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
方法:利用病人自控镇痛装置将确诊病例采取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共10天。
结果:经该方法治疗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关键词:呃逆膈神经阻滞病人自控镇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2-02
呃逆属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种膈肌异常的收缩运动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临床上呃逆是一种症状,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若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者为顽固性呃逆1。我科运用膈神经PCA术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张某,男,52岁,因呃逆30余年就诊,无诱因起病,间断且频繁发作,严重时不能进食,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情绪不安,精神疲惫。曾服用理气降逆化痰中药、针灸及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未见明显好转,诊断为顽固性呃逆。
1.2器械与方法。
1.2.1器械。①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②新乡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微电脑输注泵。
1.2.2方法。入院后完善血尿粪、凝血四项、肝肾功、心电图、胸透等常规化验检查,给予左右膈神经交替PCA术治疗。
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0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6ml,并连接型号为22G×25mm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连线的中点处作为穿刺点,穿过定点皮肤,直至触及颈椎前结节,紧贴骨面向前缘刺入约0.5cm,穿刺时用两指提起穿刺点处的胸锁乳突肌,使颈鞘离开膈神经,用提摄该肌的手指触摸针尖的位置,使其不超过中线,即不抵达食道或气管,边进针边注入药液,注药前先回抽,无回血方可推药。注毕留针,观察阻滞效果20分钟,患者呃逆次数有所减少,将留置针外漏端与皮肤妥善固定,连接镇痛泵,泵内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80ml+0.9%氯化钠注射液120ml。1周后拔除留置针,同法行左侧膈神经PCA术。
1.2.3术后处理。打开微电脑输注泵,每小时给药4ml,自控每次4ml,锁定时间45分钟。仔细检查PCEA装置的工作状态、电脑程序系统和管道连接顺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不合适的参数或排除障碍。其工作状态下,患者症状未能缓解或复发时,由医生进行调整参数和追加给药。
2结果
术后该患者呃逆次数较前减少约60%,情绪好转,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6ml,自控每次5ml,锁定时间45分钟,于每4h进行追加1次。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70%,再次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9ml,自控每次9ml,不再进行追加给药,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80%。1周后行左侧膈神经PCA术,术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3讨论
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廊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肌。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性动作,其反射弧经过第3、4脊髓颈节,受延髓的呼吸中枢控制还与大脑皮层有关。所以只要刺激呼吸中枢或大脑皮层,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得到抑制,即可止呃。研究表明应用膈神经PCA术通过痛觉传导通路到大脑皮层利用反射弧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得到抑制,并可抑制交感中枢机能,同时可缓解胃肠痉挛,调节胃肠功能2,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目的。此病在临床上以偶发者居多,多数患者接受中西药治疗,症状可以消失,另一些患者还可不治自愈。如久治不愈则转化为顽固性呃逆,虽算不上急危重症,但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可出现心脏、血压等生命指征的异常,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3。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始能渐平。我科采用此法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的顽固性呃逆见效快,病程短,作用持久,且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易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1
[2]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13
[3]李汉先,蒋兆健,程汉兰,等.电针兔“内关”穴抗降压作用及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3):200-202
方法:利用病人自控镇痛装置将确诊病例采取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共10天。
结果:经该方法治疗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关键词:呃逆膈神经阻滞病人自控镇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2-02
呃逆属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种膈肌异常的收缩运动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临床上呃逆是一种症状,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若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者为顽固性呃逆1。我科运用膈神经PCA术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张某,男,52岁,因呃逆30余年就诊,无诱因起病,间断且频繁发作,严重时不能进食,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情绪不安,精神疲惫。曾服用理气降逆化痰中药、针灸及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未见明显好转,诊断为顽固性呃逆。
1.2器械与方法。
1.2.1器械。①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②新乡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微电脑输注泵。
1.2.2方法。入院后完善血尿粪、凝血四项、肝肾功、心电图、胸透等常规化验检查,给予左右膈神经交替PCA术治疗。
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0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6ml,并连接型号为22G×25mm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连线的中点处作为穿刺点,穿过定点皮肤,直至触及颈椎前结节,紧贴骨面向前缘刺入约0.5cm,穿刺时用两指提起穿刺点处的胸锁乳突肌,使颈鞘离开膈神经,用提摄该肌的手指触摸针尖的位置,使其不超过中线,即不抵达食道或气管,边进针边注入药液,注药前先回抽,无回血方可推药。注毕留针,观察阻滞效果20分钟,患者呃逆次数有所减少,将留置针外漏端与皮肤妥善固定,连接镇痛泵,泵内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80ml+0.9%氯化钠注射液120ml。1周后拔除留置针,同法行左侧膈神经PCA术。
1.2.3术后处理。打开微电脑输注泵,每小时给药4ml,自控每次4ml,锁定时间45分钟。仔细检查PCEA装置的工作状态、电脑程序系统和管道连接顺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不合适的参数或排除障碍。其工作状态下,患者症状未能缓解或复发时,由医生进行调整参数和追加给药。
2结果
术后该患者呃逆次数较前减少约60%,情绪好转,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6ml,自控每次5ml,锁定时间45分钟,于每4h进行追加1次。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70%,再次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9ml,自控每次9ml,不再进行追加给药,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80%。1周后行左侧膈神经PCA术,术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3讨论
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廊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肌。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性动作,其反射弧经过第3、4脊髓颈节,受延髓的呼吸中枢控制还与大脑皮层有关。所以只要刺激呼吸中枢或大脑皮层,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得到抑制,即可止呃。研究表明应用膈神经PCA术通过痛觉传导通路到大脑皮层利用反射弧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得到抑制,并可抑制交感中枢机能,同时可缓解胃肠痉挛,调节胃肠功能2,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目的。此病在临床上以偶发者居多,多数患者接受中西药治疗,症状可以消失,另一些患者还可不治自愈。如久治不愈则转化为顽固性呃逆,虽算不上急危重症,但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可出现心脏、血压等生命指征的异常,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3。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始能渐平。我科采用此法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的顽固性呃逆见效快,病程短,作用持久,且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易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1
[2]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13
[3]李汉先,蒋兆健,程汉兰,等.电针兔“内关”穴抗降压作用及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3):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