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口语还是小练笔,其实际要提升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相比较一篇完整的作文来说,口语交际或者小练笔的短小、精练、容易操作,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小练习;有效性
口语交际或者小练笔的短小、精练、容易操作,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那么,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中年级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起来实现它的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谈以下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制定小目标,提升农村学生的信心
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学生在进行小练笔活动时总是缺乏一定的信心,不敢大胆下笔自由地练习,也不敢在课堂上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就会影响他们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鉴于此,老师要针对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小目标,让学生通过一点点实现小目标来提升或者增强自己的信心,促进学生参与口语练习、小练笔实践练习,实现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有效性。首先,根据不同的层次,解决学生在小练习或者口语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是否用词不当,是否有错别字或者用错的标点符号,语言表达是否流利,句子是否通顺等,从小处入手,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其次,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小练笔,看看学生是否抓住了细节,突出了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在口语交际的表达中语言是否有节奏,有情感,小片段练习中内容是否有感情,词句是否恰当、优美等。这三点小目标,层层递进,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又没有难度上的跨越,适合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与小练笔实践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又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他们语言输出的练習做好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语言练习情景
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性、灵活性能在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首先,可以借此制作精彩的课件。如在学习《翠鸟》一文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翠鸟特点描写的理解,我在备课时候给学生制作了一个有图、有视频的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观察翠鸟的外形。其次,让学生动笔进行小片段练习,如果是自己写翠鸟会如何来描写翠鸟的外形呢?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描写谈谈与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区别。在学生交流、讨论以后,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种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如、松鼠、兔子等,让学生对其进行外貌描写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再现场景,营造气氛。在学习《争吵》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模拟场景,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再现课文内容,通过争吵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场景的语言运用。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与同学或者朋友、家人争吵的一件事,写出感受与认识等。这种课文内容的再现方式极大地活跃了气氛,为学生更好地抒发情绪和情感创造了条件,能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等。当然,多媒体在口语交际与小练习整合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应用策略与有效方法,老师只要善于把多媒体的优势和口语与小练笔教学结合起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某些方面拥有城里学生所没有的丰富资源。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有资源,唤醒学生潜在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或者表达能力。首先,体验农事,让学生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帮助父母下地干活,体验种麦、收麦、挖土豆等生活,然后组织学生课堂交际,谈谈感受,并写一段自己干农活的经历或者对在农活中忙碌的父母写一段话;其次,欣赏自然风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自然风光随处可见,村边的小河、远处的小山,还有片杏树林,大片大片花花绿绿的庄稼地等,这一切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小练习的素材,更是口语交际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写写对那条小河的喜欢或者与那片杏树林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等,这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长学生见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语言或者作文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然后,了解农村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农村是一个大宝库,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也蕴涵了很多东西,如在它的发展变迁中出现的一些文化遗产等。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采访老人或者查阅县志,去了解村子本身的内容和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村子发展历程或者听听别的同学谈其他村子的发展过程以及村子里宝贵的文化遗产等。这都是学生口语交际与小练习的宝贵素材,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提升。
总之,运用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教学策略,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有效发掘学生的语言天赋和写作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惟洪,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J].小学语文教学,1998(196):16-17.
[2]黄差.差异教育理念下提高低段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策略微探[J].教师,2010(6):25.
编辑 王彦清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口语;小练习;有效性
口语交际或者小练笔的短小、精练、容易操作,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那么,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中年级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起来实现它的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谈以下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制定小目标,提升农村学生的信心
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学生在进行小练笔活动时总是缺乏一定的信心,不敢大胆下笔自由地练习,也不敢在课堂上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就会影响他们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鉴于此,老师要针对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小目标,让学生通过一点点实现小目标来提升或者增强自己的信心,促进学生参与口语练习、小练笔实践练习,实现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有效性。首先,根据不同的层次,解决学生在小练习或者口语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是否用词不当,是否有错别字或者用错的标点符号,语言表达是否流利,句子是否通顺等,从小处入手,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其次,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小练笔,看看学生是否抓住了细节,突出了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在口语交际的表达中语言是否有节奏,有情感,小片段练习中内容是否有感情,词句是否恰当、优美等。这三点小目标,层层递进,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又没有难度上的跨越,适合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与小练笔实践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又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他们语言输出的练習做好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语言练习情景
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性、灵活性能在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首先,可以借此制作精彩的课件。如在学习《翠鸟》一文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翠鸟特点描写的理解,我在备课时候给学生制作了一个有图、有视频的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观察翠鸟的外形。其次,让学生动笔进行小片段练习,如果是自己写翠鸟会如何来描写翠鸟的外形呢?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描写谈谈与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区别。在学生交流、讨论以后,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种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如、松鼠、兔子等,让学生对其进行外貌描写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再现场景,营造气氛。在学习《争吵》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模拟场景,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再现课文内容,通过争吵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场景的语言运用。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与同学或者朋友、家人争吵的一件事,写出感受与认识等。这种课文内容的再现方式极大地活跃了气氛,为学生更好地抒发情绪和情感创造了条件,能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等。当然,多媒体在口语交际与小练习整合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应用策略与有效方法,老师只要善于把多媒体的优势和口语与小练笔教学结合起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某些方面拥有城里学生所没有的丰富资源。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有资源,唤醒学生潜在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或者表达能力。首先,体验农事,让学生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帮助父母下地干活,体验种麦、收麦、挖土豆等生活,然后组织学生课堂交际,谈谈感受,并写一段自己干农活的经历或者对在农活中忙碌的父母写一段话;其次,欣赏自然风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自然风光随处可见,村边的小河、远处的小山,还有片杏树林,大片大片花花绿绿的庄稼地等,这一切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小练习的素材,更是口语交际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写写对那条小河的喜欢或者与那片杏树林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等,这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长学生见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语言或者作文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然后,了解农村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农村是一个大宝库,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也蕴涵了很多东西,如在它的发展变迁中出现的一些文化遗产等。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采访老人或者查阅县志,去了解村子本身的内容和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村子发展历程或者听听别的同学谈其他村子的发展过程以及村子里宝贵的文化遗产等。这都是学生口语交际与小练习的宝贵素材,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提升。
总之,运用口语交际与小练笔整合的教学策略,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有效发掘学生的语言天赋和写作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以及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惟洪,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实验总结[J].小学语文教学,1998(196):16-17.
[2]黄差.差异教育理念下提高低段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策略微探[J].教师,2010(6):25.
编辑 王彦清