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核心素质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自主学习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一是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们过于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的功利化思想严重。有些教师偏重于抠“知识点”,侧重学生知识传授,为了完成知识方面的任务,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投身于题海之中,很多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阅读与感悟人生结合起来。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的解读,甚至只是突出文本的知识性理解的教学,只是生搬硬套对学生进行说教和灌输,很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是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没有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不够重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语言积累方面,思维训练方面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以活跃的课堂氛围为生成平台
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意味着交流应该是具有生命的,这就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内容要与生活有贴近性,尽量让知识变为对学生人生有价值的终生指引。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两个主问题:这是一座________的边城?这又是一座________的边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除阅读课内文本外,通过查找相关图片、阅读沈从文系列风格作品或评论型文章、其他描写湘西的作品等等来进行分享探讨,由此引导学生由边城“风景美”与“风俗美”的赏析到作品中“人性美”的深入探究。在这两个主问题下,学生进行阅读主问题思考和解决的空间相对自主开阔,各小组成员可以自由选择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结构乃至语言等角度切入,体会小说的诗性之美。主体的自主探究与活跃的课堂交流相结合,阅读活动具有个性、探究性、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既能掌握情节、赏析环境、鉴赏人物,还能更好的把握小说主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2.2挖掘美的因素,唤起感知
文学作品中的美主要是外在形式美,比如音韵、结构等,以及内蕴美比如人物形象、意境等。引导学生品味这些美的因素,逐渐提高对各种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对各种形态的美有了理解之后,才能建立发现美的意识,树立审美态度,积极探索、追求、创造美,学会用美的视角去鉴赏文本,学生才能真正带入情感去体验文本,激发其感知力。比如在徐志摩的《再別康桥》中去欣赏新月派最具代表的诗歌中的“建筑美”,诗歌排版错落排列,回环呼应,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去欣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包含的音韵美与传递出来的迷茫、不知所措而彷徨的情感;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去体验那一出静谧的“月色荷塘”的景色之美。
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立足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文本作为自己寻找阅读答案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3引导学生感知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作品文质兼美的韵味,一定包含在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中的,因此要想感知到深层内蕴,务必需要从一些富含表现力的字词出发,微观深悟到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内蕴。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中,北平秋天清、静的特点很明显,可是悲凉意味却是需要仔细品味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仔细的品读文本。“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段话从表面看,作者只是单纯的写景,但其实是颇具匠心的。教师可以根据感知的差异律与协调律进行换词:若改用红、黄、橙等暖色调会怎样。经过品味,学生可以感受出冷色调所显示北平秋天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掺杂其他暖色则会冲淡了故都的秋独特的悲凉色彩。
2.4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无论进行哪一项专题教学,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元杂剧《窦娥冤》时,教师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设计实践活动。全剧一个有四折,可以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分角色、写台词、选用道具,自编自导来演绎不同的片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来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他们建议。根据实验笔者发现,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希望更好地把人物精髓展现出来,学生的这种亲身体验,比听教师分析所获得的感触更深,演完之后教师再提出建议,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春泉.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9(30):165.
袁志刚.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12):169.
石首市城南高级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一是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们过于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的功利化思想严重。有些教师偏重于抠“知识点”,侧重学生知识传授,为了完成知识方面的任务,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投身于题海之中,很多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阅读与感悟人生结合起来。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的解读,甚至只是突出文本的知识性理解的教学,只是生搬硬套对学生进行说教和灌输,很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是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没有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不够重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语言积累方面,思维训练方面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以活跃的课堂氛围为生成平台
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意味着交流应该是具有生命的,这就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内容要与生活有贴近性,尽量让知识变为对学生人生有价值的终生指引。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两个主问题:这是一座________的边城?这又是一座________的边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除阅读课内文本外,通过查找相关图片、阅读沈从文系列风格作品或评论型文章、其他描写湘西的作品等等来进行分享探讨,由此引导学生由边城“风景美”与“风俗美”的赏析到作品中“人性美”的深入探究。在这两个主问题下,学生进行阅读主问题思考和解决的空间相对自主开阔,各小组成员可以自由选择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结构乃至语言等角度切入,体会小说的诗性之美。主体的自主探究与活跃的课堂交流相结合,阅读活动具有个性、探究性、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既能掌握情节、赏析环境、鉴赏人物,还能更好的把握小说主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2.2挖掘美的因素,唤起感知
文学作品中的美主要是外在形式美,比如音韵、结构等,以及内蕴美比如人物形象、意境等。引导学生品味这些美的因素,逐渐提高对各种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对各种形态的美有了理解之后,才能建立发现美的意识,树立审美态度,积极探索、追求、创造美,学会用美的视角去鉴赏文本,学生才能真正带入情感去体验文本,激发其感知力。比如在徐志摩的《再別康桥》中去欣赏新月派最具代表的诗歌中的“建筑美”,诗歌排版错落排列,回环呼应,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去欣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包含的音韵美与传递出来的迷茫、不知所措而彷徨的情感;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去体验那一出静谧的“月色荷塘”的景色之美。
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立足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文本作为自己寻找阅读答案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3引导学生感知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作品文质兼美的韵味,一定包含在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中的,因此要想感知到深层内蕴,务必需要从一些富含表现力的字词出发,微观深悟到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内蕴。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中,北平秋天清、静的特点很明显,可是悲凉意味却是需要仔细品味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仔细的品读文本。“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段话从表面看,作者只是单纯的写景,但其实是颇具匠心的。教师可以根据感知的差异律与协调律进行换词:若改用红、黄、橙等暖色调会怎样。经过品味,学生可以感受出冷色调所显示北平秋天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掺杂其他暖色则会冲淡了故都的秋独特的悲凉色彩。
2.4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无论进行哪一项专题教学,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元杂剧《窦娥冤》时,教师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设计实践活动。全剧一个有四折,可以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分角色、写台词、选用道具,自编自导来演绎不同的片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来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他们建议。根据实验笔者发现,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希望更好地把人物精髓展现出来,学生的这种亲身体验,比听教师分析所获得的感触更深,演完之后教师再提出建议,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春泉.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9(30):165.
袁志刚.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12):169.
石首市城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