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一项目一特色——国网天津电力深入开展“党建载体再激活工程”

来源 :国家电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是中国最早用电的城市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电力工业遗产.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笔复信,勉励天津电力工人“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的任务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奋斗”.rn进入新时代,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强根铸魂工程”创新实践,推动“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在连上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实施“党建载体再激活工程”,构建基层党建融入业务推动发展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脚踏实地将党建优势转化成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和生产力.
其他文献
患者,男,57岁。头面部、颈部、前胸及双下肢可见红斑、鳞屑伴瘙痒1年,加重10余天。真菌镜检马拉色菌阳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实验均为阳性。诊断:1.艾滋病;2.脂溢性皮炎。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卢立康唑软膏治疗,同时患者转至吉林省疾控中心治疗艾滋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之相关的共病包括银屑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心理疾病等。由于银屑病及其共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途径,抑制相应免疫反应靶点的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改变全身炎症状态而对其共病产生影响。本文就生物制剂对银屑病共病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10例鱼刺伤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49岁;3例从事与海产相关的厨师职业,5例有鱼类或海鲜刺伤史;1例有菜刀切伤史,1例有手部外伤史。皮损主要表现为上肢红斑、结节,伴破溃结痂。3例患者皮损局限于手部,其余患者皮损沿淋巴管播散。所有患者组织病理检查见上皮样肉芽肿或炎性细胞浸润的非特异性表现。所有患者菌落或皮损组织DNA检测海分枝杆菌qPCR阳性。对皮损局限于手部的3例患者给予米诺环素50 mg,每日2次,平均疗程(4.6
卫生害虫通过骚扰、叮咬、传播疾病等方式威胁和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虽然当前卫生害虫防制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但随着其残留、抗药性、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发和再发虫媒病的不断发生,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空前重视。近些年来致病微生物、植物、天敌、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毒素、基因工程技术等在卫生害虫防制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研制并生产出部分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生物产品。对前期研究和应用的总结,能够为生物防治技术在降低卫生害虫密度、预防控制媒介传播疾病上的进一步研究及
患者,女,26岁。因工作压力脱发半年。脱发呈弥漫性,起病急,伴有发根疼痛,全头毛发轻拉试验阳性。皮肤镜检查可见较多新生毳毛生长,掉落毛发发根呈杵状改变,并且有色素减退现象。诊断为急性休止期脱发,予营养支持治疗,并缓解患者焦虑后,毛发基本恢复正常。
《国家电网》rn您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什么?rn陈国平rn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碳达峰、
期刊
从烧柴火、煤球,到使用罐装液化气和天然气;从点煤油灯到用上电灯;从赶牛车、马车到骑上摩托车,再到开上新能源汽车……中国农村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数次革命.如今,风能、太阳能
期刊
目的研究蚊虫密度高峰期居民小区雨水井积水、幼蚊孳生情况及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控制效果,为居民小区雨水井幼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8-9月选择上海市青浦区1处居民小区,小区南部的64个和北部的58个雨水井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投入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分别于投药前、投药后1、3、7、14、21和28 d,共计7次调查雨水井积水情况及其幼蚊孳生情况。结果该居民小区122个雨水井连续7次调查,积水次数7次的雨水井共有35个,占28.69%,积水次数1~6次的有12个,占9.83%,7次均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后宫颈残存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ALA-PDT治疗3次后宫颈残存尖锐湿疣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继续ALA-PDT治疗1次。观察治愈率、HPV感染转阴率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共治疗62例患者,其中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愈率分别为96.88%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24)。研究组和对照组3个月HPV转阴率为84.38%和60.
黄永章教授在电力系统、半导体装备、高能物理加速器等不同学科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历,目前是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