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法在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so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套管法在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RPUUO)模型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2019年6月至12月,将成年健康雄性贵州小型猪9只(贵州中医药大学动物研究所提供)切除左肾,随机抽签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CPUUO组)和RPUUO组,每组3只。RPUUO组和CPUUO组用套管法造成右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术后第14天,RPUUO组解除梗阻,CPUUO组不解除梗阻。术前和术后第3、7、14、28天,抽血查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超声扫描观察肾脏集合系统分离程度(DRCSS)。术后第28天处死全部猪,取右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结果

RPUUO组SCr和BUN在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第14天达最高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高[SCr:(133.11±14.73) μmol/L比(114.43±4.40) μmol/L、(169.13±13.68) μmol/L比(115.53±5.90) μmol/L,t=19.374、24.267,P<0.05),BUN:(5.81±0.85) mmol/L比(5.81±0.85) mmol/L、(7.96±0.41) mmol/L比(7.96±0.41) mmol/L,t=18.083、30.760,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SCr:(111.33±12.02) μmol/L比(268.03±14.84) μmol/L,t=16.683,P<0.05),BUN(5.10±0.15) mmol/L比(15.21±0.54) mmol/L,t=22.408,P<0.05)。RPUUO组DRCSS在术后第7天增加,第14天达最大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增大[(2.23±0.18) mmol/L比(0.61±0.09) mmol/L、(3.90±0.19) mmol/L比(0.60±0.08) mmol/L,t=20.308、28.675,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0.94±0.39) mmol/L比(5.93±0.23) mmol/L,t=16.474,P<0.05]。S组肾脏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CPUUO组肾脏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大面积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管明显扩张,肾间质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RPUUO组肾小球变化不明显,肾小管轻度扩张,肾间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

套管法在小型猪上建立RPUUO模型,这种动物模型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吞噬和运动蛋白3(ELMO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ELMO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病理科2011年3月至2019年2月存档的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LMO3在49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ANC-1、SW1990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微环境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取前列腺癌组织分离培养及鉴定CAFs,分别将(0、0.25、0.50、0.75、1.00 g/L)浓度的CAFs培养液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PC-3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共同培养,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各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缝隙连接(GJ)功能,蛋白质印迹法(West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为代表的测序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普及,该技术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生物体内细胞异质性的理解。单细胞测序则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其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旨在深层次了解同类细胞的不同亚群的分布及状态、相互作用等。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成果涉及肿瘤分型、靶向用药、免疫治疗,动植物胚胎发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众多研究领域。同时,单细胞测序在微量检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将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的45只S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GF组,每组1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脑急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空载体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NGF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N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3组在治疗2周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胱抑素C(Cys 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个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多指标联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1例经病理金标准首次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可能参与TNBC发生发展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4个mRNA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获得基因表达谱。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了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基因。京东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用于功能富集分析。使用UCSC、Onc
目的观察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后对大肠癌移植瘤放疗后凋亡的影响。方法药物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使用雷帕霉素(RAD001),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上调、下调TAM自噬,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TAM与大肠癌LoVo(美国组织细胞库)细胞混合接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且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治疗极为棘手,发病率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创化治疗SAP的理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使SAP治愈率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病死率。虽然微创化治疗SAP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但在SAP治疗的过程中诸多细节问题尚无统一标准,对于胰腺和或胰腺周围组织感染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可诱导神经生长因子(VGF)过表达在进展期前列腺癌(PCa)患者组织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PCa中VGF芯片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评估VGF在PCa患者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TCGA和GSE21032数据库下载VGF芯片数据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与PCa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David及京都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将32只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行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植入术,假手术组不植入球囊导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黄芩苷100、3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