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水月观音图像坐姿之变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月观音形象是佛教三十三种观音形象之一。据文献记载,水月观音样式出现于中唐时期,是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所创。当时佛教影响范围广泛,文人士大夫阶层也不例外,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很容易影响到佛教的艺术创作。本文即以宋代时期水月观音图像中观音坐姿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探究水月观音发展到宋代时期(包括西夏地区)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已不再是佛教刚刚传入时的端正、庄严,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宋代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水月观音;坐姿;文人士大夫
  水月观音的来源
  水月观音,关于此名称的由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普遍认可的,是得名于观音作观看水中之月的状态。根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 菩萨圆光及竹”的描述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净渌水上,虚白光中”的赞美之词,我们可以知道水月观音图像由菩萨、竹子、水、月等几项基本元素组成。在现存的唐末五代、宋、西夏、元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像中可以看出,这几种元素也是比较稳定的。而且“水月观音”这一称呼并不见于一般的佛教经典,唯一记有水月观音称呼的《水月观音经》,也被学术界认定为一部伪经,在早期的印度、尼泊尔等地区佛教造像和画像中也不见其踪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在水月观音图像的创作之初,其就是汉化的形象,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画家根据中国当时的风土人情、审美风尚所创造出来的。
   最初的坐姿——半跏趺坐
  1.最接近周昉的坐姿
  半跏趺坐俗称“单盘坐”,一脚藏于下,一脚外露,不同于全跏趺坐,这种坐法的塑像一般为菩萨像的居多。水月观音图像也正是半跏趺坐的姿势,现存最早的是如英国大英博物馆藏纸本设色《水月观音像》(图1)和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的绢本设色《水月观音像》这两幅五代时期的作品。据传这两幅水月观音形象应是与周昉所创的水月观音形象最为接近的,因为唐末五代时期, 中原动乱,很多佛教僧侣、信众及画家由中原逃到敦煌,在他们的逃亡过程中很可能就把水月观音图像带到敦煌。
  我们都知道周昉是一名仕女画家,其创造的人物样式“周家样”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人物体形肥胖,脸形圆润丰满,气质雍容高贵,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推崇。相应的,他的这种绘画风格一定会影响到他所创作的水月观音形象。据传周昉作品《调琴啜茗图》中有一位抚琴的仕女形象,她坐在石头上的坐姿,两条腿中一条盘腿而坐,一条自然放于地上,这与五代时期这两幅观音的坐姿形象不谋而和,无疑更加确定了这两幅观音形象与周昉水月观音样式的接近程度。
  2.“抱膝”的坐姿
  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另一幅纸本设色《水月观音像》(图2),其坐姿应也属于半跏趺坐的一种,但其不同之处就是在半跏单趺的基础上有了“抱膝”的动作,这种姿势似乎可以在魏晋时期的画中找到它的原型,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山涛的姿态与这种“抱膝”的坐姿颇为相似,只是不同的是在《水月观音像》中是双手抱膝,而砖画中的山涛形象是单手抱膝。再看唐朝孙位的《高逸图》中的山涛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的山涛几乎和水月观音图像中观音的形象一样都是双手抱膝的姿势。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水月观音这一佛教样式在其诞生之初就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带有高逸的神情和独特的文人气质。
  宋朝时期的变换——“游戏”坐姿
  “游戏”坐姿又称“自在坐”,基本特点为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抚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坐姿。宋代水月观音图像的遗迹众多,在这些遗迹中不难发现,水月观音的“游戏”坐姿大量出现,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大足石刻、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第19号窟中的水月观音形象。
  1.前代半跏趺坐的传承
  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一幅绢本设色《水月观音像》与前面提到的五代时期的两幅水月观音同为半跏单趺的坐姿甚是相似,只是展示的是正面的形象,这与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向秀的形象极为相似,腿的姿态都是一条盘卷,一条自然放于地上。这幅水月观音图像上还题有建隆二年(961)的字样,说明这幅绢本的水月观音创作于北宋建立之初,所以还保留着唐末五代时期的特色,即水月观音形象是受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风尚影响所创出的宗教菩萨样式,庄重的观音形象其佛性减弱,已经开始具备人的特征。
  2.“游戏”坐姿的出现和兴盛
  现存在敦煌莫高窟431窟中有两幅北宋时期的《水月观音》壁画,其中一幅坐姿形象基本沿襲五代时期的半跏趺坐坐姿,另一幅(图3)就表现了游戏坐姿。这时“游戏”坐姿出现,并在之后发展兴盛。现存的大足石窟北山113号龛、133号龛的水月观音石刻和四川安岳县毗卢洞第19号窟的水月观音石刻都呈现出“游戏”坐姿,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游戏”的坐姿我们依然可以在文人画中找到它的痕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约创作于11世纪的《柳荫高士图》中的高士形象与上述水月观音的坐姿如出一辙,据推测这位高士的形象可能是4世纪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当年辞官隐退田园,图中的他坐在一条毯子上,头微微向下低,神态闲逸,我们知道陶渊明嗜酒,前面的地上放着的应该是刚刚喝完酒的酒碗,旁边还有一卷白纸,象征着这是一位诗人高士。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西夏的水月观音图像样式深受宋代的影响。在西夏东千佛洞2窟北侧和南侧的两幅水月观音壁画中观音的坐姿都与高士图中的高士坐姿颇为相似。而在榆林窟2窟北侧和南侧的两幅壁画中水月观音的坐姿形象,表现得更为夸张,尤其是北侧的水月观音形象身体向后倾斜,倚靠而坐。这种形象也能在当时的文人画家笔下找到他们的影子,南宋画家李嵩的《听阮图》中就有一位高士倚靠于一把椅子,身边环绕着扇扇子、沏茶、表演的仕女,与北侧这幅水月观音的形象颇为相似,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生活中的安逸享乐的画面。
  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宋朝,水月观音的样式在唐朝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与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淡泊、尚雅的文人画融合,更添了几分闲适、悠然之感,具有文人士大夫的气息。
