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se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
  方法:利用病人自控镇痛装置将确诊病例采取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共10天。
  结果:经该方法治疗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膈神经连续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关键词:呃逆膈神经阻滞病人自控镇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2-02
  呃逆属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种膈肌异常的收缩运动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临床上呃逆是一种症状,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若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者为顽固性呃逆1。我科运用膈神经PCA术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张某,男,52岁,因呃逆30余年就诊,无诱因起病,间断且频繁发作,严重时不能进食,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情绪不安,精神疲惫。曾服用理气降逆化痰中药、针灸及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未见明显好转,诊断为顽固性呃逆。
  1.2器械与方法。
  1.2.1器械。①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②新乡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微电脑输注泵。
  1.2.2方法。入院后完善血尿粪、凝血四项、肝肾功、心电图、胸透等常规化验检查,给予左右膈神经交替PCA术治疗。
  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0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6ml,并连接型号为22G×25mm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连线的中点处作为穿刺点,穿过定点皮肤,直至触及颈椎前结节,紧贴骨面向前缘刺入约0.5cm,穿刺时用两指提起穿刺点处的胸锁乳突肌,使颈鞘离开膈神经,用提摄该肌的手指触摸针尖的位置,使其不超过中线,即不抵达食道或气管,边进针边注入药液,注药前先回抽,无回血方可推药。注毕留针,观察阻滞效果20分钟,患者呃逆次数有所减少,将留置针外漏端与皮肤妥善固定,连接镇痛泵,泵内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80ml+0.9%氯化钠注射液120ml。1周后拔除留置针,同法行左侧膈神经PCA术。
  1.2.3术后处理。打开微电脑输注泵,每小时给药4ml,自控每次4ml,锁定时间45分钟。仔细检查PCEA装置的工作状态、电脑程序系统和管道连接顺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不合适的参数或排除障碍。其工作状态下,患者症状未能缓解或复发时,由医生进行调整参数和追加给药。
  2结果
  术后该患者呃逆次数较前减少约60%,情绪好转,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6ml,自控每次5ml,锁定时间45分钟,于每4h进行追加1次。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70%,再次给予调整PCA参数:每小时给药9ml,自控每次9ml,不再进行追加给药,患者呃逆次数较术前减少约,80%。1周后行左侧膈神经PCA术,术后患者呃逆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
  3讨论
  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廊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肌。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性动作,其反射弧经过第3、4脊髓颈节,受延髓的呼吸中枢控制还与大脑皮层有关。所以只要刺激呼吸中枢或大脑皮层,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得到抑制,即可止呃。研究表明应用膈神经PCA术通过痛觉传导通路到大脑皮层利用反射弧使兴奋的迷走神经得到抑制,并可抑制交感中枢机能,同时可缓解胃肠痉挛,调节胃肠功能2,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目的。此病在临床上以偶发者居多,多数患者接受中西药治疗,症状可以消失,另一些患者还可不治自愈。如久治不愈则转化为顽固性呃逆,虽算不上急危重症,但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可出现心脏、血压等生命指征的异常,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3。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始能渐平。我科采用此法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的顽固性呃逆见效快,病程短,作用持久,且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易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1
  [2]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13
  [3]李汉先,蒋兆健,程汉兰,等.电针兔“内关”穴抗降压作用及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3):200-202
其他文献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胃病致病“元凶”,是胃癌第一类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提高胃癌检测率,预防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是当务之急,而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其特点是无痛苦,无创伤,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达到95%,特异性100%。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尿素[14C]呼气试验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起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高热、反复抽搐,甚至合并有呼吸及循环障碍;丙种球蛋白通过体液免疫调节,阻断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维持脑的有效灌注压、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及增强了脑的代谢进而促进苏醒;二者联合应用能较快控制患儿的
期刊
摘要:随着无痛病房的推广,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无痛病房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无痛病房管理的效果。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发挥好护士在无痛病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无痛病房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无痛病房管理职能理论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1-02  人
期刊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膀胱痉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3-01  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增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已被公认为“金标准”,膀胱痉挛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00%1。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易导致继发出血,极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头部静脉留置针压疮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头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400例,上述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预防静脉留置针压疮护理措施。根据美国压疮协会制定压疮评估标准对压疮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均无Ⅲ期及Ⅳ期压疮发生,均为Ⅰ期或Ⅱ期压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实施和体会。  方法:对35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指导。  结果:35例患者顺利接受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保障。  关键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肾病综合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上述患儿均随访,记录两组患儿遵医嘱情况。  结果:观察组遵医嘱行为患儿共30例,所占比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并验证其效果。  方法:将272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剖宫产手术患者,按病例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36例(奇数病例号)和实验组136例(偶数病例号)。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旧法进行穿刺。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中一次穿刺所花的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实验组中一次穿刺所花的时间为7.18±0.31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多发骨折的伤残等级评定问题等。  方法:根据《道标》关于骨盆多发骨折畸形愈合、严重畸形愈合及产道破坏的相关规定,结合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实践,分别对骨盆多发骨折后上述三种不同程度之后遗症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上述三种情况分别构成十、九、七级伤残。  关键词: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产道破坏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1-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周炎与胃病发作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市57~84岁老年人1000例,对他们的牙周健康和胃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临床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患牙周炎的患者分为Ⅰ组,无牙周炎人群分为Ⅱ组,然后对两组人群的胃部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以统计牙周炎与胃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Ⅰ组有422例,患胃病289例,患病率为68.5%;Ⅱ组有578例,患胃病286例,患病率为49.5%,两组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