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2013.1-2013.12月天津市河东区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收集42位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痊愈、显效,愈显率95.23%。结论:周围性面瘫要及早治疗,电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症。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59-01
笔者近一年来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2例,2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个月;病发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
1.2 临床表现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斜”“口僻”等,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它是由于面神经受压所致的面肌瘫瘓,其发病诱因和受凉、风吹、劳累、感冒等诸多因素有关。依据发病时间常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此病有一定自愈性且早期针灸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而迁延日久往往由急性期经恢复期进入后遗症期,即为顽固性面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难度较大。
1.3 治疗方法
1.3.1选穴 :按经络辨证,眼部症状为足太阳及足阳明经功能失调,口颊部症状为手太阳及手、足阳明经功能失调,所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选取攒竹、阳白、丝竹空、头维、四白、颊车、地仓、听宫、合谷为针灸治疗之主穴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配穴: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
1.3.2 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处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攒竹向眉中、阳白向眉尾、丝竹空向眉中、头维以1.5寸针平刺,颊车向地仓以2寸针斜刺,其余主穴及配穴均以1.5寸针直刺。攒竹、阳白、颊车、地仓与华佗牌SDZⅡ电针仪相连,采用疏密波,频率10-20次/秒,电流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电针每次只选四穴,余穴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日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1.4.1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 :比较患者面部两侧6种运动:抬眉、闭眼、噘嘴、鼓腮、示齿、张大鼻孔。记录患者患侧减弱程度,每项满分3分,分别为运动正常3分、运动减弱2分、运动明显减弱1分、运动消失0分。另外,评估安静状态时面部情况,正常2分、轻度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0分。满分共20分。
痊愈:20分;显效:17 -19分;好转:14 -16分;无效:≤13分。
2 结果
本组42例,痊愈3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愈显率达95.23%。治疗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1个月。
3 讨论
3.1选穴
我国面瘫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国内城市发病率为38.0/10万,农村发病率为26.0/10万。由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至今没有特异性的有效疗法。针灸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1998年1月,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也正式纳入针灸疗法,认为其是一种治疗面瘫正式有效的方法。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电针刺法为主,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遵循《内经》“在筋守筋”的原则,按“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从局部选穴:面部主要循行经脉为手足阳明、手足少阳经,其经筋分布于面,故局部选穴多选相应经穴;根据面肌瘫痪的不同表现可选用地仓、颊车、迎香、水沟、阳白、攒竹等穴;近部取风池疏散风邪。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从远端选穴:如手阳明大肠经支脉“贯颊??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故选合谷善治面口诸疾;足厥阴肝经“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选太冲可治头面疾病。
3.2治疗时机
要及早治疗。临床观察表明:同等病情病程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所需疗程越短;年轻患者治疗时间、效果均优于同等病情年龄长者。并注意患者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佩戴口罩、眼镜。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7-218。
[2] 金香仙;沈红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3] 高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孙淑婷;王鹏琴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田强;针刺对Bell氏麻痹患者血浆中SP、VIP、CGRP含量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1年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59-01
笔者近一年来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2例,2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个月;病发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
1.2 临床表现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斜”“口僻”等,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它是由于面神经受压所致的面肌瘫瘓,其发病诱因和受凉、风吹、劳累、感冒等诸多因素有关。依据发病时间常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此病有一定自愈性且早期针灸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而迁延日久往往由急性期经恢复期进入后遗症期,即为顽固性面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难度较大。
1.3 治疗方法
1.3.1选穴 :按经络辨证,眼部症状为足太阳及足阳明经功能失调,口颊部症状为手太阳及手、足阳明经功能失调,所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选取攒竹、阳白、丝竹空、头维、四白、颊车、地仓、听宫、合谷为针灸治疗之主穴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配穴: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
1.3.2 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处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攒竹向眉中、阳白向眉尾、丝竹空向眉中、头维以1.5寸针平刺,颊车向地仓以2寸针斜刺,其余主穴及配穴均以1.5寸针直刺。攒竹、阳白、颊车、地仓与华佗牌SDZⅡ电针仪相连,采用疏密波,频率10-20次/秒,电流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电针每次只选四穴,余穴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十日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1.4.1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 :比较患者面部两侧6种运动:抬眉、闭眼、噘嘴、鼓腮、示齿、张大鼻孔。记录患者患侧减弱程度,每项满分3分,分别为运动正常3分、运动减弱2分、运动明显减弱1分、运动消失0分。另外,评估安静状态时面部情况,正常2分、轻度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0分。满分共20分。
痊愈:20分;显效:17 -19分;好转:14 -16分;无效:≤13分。
2 结果
本组42例,痊愈37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愈显率达95.23%。治疗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1个月。
3 讨论
3.1选穴
我国面瘫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国内城市发病率为38.0/10万,农村发病率为26.0/10万。由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至今没有特异性的有效疗法。针灸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1998年1月,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也正式纳入针灸疗法,认为其是一种治疗面瘫正式有效的方法。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以电针刺法为主,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遵循《内经》“在筋守筋”的原则,按“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从局部选穴:面部主要循行经脉为手足阳明、手足少阳经,其经筋分布于面,故局部选穴多选相应经穴;根据面肌瘫痪的不同表现可选用地仓、颊车、迎香、水沟、阳白、攒竹等穴;近部取风池疏散风邪。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从远端选穴:如手阳明大肠经支脉“贯颊??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故选合谷善治面口诸疾;足厥阴肝经“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选太冲可治头面疾病。
3.2治疗时机
要及早治疗。临床观察表明:同等病情病程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所需疗程越短;年轻患者治疗时间、效果均优于同等病情年龄长者。并注意患者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佩戴口罩、眼镜。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7-218。
[2] 金香仙;沈红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3] 高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孙淑婷;王鹏琴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田强;针刺对Bell氏麻痹患者血浆中SP、VIP、CGRP含量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