  我们从水月观音的坐姿中可以看出,虽然观音信仰及其样式是在魏晋时期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但中唐时期出现的水月观音样式创造之初就深受中国汉地本土化、世俗化的影响,呈现出具有中国文人气质的半跏趺坐坐姿。到了宋代,水月观音形象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之上与现实中的文人士大夫形象更为相近,呈现出一种“游戏”坐姿。至此,水月观音形象的内在精神已不断变化,其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宗教气息已经逝去了大半,逍遥自在的坐姿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意味和精神追求,不再是单纯的宗教信仰。
  (作者万抚存,硕士研究生,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凇,中国美术图典·菩萨画[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2.汪小洋,中国佛教美术本土化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5);
  3.史忠平,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
  4.王惠民,敦煌水月观音像,敦煌研究[J],1987(1);
  5.郑怡楠,俄藏黑城出土西夏水月观音图像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1(2);
  6.孟翠翠,水月观音图像研究——以9至13世纪时期为中心[D],南京:东南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陶瓷作为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生产资料,在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发现陶瓷标本及窑址等。本文就陶瓷考古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及成果、陶瓷考古研究新方向作初步的总结。  关键词:陶瓷考古;窑址调查;  陶瓷考古即利用考古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陶瓷器及窑址的研究,结合文献记载和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探明古代陶瓷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而阐释其历史背景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陶瓷考古发展简史  1.发展阶段  20世纪
期刊
[学生原作]  画鼻子游戏  下午活动时间,赵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玩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听,都拍手叫好。赵老师在白板上给人物头像画了眉毛、眼睛和嘴巴,留下鼻子让选手一会儿画上去。  第一位选手是刘昱弛。赵老师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拉着他转了三圈后,便让他去画鼻子。只见他伸出双手,摸索着朝前走去。不错,他摸到白板了。他在白板上又摸索了一阵,确定好位置,画上鼻子。“哈哈哈
期刊
一天,旅店走进来三个小矮人。他们打算来休假,到暖和的海边好好歇一歇。  他们三个都有很特别的名字:手笼子,总是套着大皮手笼;大胡子,特点是长着天然的青苔胡子,而且胡子上长满了越橘果;半截鞋,为了脚拇指活动更方便,总是穿着没有鞋头的鞋子。他们的住处是装备有一切生活必需品的舒适而独特的红色大篷车。  小矮人等了很久才鼓足勇气说出他们需要一个有阳台的房间。  没过几分钟,有人敲门。“请进!”半截鞋喊道。
期刊
在美国,体育运动是每一个小朋友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下午三点就放学了,直到天黑前他们可以有好几个小时去练习足球、橄榄球、游泳等项目。家庭聚会的时候,爷爷奶奶和亲戚们更希望听到的是,孩子又掌握了哪些新的运动技能和本领,而不是考试分数。  我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在美国东南部四处打棒球锦标赛了。我们都是从星期五晚上到星期日下午,进行五六场比赛。这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我们六年级(
期刊
莎士比亚曾说过:“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那一次,我真的受到了“玩弄”。  那一年,表妹出生了。圆嘟嘟、胖乎乎的她,成为了家中的“小太阳”,所有人都成了“卫星”,全部围着她转,一下子“占领”了我在姥姥家原有的地位,一向争强好胜的我,看到这种场面,怎能不心生妒忌?终于有一天……  大概是两年前的一天,我去姥姥家玩,还没进屋,表妹就拽着我,非让我和她一起玩,想到由于她
期刊
01 小刺猬丽丽搬到了快乐森林生活。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梦想着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狗。  一天早上,妈妈激动地把我从梦中叫醒:“吉娅,快起来,咱们房前躺着一只受伤的狗,它睡着了!”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冲向楼下。是真的!在房子和车库之间的角落里躺着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狗。它睡得很沉,但不太安稳。  它的背上有一道长达6厘米的伤口,一直延伸到后腿。它流了很多血,看上去是被别的狗咬伤的。它一定是拖着受伤的身子爬到了这里,最后筋疲力尽地睡着了。一
期刊
二、制谜所忌  制作灯谜历来形成一些规矩,即制谜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循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忌谜面不成文。例如:木斤(打一二字词) 谜底:分析  此谜尽管面底扣合上没有问题,但谜面“木斤”不成文,其谜也不能成立。  二忌面底相撞。例如:基本相同(打一山西地名) 谜底:大同  此谜谜面、谜底中都有一“同”字,不合乎要求。如将谜面改为“基本一致”就好了。  三忌“倒吊”。是指制谜时谜面与
期刊
2021年春节后即进入辛丑年,即牛年。东汉王充《论衡》卷三《物势篇》载:“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中国是农业大国,牛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千百年来,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担负祭祀、镇水、负重、拉车、耕地等重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代文物中,与牛有关或以牛为造型的文物有很多,本文择几件介绍如下:  早在商周时期,牛为天子祭祀天地、社稷的牲品,牛羊豕三牲齐备即“
期刊
《饮马暴动》写意人物画,是画家孙敬会于1982年在昌邑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时,为纪念饮马暴动所牺牲的革命烈士所绘制的巨幅画作。  该画作为国画,纸质设色,横388、纵174厘米。画左上题:“星火燎原众志成,党人风格万年贞。血沃中华看来日,烈士旌旗后人擎。一九二八年秋冬,饮马农民起义是我省党组织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省委员于培绪烈士为省委特派到昌邑的主要領导人,以当地红枪会作武装基础成立贫民会,联合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