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农村学生需要怎样的素质教育?农村学校开展怎样的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针对一切为了应对中考高考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一词,饱受争议。素质与素质教育、素养与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不断涌现,眼花缭乱的新词让一线教师应接不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提高學生综合素质,如何让农村老师执行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更是农村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学生,更应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完善与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农村学校素质教育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
每年开学,城市学校大都在增加学校数量并提升硬件配置;相反,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却正在萎缩。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学,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锐减,造成了师生比偏高。一位教师只教几名学生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几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媒体曾报道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窟沱小学,共有55名学生,附设幼儿班学生17名,9名教师。类似这种学校,教师只能应付上课。推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适合才是最好
当前,农村学校的软硬件配置比十几年前的确有了显著提升,也是乡村学校建设的巨大成果。资料显示,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农村教育从中受益巨大。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操场、音乐设备、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大量本科院校毕业生被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中,使得农村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能力也大有进步。
但是,对于素质教育这个提了多年的课题,农村学校首先有空间与资源的困难。农村孩子只能通过互联网在线共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不能身临其境到博物馆、音乐厅,去观察实物,聆听名师的教诲,管弦乐团、集体运动项目更是没有接触、参与的可能。
其次是师资困难。目前,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音乐、计算机等各类专用教室大都已成标配,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日益缩小。但真正组成管乐团演奏、打开电脑熟练操作,乃至进行编程并制作机器人,多数学校还做不到。
于是,“琴键蒙尘”“机房锁门”等配套设施闲置现象,在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和小学较为普遍。
综上所述,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初中的素质教育,基本还停留在口头上。一位村级小学校长向媒体反映,因为缺乏专业老师,计算机教室使用率很低。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农村学校配套设施大为改观,乡村师生因此大开眼界;但是,不少学校缺少专业教师,有的小学甚至主科教师不稳定,相关设备、设施,自然很难运转起来。
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配套设施脱节。一些乡村学校负责人认为,“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才是最好。提高综合素质途径很多,有的地区地方戏传统悠久,有的地区有世界级非遗资源,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现成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部分学校负责人担心,乡村素质教育,如果按城市要求,不仅有不适应的隐患,若要硬性推行,很可能画虎不成,最终学成“四不像”。
素质,源于自我意识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面对的多是如何“跳出龙门”;农村学校大多采取“教育就是复制”的观点,这些老师最顺手的就是用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熏陶而成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
“琴键蒙尘”凸显了当前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尴尬。背后既有农村推行素质教育缺少专业教师的老问题,也说明,结合农村教学实际,结合所在区域文化、历史和自然等诸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的迫切性;意识的转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江苏省连云港海头中学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把资源和机会交给学生,最直观的结果是,虽然校园里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是地上却没有垃圾;校园中心有一个“海头大舞台”,学生随时可在这里搞活动,以前学校的口号是“海头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现在则是“海头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学校开学典礼,除了校长致辞几分钟外,都是学生唱主角;校园的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星光大道”,两侧挂的不是考进名校学生的肖像,而是学校星级教师和学生助理的头像;课堂上同学们相向而坐,学校要求老师每一次讲解不超过5分钟,一节课讲的不超过25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主导;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学生影剧院,完全由学生管理。
连云港海头中学的经验说明,如果校长、教师改变思路,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唯一目标,就会从学校现有条件与日常活动中,挖掘素质教育资源,把学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安排课内外活动,打破农村学校的传统办学观念,就会取得与往昔迥然不同的教育成效。该校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和调整自我,强化了主体意识,练出了自信。
近年来,学校从不对年级组、任课教师提出升学率要求,可是,每年的实际升学率,却远远超过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2019年,全省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大赛,评审专家对连云港海头中学给予高度评价。
没有条件,不是理由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是最早搞素质教育的学校之一。原校长卓立明确说过,没有条件,不是理由。他最早办起电脑机房的时候,是用两个废旧冰箱门做成电脑桌,买废品摄像头加上监视器,做电脑屏幕。进行素质教育,靠的是“为了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提出了人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全人教育、终身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校、幼儿园,都应该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施教。
卓立表示:“在我从教的51年中,我一直坚信两条:第一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定不要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条,就是学校如果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学生的应试能力也不会落后。因为一个综合能力全面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一定是优秀的。”
卓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概念,包括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演说能力、应变能力、耐挫折能力。他认为,具备这些能力的孩子,不仅心态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将来都能成才。
