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灌肠检查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及明确肠管病变范围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钡灌肠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探讨术前钡灌肠检查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特别是确定肠管病变范围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向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我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钡灌肠检查显示明显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的病例最终被纳入本次研究。在术中根据钡灌肠中移行段的前、后5 cm分别取全层肠壁,利用PGP9.5染色检测其中神经节细胞,并以此作为金标准。如果病理检查提示无神经节细胞即为阳性,反之存在神经节细胞即为阴性。统计得出钡灌肠检查应用于明确肠管病变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共计56例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年龄为13.7个月。利用钡灌肠显示的移行段明确术中肠管切除范围的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4.6%,阴性预测值为85.7%,约登指数为81%。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04,P<0.001。其中钡灌肠显示短段型巨结肠的最终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8%;常见型巨结肠的最终符合率为88.9%,长段型巨结肠的最终符合率为66.7%。

结论

钡灌肠对于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且对于术中确定肠管病变范围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患儿男,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因宫内窘迫剖宫产娩出,脐带脱垂并打结,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2800g,生后因“反应差2h”入院。母孕期健康,无特殊用药史,否认酗酒、吸烟及射线接触
期刊
期刊
@@
新生儿血糖检查开始于1910年,1937年Hart-mann和Jaudon首次提出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疾病,该病开始受到关注。低血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神经系统损伤,1959年Cornblath和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