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的实施对公证实务的影响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法总则》即将实施,为更好的适应《民法总则》,做好公证实务工作,笔者认真研读《民法总则》并进行深入思考。本文拟从《民法总则》中对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变化对公证实务的影响入手,进一步探讨《民法总则》对涉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实务的影响,为公证实务适应《民法总则》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民法总则公证实务;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公证制度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必然受到《民法总则》的约束。司法部近期大力推进公证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为抓住机遇,发挥公证应有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拟从《民法总则》中对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变化对公证实务的影响入手,进一步探讨《民法总则》对涉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实务的影响,为公证实务适应《民法总则》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研究起源于德国,萨维尼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对法律行为理论作了深人、细致、详尽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法律行为理论。随着法学研究的发展,民事法律行为的研究也成为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点。我国学者对民事法律行为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现有文献中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也有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在《民法总则》颁布前,《民法通则》第54条①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被认定为是较为全面的表述。由于《民法通则》颁布的时间较早,其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民法总则》第133条②对民事法律行为重新进行了定义,该规定将民事法律行为的一个重要要素——意思表示纳入了概念之中,使得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更加准确、完善。
  二、《民法总则》规定之变化
  (一)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变化
  《民法总则》较《民法通则》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的定义有了新的变化:相对于《民法通则》第54条,《民法总则》第133条在定义民事法律关系时将“合法”二字予以删除,不再要求确认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合法。根据《公证法》第2条③规定,公证机构在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為进行公证时,理应对其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因此《民法总则》实施后也不能当然免除公证机构对当事人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审查的义务。应当注意,在审查过程中,只要当事人的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就应当认定其合法。
  (二)对意思表示进行详尽的规定
  《民法总则》的第六章第二节就意思表示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这十分有利于公证实务的开展。众所周知在办理公证时,应当首先要明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知道当事人的办理公证的原因与想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法。《民法总则》中对意思表示的方式、意思表示的生效、意思表示的撤回、意思表示的解释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为公证人员界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性与合法性提供了参考,极具操作性,使公证人员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对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审查有法可依。目前影响较大的几件公证质量案件,如“以房养老案”,究其原因,就是公证人员没有认真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三)对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规定的变化
  《民法通则》延续了《民法通则》对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三要素”的规定。不同之处在于第三个构成要素,《民法通则》规定的是“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民法总则》则规定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公证审查时一方面要注意该民事法律行为是否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应当将民事法律行为是否符合公序良俗也要进行审查。
  (四)对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情形规定之变化
  《民法总则》将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进行了限缩,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范围变窄,《民法通则》中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成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意味着在办理公证时公证人员应该认真思考与区分该行为是属于《民法总则》中所规定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还是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公证实务适用《民法总则》新规定的困境
  《民法总则》第143条第三款在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构成要件中增加“不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对办理公证来说难度增大。首先,在公证实务操作中,“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并不明确,所谓的“法律”是任意性规定还是仅指强制性规定?如果是任意性规定,办理公证时则可参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标准进行审查;若时强制性规定,则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其次,“不违反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并没有明确这一规定具体的是指哪一个级别的行政法规,公证人员在办理公证的时候应该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衡量此民事法律行为没有违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是很难的。再次,“公序良俗”是一个很宽泛的感念,如何界定公序良俗也是公证实务中面临的一大困境。
  四、结语
  《民法总则》的实施,对公证实务的影响巨大,从上述论述来看,为适应《民法总则》,公证人员应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同时注意到,《民法总则》仍有部分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需要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定。作为公证实务的主要参与者,公证人员应当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实务经验,为公证实务的操作规范化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使得公证能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参见《民法通则》第54条: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②参见《民法总则》第13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③参见《公证法》第2条: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作者简介:
  邓岚(1989.5~ ),女,籍贯:湖南省龙山县,主要研究方向:公证理论与实务。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使用率和曝光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博等平台了解信息,虽然,微博能够使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更加全面,增强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但是同时,其中也存在严重的抄袭行为。140字微博段子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微博文本内容,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微抄袭”,损害了原作者的利益。但是我国对微博段子的版权保护仍然不够,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抄袭现
期刊
摘 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规定,对于我国消费者是一种有力的保护,对于企业的进步发展更是一种保证。然而当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单一借鉴外国经验及脱离市场实际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议显然有失偏驳。以往关于召回制度的研究都是以纯粹的法律思维方法来开展的。事实表明,这样做存在不少的弊端,以往以纯粹的法律思维模式来研究存在不少弊端,20世纪兴起的法律经济学给法学
期刊
摘 要:母、子公司以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企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会对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界定入手,着重分析我国母、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形成的原因,并从维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建议,希望能够规范不正当交易行为,从而推动市场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债权人保护  随着社会主
期刊
前段时间,山东“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起案件追根溯源乃是民间高利贷引发的社会不良后果。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某由于公司运作过程中存在资金的匮乏,向吴某高息借款,后苏某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吴某率众上门催债,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民间融资活动异常活跃,对激活民间资本、增强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之相关的犯罪一方面严重破坏金
期刊
摘 要:京东在最近几年凭借其一流的服务、成熟的物流体系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优质用户。然而,京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在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方面。2016年12月,京东商城的用户数据库资料怀疑遭到泄露,虽然调查结果显示用户被盗可能性比较大,但电商行业屡屡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不少用户仍心有余悸。在《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规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然而自2015年11月1日实施以来,适
期刊
摘 要:近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繁荣发展,但存在着大量的交易风险隐患及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保护的缺失。本论文依托实践项目开展,以西安高校调研为起点,通过调查分析,优化实践等环节,以区块链技术为突破口,探索形成一套回应诉求、促进“网络交易”健康发展的理论新方案。  关键词:网络零售交易;法律规制;理论方案  一、高校网络交易常见纠纷问题与法律分析  在对西安高校学生常见网络交易问题与法律纠纷的调研数据统计
期刊
摘 要:公信力是指以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反映社会群体对特定机构或个人的动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信任和信赖。①检察公信力,是将“检察”与“公信力”相互融合,指检察机关按照法律的要求,通过行使检察权,解决相关问题,使得社会公众产生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并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的决定。  关键词:公信力;职务犯罪;审查逮捕;公诉  一、检察公信力与检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一)检察公信力的概念  党
期刊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保障,需要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法对于秩序的维护和支撑无疑是最重要的,其最突出的表现为通过规范的宣示和指引,使人们可以沿着设定的预期轨迹信赖对方的行为,同时安排自己的行为。文章从广场寻子事件入手,从事件回顾及事件定性、事件性质之分析论证以及通过法律规制的社会秩序治理三个方面分析:通过发挥法律规制作用来更好的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场域;角色分析;功能主义;自利心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①。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的犯罪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域外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经验启示,为我国构建更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社区矫正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2015年4月,ICSID就A国公司诉B国政府仲裁案件作出裁决。裁决A国公司的请求因仲裁庭缺乏对案件的管辖权而被驳回。本文通过对该案裁决书的研读,主要介绍该案件的程序及事实部分内容。包括案件裁决的程序经过及事实背景等。  关键词:ICSID;国际仲裁;程序历史;事实背景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自成立以来,主要解决一国投资者与他国政府之间的投资争端问题。2015年4月,ICS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