史家小学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素质教育学校。但是,这所创建于1939年的老校,办学条件在城市学校中并不算好,是教育者对于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不懈追求,创造了素质教育的传奇。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农村学生需要怎样的素质教育?农村学校开展怎样的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针对一切为了应对中考高考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一词,饱受争议。素质与素质教育、素养与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不断涌现,眼花缭乱的新词让一线教师应接不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提高學生综合素质,如何让农村老师执行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更是农村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学生,更应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完善与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农村学校素质教育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
每年开学,城市学校大都在增加学校数量并提升硬件配置;相反,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却正在萎缩。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学,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锐减,造成了师生比偏高。一位教师只教几名学生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几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媒体曾报道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窟沱小学,共有55名学生,附设幼儿班学生17名,9名教师。类似这种学校,教师只能应付上课。推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适合才是最好
当前,农村学校的软硬件配置比十几年前的确有了显著提升,也是乡村学校建设的巨大成果。资料显示,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农村教育从中受益巨大。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操场、音乐设备、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大量本科院校毕业生被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中,使得农村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能力也大有进步。
但是,对于素质教育这个提了多年的课题,农村学校首先有空间与资源的困难。农村孩子只能通过互联网在线共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不能身临其境到博物馆、音乐厅,去观察实物,聆听名师的教诲,管弦乐团、集体运动项目更是没有接触、参与的可能。
其次是师资困难。目前,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音乐、计算机等各类专用教室大都已成标配,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日益缩小。但真正组成管乐团演奏、打开电脑熟练操作,乃至进行编程并制作机器人,多数学校还做不到。
于是,“琴键蒙尘”“机房锁门”等配套设施闲置现象,在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和小学较为普遍。
综上所述,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初中的素质教育,基本还停留在口头上。一位村级小学校长向媒体反映,因为缺乏专业老师,计算机教室使用率很低。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农村学校配套设施大为改观,乡村师生因此大开眼界;但是,不少学校缺少专业教师,有的小学甚至主科教师不稳定,相关设备、设施,自然很难运转起来。
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配套设施脱节。一些乡村学校负责人认为,“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才是最好。提高综合素质途径很多,有的地区地方戏传统悠久,有的地区有世界级非遗资源,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现成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部分学校负责人担心,乡村素质教育,如果按城市要求,不仅有不适应的隐患,若要硬性推行,很可能画虎不成,最终学成“四不像”。
素质,源于自我意识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面对的多是如何“跳出龙门”;农村学校大多采取“教育就是复制”的观点,这些老师最顺手的就是用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熏陶而成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
“琴键蒙尘”凸显了当前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尴尬。背后既有农村推行素质教育缺少专业教师的老问题,也说明,结合农村教学实际,结合所在区域文化、历史和自然等诸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的迫切性;意识的转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江苏省连云港海头中学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把资源和机会交给学生,最直观的结果是,虽然校园里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是地上却没有垃圾;校园中心有一个“海头大舞台”,学生随时可在这里搞活动,以前学校的口号是“海头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现在则是“海头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学校开学典礼,除了校长致辞几分钟外,都是学生唱主角;校园的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星光大道”,两侧挂的不是考进名校学生的肖像,而是学校星级教师和学生助理的头像;课堂上同学们相向而坐,学校要求老师每一次讲解不超过5分钟,一节课讲的不超过25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主导;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学生影剧院,完全由学生管理。
连云港海头中学的经验说明,如果校长、教师改变思路,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唯一目标,就会从学校现有条件与日常活动中,挖掘素质教育资源,把学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安排课内外活动,打破农村学校的传统办学观念,就会取得与往昔迥然不同的教育成效。该校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和调整自我,强化了主体意识,练出了自信。
近年来,学校从不对年级组、任课教师提出升学率要求,可是,每年的实际升学率,却远远超过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2019年,全省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大赛,评审专家对连云港海头中学给予高度评价。
没有条件,不是理由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是最早搞素质教育的学校之一。原校长卓立明确说过,没有条件,不是理由。他最早办起电脑机房的时候,是用两个废旧冰箱门做成电脑桌,买废品摄像头加上监视器,做电脑屏幕。进行素质教育,靠的是“为了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提出了人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全人教育、终身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校、幼儿园,都应该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施教。
卓立表示:“在我从教的51年中,我一直坚信两条:第一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定不要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条,就是学校如果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学生的应试能力也不会落后。因为一个综合能力全面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一定是优秀的。”
卓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概念,包括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演说能力、应变能力、耐挫折能力。他认为,具备这些能力的孩子,不仅心态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将来都能成才。
史家小学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素质教育学校。但是,这所创建于1939年的老校,办学条件在城市学校中并不算好,是教育者对于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不懈追求,创造了素质教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