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满天下是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奉行的人格教育的出发点,言传身教是陶先生毕生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书育人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既是无声的,又是无限的,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的个人修养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成长和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努力去做到以下几点:
一、氛围熏陶,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环境,有示范、导向、凝聚、激励、熏陶等功能,我们要运用好这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多种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外在与内在、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环境与氛围的有机统一,通过加强学生“爱”的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学校成为学生孕育爱心、激发德育情感的“生成圈”。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修养,形成校园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氛围。我们还组织开展“阅读节”、“科技节”、“文化节”、“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执著、宽容、合作、自律、感恩等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确思想;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竞赛、橱窗宣传,开展志愿服务、典型评比、书信交流、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心灵,进行富有感染力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经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爱心和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向心力
社会即学校,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课本中走出来,从校园里走出去,到社会大课堂体味人生酸甜苦辣,从中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爱心回报,珍重生命、珍爱生活、珍惜学习,学会感恩和爱心奉献。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言情武侠小说中走出来,学会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减少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不良心理倾向,积极面对和融入现实生活,坚持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三、勤学善问,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持久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并强调“做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取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化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前进,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因此,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向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知识营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大家交流、与哲人对话,吸取养分,陶冶情操,充实心灵,增加文化底蕴,让学生多一点“书卷气”,构建书香校园。学校还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做的习惯,做到敏于思考,明辨善恶,学善戒恶,在学生中形成勤学、好学、乐学、善学的风尚,形成良好的德性,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品德高尚,具有健康人格的“长久的现代人”。
总之,健康的人格是学习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教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文,时刻警醒自己和同行:牢记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精辟阐述,对待学生一定要真诚,毕竟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否则,即使你拥有高超的教学技术,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照样会被学生唾弃。记住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一、氛围熏陶,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环境,有示范、导向、凝聚、激励、熏陶等功能,我们要运用好这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多种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外在与内在、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环境与氛围的有机统一,通过加强学生“爱”的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学校成为学生孕育爱心、激发德育情感的“生成圈”。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修养,形成校园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氛围。我们还组织开展“阅读节”、“科技节”、“文化节”、“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执著、宽容、合作、自律、感恩等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确思想;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竞赛、橱窗宣传,开展志愿服务、典型评比、书信交流、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心灵,进行富有感染力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经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爱心和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向心力
社会即学校,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课本中走出来,从校园里走出去,到社会大课堂体味人生酸甜苦辣,从中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爱心回报,珍重生命、珍爱生活、珍惜学习,学会感恩和爱心奉献。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言情武侠小说中走出来,学会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减少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不良心理倾向,积极面对和融入现实生活,坚持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三、勤学善问,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持久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并强调“做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取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化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前进,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因此,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向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知识营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大家交流、与哲人对话,吸取养分,陶冶情操,充实心灵,增加文化底蕴,让学生多一点“书卷气”,构建书香校园。学校还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做的习惯,做到敏于思考,明辨善恶,学善戒恶,在学生中形成勤学、好学、乐学、善学的风尚,形成良好的德性,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品德高尚,具有健康人格的“长久的现代人”。
总之,健康的人格是学习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教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文,时刻警醒自己和同行:牢记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精辟阐述,对待学生一定要真诚,毕竟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否则,即使你拥有高超的教学技术,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照样会被学生唾弃。记住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