从而提高预算信息反馈的效率和质量。要针对预算反馈系统设计相应的预算信息反馈流程,首先,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预算例会,对上一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传达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重点。其次,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交的预算工作总结对比各项预算指标,进行偏差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最后,农村信用社管理层要每月组织召开预算工作检查会议,聽取财务部门关于预算工作情况的汇报,并根据汇报结果制定预算协调计划,督促各部门积极完成预算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健全全面预算监管机制,加强预算的全过程监管控制。要在明确预算工作监管主体的基础上,重点从资金流和业务流两个方向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分层级、多角度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偏差,降低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对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但需明确预算调整的基础前提、调整方式、调整程序等,严格控制调整权限,要求相关人员要说明调整理由,调整后的方案计划等,财务部门要重点监控调整后的预算执行情况,防止内部人员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四)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考核方法确定考核维度及考核指标,多注重非财务性指标以及长期性战略经营指标的设计,确保预算绩效指标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别针对机构层面、部门层面、经理层面、柜员层面等设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不同层面的预算绩效考核确保预算管理组织工作的横向协调性和纵向联动性,激发各层级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激励奖惩措施,如可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下一周期预算额度挂钩,同个人职位升迁挂钩,并针对预算工作中的薄弱项制定培训提升计划等。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预算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及考核目标,加大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求其能够根据经营战略及业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并较好地解决预算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同时,可通过建立预算工作职务序列,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为其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途径,对其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农村信用社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遵循全面预算“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基本原则,持续地改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王晓静.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山西财税,2018,No.471(5):45-46.
[2]姚丽京.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3]陈鹏飞.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安徽怀宁农信社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11):72-73.
作者简介:
傅丽,邵武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福建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