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阐述课间体育活动在学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归纳总结了优化校园环境创设交往场所,优化活动管理,促进师生交往,开展多种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等方式与措施开展学生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参与更多的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课间活动 人际交往
交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交往,另一种是行动交往。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多的是行动交往。本着提高自身今后的竞争能力和交往能力这一出发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保证学生在校的应有锻炼时间,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强化体育课间活动的管理,扩大交往范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一、优化校园环境,创设交往场所
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平台。少年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年代,他们除了长体魄,长知识外。其最大的天性就是“好动”。而这种“动”正是体现在交往上,而这种交往还没有哪一种形式方法比“一起玩”的群体活动有更多的直接交往机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我们的观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在“玩”中交往。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创设出适合众多学生在一起玩的氛围。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只有两个标准的篮球场和部分活动场地,学生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和制约。课余时间往往几十个人挤在一个篮球架下,几个球飞来飞去,同学们经常发生碰撞,不利于学生的团结,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达不到锻炼的功效,起事倍功半之效,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使整个校园课余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乏味,显得杂乱无序,根本无法达到全体运动的目的。由于篮球运动是较为剧烈的运动,参加者绝大部分是男生,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喜欢的其他活动,如跳绳、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活动虽需要很少的场地,但经常受到篮球的威胁。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课余活动只能在校道及教室前的走廊站站、走走、看看,更不用说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玩了,失去了很多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形成了东边热闹闹,西边静悄悄的鲜明反差,极为不协调。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思绪万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经过集思广益,我们找到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利用活动场地范围,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我们编制了大课间活动运动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少数人活动的局面,大大扩展了学生活动的范围,参加活动的人数增加了。由于充分利用场地,有效地进行安排,学生们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参加了“交往”的场所和机会,提高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交往技巧得以提升,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
二、优化活动管理,促进师生交往
首先制定周密的计划。由于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上体育大课间活动,其组织管理较为复杂。为了兼顾场地、活动空间,确保学生在校的锻炼时间,达到锻炼的目的和要求,每个班以周为活动周期,并且安排一定的指导教师管理,让每一个辅导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之有序进行。
其次,确定活动目的。过去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大课间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做出什么努力,就可以轻易地实现目标,而失去活动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让学生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为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真正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由于我们统一安排,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学生的课件活动加以指导,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学生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
参与课间活动,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他才有可能喜欢活动课,同时活动课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班主任、指导教师要亲自下到操场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一方面避免失控和发生原可防止的伤害事故,一方面与学生一起活动,其乐融融。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多种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班级内开展小组与小组的比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有交往的机会。如分小组的跳绳、打乒乓球、接力赛等比赛,这些比赛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架起了学生交往的桥梁。
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既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锻炼机会,也增加了学生间的交往机会,加深情意。首先,在班级之间开展篮球比赛等挥动。其次师生间的课间活动,如师生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集体项目,场上场下气氛非常热烈而感人。
如小组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如:绳趣——双人跳短绳练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摇绳及跳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从最简单的已掌握的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开发新的方法进练习,通过学生体会双人跳动做练习,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创编新动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双人跳短绳的创编。在练习方法上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进行互帮练习,通过帮助使后进生也能尝试到成功的乐趣。通常教师采用枯燥的讲解示范和过分强调技能的机械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动作技术的传授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使学生成为跟着教师演练的动作演员。而本节课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结
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苑红. 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育[J]. 教学论坛, 2012(22).
[2]李小涛, 贺伟泽. 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8).
[3]杨维昌. 在感知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J].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1).
[4]钱灿烂. 谈如何排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5]陈彦芳.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6]许世达. 班主任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责无旁贷[J]. 班主任, 2006(2).
【关键词】体育课间活动 人际交往
交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交往,另一种是行动交往。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多的是行动交往。本着提高自身今后的竞争能力和交往能力这一出发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保证学生在校的应有锻炼时间,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强化体育课间活动的管理,扩大交往范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一、优化校园环境,创设交往场所
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平台。少年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年代,他们除了长体魄,长知识外。其最大的天性就是“好动”。而这种“动”正是体现在交往上,而这种交往还没有哪一种形式方法比“一起玩”的群体活动有更多的直接交往机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我们的观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在“玩”中交往。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创设出适合众多学生在一起玩的氛围。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只有两个标准的篮球场和部分活动场地,学生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和制约。课余时间往往几十个人挤在一个篮球架下,几个球飞来飞去,同学们经常发生碰撞,不利于学生的团结,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达不到锻炼的功效,起事倍功半之效,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使整个校园课余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乏味,显得杂乱无序,根本无法达到全体运动的目的。由于篮球运动是较为剧烈的运动,参加者绝大部分是男生,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喜欢的其他活动,如跳绳、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活动虽需要很少的场地,但经常受到篮球的威胁。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课余活动只能在校道及教室前的走廊站站、走走、看看,更不用说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玩了,失去了很多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形成了东边热闹闹,西边静悄悄的鲜明反差,极为不协调。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思绪万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经过集思广益,我们找到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利用活动场地范围,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我们编制了大课间活动运动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少数人活动的局面,大大扩展了学生活动的范围,参加活动的人数增加了。由于充分利用场地,有效地进行安排,学生们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参加了“交往”的场所和机会,提高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交往技巧得以提升,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
二、优化活动管理,促进师生交往
首先制定周密的计划。由于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上体育大课间活动,其组织管理较为复杂。为了兼顾场地、活动空间,确保学生在校的锻炼时间,达到锻炼的目的和要求,每个班以周为活动周期,并且安排一定的指导教师管理,让每一个辅导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之有序进行。
其次,确定活动目的。过去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大课间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做出什么努力,就可以轻易地实现目标,而失去活动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让学生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为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真正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由于我们统一安排,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学生的课件活动加以指导,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学生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
参与课间活动,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他才有可能喜欢活动课,同时活动课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班主任、指导教师要亲自下到操场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一方面避免失控和发生原可防止的伤害事故,一方面与学生一起活动,其乐融融。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多种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班级内开展小组与小组的比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有交往的机会。如分小组的跳绳、打乒乓球、接力赛等比赛,这些比赛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架起了学生交往的桥梁。
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既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锻炼机会,也增加了学生间的交往机会,加深情意。首先,在班级之间开展篮球比赛等挥动。其次师生间的课间活动,如师生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集体项目,场上场下气氛非常热烈而感人。
如小组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如:绳趣——双人跳短绳练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摇绳及跳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从最简单的已掌握的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开发新的方法进练习,通过学生体会双人跳动做练习,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创编新动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双人跳短绳的创编。在练习方法上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进行互帮练习,通过帮助使后进生也能尝试到成功的乐趣。通常教师采用枯燥的讲解示范和过分强调技能的机械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动作技术的传授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使学生成为跟着教师演练的动作演员。而本节课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结
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苑红. 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育[J]. 教学论坛, 2012(22).
[2]李小涛, 贺伟泽. 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8).
[3]杨维昌. 在感知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J].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1).
[4]钱灿烂. 谈如何排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5]陈彦芳.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6]许世达. 班主任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责无旁贷[J]. 班主任,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